ZAKER新闻 | 湖北 2023-07-22
【和美乡村 荆楚画卷】昔日“空心村”蝶变“网红村” 杜堂实践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编者按:乡村振兴,见证美丽蝶变;聚焦湖北,读懂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通过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地区发生巨大变化、农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为立体展现湖北农村地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新发展、新风貌、新活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网湖北频道特别策划推出《和美乡村 荆楚画卷》主题报道,以调研采访形式,深入荆楚大地田间地头,为您解读乡村振兴的 " 湖北密码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网武汉 7 月 21 日消息(记者朱娜 实习生邓子依 通讯员黄宣)盛夏时节,走进武汉市黄陂区姚家集街杜堂村,小桥流水、婆娑烟柳与一幢幢白墙青瓦的民宿相映生辉,惬意的田园风光尽显悠然郊野之趣。夜幕降临,浪漫烟花秀、乡村电音节、古装实景巡演、露营烧烤派对 …… 沉浸式的互动体验和特色活动,吸引各地游客竞相 " 打卡 "。

杜堂村航拍图(邓子依 摄)

十年前,这个位于武汉市最北端的偏远村庄,曾因土壤贫瘠,种地收入微薄,村民纷纷外出务工,一度成为 " 空心村 "。从昔日的无人问津,到如今的 " 诗与远方 ",十年蝶变缘何而来?7 月中旬,记者走进杜堂村探寻其乡村振兴发展 " 密码 "。

能人返乡 昔日 " 空心村 " 蝶变 " 网红村 "

杜堂村的变化始于政府引导、能人带动。2014 年,黄陂启动首批美丽乡村试点,先后投入 1500 万元,对杜堂村进行整体规划,完成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以及部分民房的立面改造,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2017 年,黄陂区抢抓武汉市实施 " 三乡工程 " 政策机遇,选派回乡能人葛天才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带领村民共谋旅游富民新路子。

杜堂村乡村大舞台舞蹈表演精彩纷呈(邓子依 摄)

" 以前村里资源匮乏,全村抛荒耕地达 85% 以上,常年居住人口不足 20%,房屋闲置率达 85%,农田、农房和田园风光等资源贬值,没有产业,留不住人。" 葛天才告诉记者,看到家乡落后的面貌,自己打定主意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

在前期政府支持的基础上,葛天才追加投资,先后流转 7000 亩荒地,改造村湾 9 个,民房 664 栋,在荒田荒坡上种上四季开放的鲜花 1000 亩,在山林空隙中建成 150 亩的鸟语林,开发农耕体验、滨湖亲水、户外拓展、共享农庄、精品民宿等产业项目 …… 将沉睡的 " 空心村 " 成功打造为 4A 级景区 " 木兰花乡 "。

木兰花乡景区亲子水乐园人气十足(邓子依 摄)

2017 年 4 月,武汉木兰花乡景区正式开园,当年便实现综合收入 9000 余万元。家乡的变化,让在外漂泊的乡亲们看到了希望,他们纷纷返乡成为了景区员工。据葛天才介绍,景区带动就业 1100 余人,其中本村农民就业 389 人。

今年,葛天才在景区原有项目基础上,抢抓乡村 " 夜经济 " 新风口,以地域民俗特色为抓手,结合木兰故事与历史传承,投资 2.4 亿元,上新夜游项目 " 木兰不夜城 ",打造沉浸式文旅新场景,一开街便圈粉无数,火爆全城,特色鲜明的夜游产品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春节期间累计接待游客近 30 万人次,端午假期单日游客量最高突破 4 万人次,创开街以来历史新高。

木兰不夜城灯光秀(武汉木兰花乡景区 供图)

乡村变景区,共建促发展。木兰花乡景区建成开园以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 38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 5 亿元,带动就业 3000 余人。从 " 花 " 经济到 " 夜 " 经济,接二连三的投入与创新升级,不仅释放了旅游市场新活力,也让 " 村景合一 " 的杜堂村迅速出圈。

农旅融合 村民变股东铺就振兴共富路

入夜伊始,木兰不夜城内彩灯万盏,火树银花。霓虹舞曲穿越北魏,再现《木兰辞》中的市井繁华。15 大主题舞台 30 场艺术演绎,融入长街古巷,游客穿梭其中,流连忘返。

结合市井文化打造的木兰不夜城(邓子依 摄)

" 我们将闲置房屋进行统一改造后,打造成商业街、民宿区、文创街、美食街等多种业态,吸引市民下乡发展共享民宿、共享餐饮、农村电商、乡村艺术等产业。" 顺着葛天才介绍的文创街方向,一路走向村落中心,只见一条别致的花溪小径蜿蜒曲折,沿斜坡走势缓缓延伸开来。

花溪尽头,是一栋栋隐匿于山水间的别致民宿。屋前有院,院中有花,拥一方原舍,便可赏一亩田园风光,好不惬意。

村民闲置房屋改造而成的花乡民宿(武汉木兰花乡景区 供图)

" 这些民宿都是利用村民闲置房屋进行改造的,保留了原始村落古色古香的韵味,也可坐赏花乡的如画风景。" 葛天才告诉记者,为了让更多村民参与其中,共享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在木兰花乡开业当年,杜堂村便发动村民联合景区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和管理村民资产,村民可将闲置房屋入股合作社获得分红收益。

今年 50 多岁的杜堂村村民段先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自己在家里做农活守着几亩田地过日子,收入微薄," 现在家里的田地流转出去了,闲置房屋也出租了,我就在景区开店做生意,月均收入有 2 万多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像段先梅一样在家门口吃上 " 旅游饭 " 的村民还有很多。据统计,杜堂村共有 600 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农民从单一务农收入变为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景区务工、自主经营多种收入,户均年收入增加 10 万元以上,村集体年收入达 30 万元以上。

木兰不夜城商业街内商户云集(邓子依 摄)

" 如今农房变民宿、村民变股东、闲置资源变资本,村庄蝶变带动村民经济收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游客来到村里可吃、可住、可赏、可玩,拥有更丰富的出游体验。" 葛天才说,目前正规划在杜堂村与崇杰村交界处打造国家级汽车露营基地,通过农旅融合形式,将村庄和产业、农民和企业真正融为一体,带动周边村庄盘活闲置资源,拓宽乡村振兴共富路。

" 梦里花乡 " 打造和美乡村 " 湖北样本 "

如今的杜堂村,每逢周末、节假日游人如织。这个曾经的 " 空心村 ",不仅实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获评 "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国家森林乡村 ""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今年,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全省唯一 " 五好两宜 " 和美乡村试点试验项目。

杜堂村原来的荒坡上已种满了不同季节开放的鲜花(黄陂区委宣传部 供图)

黄陂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拥有国家 3A 级以上景区 18 个,年均游客接待量 2500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 150 亿元,带动 36 万人吃上了 " 旅游饭 "。近年来,不断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先后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227 个,形成了以木兰大道为主轴的 " 一主两翼 " 美丽乡村示范带。

" 姚家集街是黄陂北部乡村振兴主战场,辖区内美丽乡村建设覆盖面广,特别是杜堂村在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三乡工程’等方面都有着先行先试的经验。" 姚家集街相关负责人表示。

环境优美的崇杰村(黄陂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眼下,紧邻杜堂村的崇杰村、柏叶村、北门村、沿河村、刘湾村,正聚焦富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美化、民生福祉改善、乡村综合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等,挖掘自身特色亮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刘湾村草莓种植基地(黄陂区委宣传部 供图)

此外,沿河村的蓝莓、" 阳光玫瑰 " 种植产业、刘湾村的草莓采摘园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建设中。

以杜堂村为示范样本,一幅 "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 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在黄陂大地徐徐展开。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网

相关标签

荆楚 湖北 乡村振兴 木兰 网红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