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中书 2023-07-25
交织共鸣的 “贵州学”与“贵州文化老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构建地方文化知识谱系’的命题,在贵州已实践了二十年。" 近日,在贵阳 " 关于地方文化开发与研究的思考 " 专题讲座上,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钱理群如是说。

近二三十年来," 构建地方文化知识谱系 " 公认是贵州影响最大、被付诸实践最多的文化命题,黔地藉此摆脱 " 被描写 " 的被动状态,走向 " 自己描写自己 " 的自觉与自信。钱教授认为,贵州地方文化研究可在现有基础上 " 再出发 ",构建 " 贵州学 " 即 " 黔学 "。

历史上的贵州不沿海、不沿边、不沿江,素称 " 山国 " 且无平原支撑,故而在以土地为贵的农耕文明、以流通为尊的工业文明两大文明周期中,皆位置不显;继而建省也晚、关山道隔,成为传统乡土社会的 " 三野之地 ":一 " 野 " 乃 " 朝野 " 之 " 野 ",黔地远离国家政治中心;二 " 野 " 乃 " 文野 " 之野,黔地远离华夏文化中心;三 " 野 " 乃 " 荒野 " 之 " 野 ",黔地远离帝国经济中心。贵州因此长期处于 " 被描写 " 的状态,被遮蔽、被忽略、被曲解是历史的常态。于是 " 夜郎自大 "" 黔驴技穷 " 两个成语,以及 "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文银 " 一个俗语,塑造了贵州对外的 " 历史形象 "。

黔地官方及民间打破 " 被描述 " 的 " 历史形象 "、" 历史偏见 " 的实践,有两条显性的脉络:一个名牌的打造,一个命题的践行。

2005 年发力打造的 " 多彩贵州 " 品牌。经过多年发展,引用武汉大学《" 多彩贵州 " 品牌发展研究》一书的研究成果," 多彩贵州 " 是全国第一个省级文化品牌,经过品牌化、产业化、公益化的发展,品牌全面爆发,品牌观念深入人心,品牌形象、影响力迈向国际化。" 多彩贵州 " 成为广被认同和接受的省域文化符号、形象名片。

" 贵州 " 成为 " 多彩贵州 " 的过程,是黔地从文旅、文创的角度对当代贵州全新形象的构建与树立,破除的是外界对贵州固有的 " 历史形象 " 与 " 历史偏见 "。

" 构建地方文化知识谱系 " 这一命题,则立足黔地的 " 历史文脉 ",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角度,推动 " 贵州 " 成为 " 贵州学 "。

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时间节点、几部代表著作,一窥该文化命题的践行轨迹:2002 年,钱理群教授荣休,从北京大学这一 " 精神基地 " 回到了另一 " 精神基地 " 贵州,以黔友的身份和戴明贤、袁本良、杜应国等黔人共编《贵州读本》。他们第一次提出,要摆脱 " 被描写 " 的状态," 自己描写自己 ",重新 " 发现贵州 "。这是贵州地方文化的一次觉醒,黔友、黔人的诸多文化主张,由贵州学者何光渝先生系统化、理论化为 " 构建地方文化知识谱系 " 的命题并于 2005 年正式提出;2012 年,秉持 " 贵州本地人用自己的语言,真实而真诚地描写我们自己 " 的历史使命以及 " 构建地方文化知识谱系 "" 立一家之言 " 的历史目标,贵州地方文化研究项目《安顺城记》启动,钱理群、戴明贤、顾久、袁本良任主编,杜应国为总纂。《安顺城记》于 2020 年出版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巨大学术反响,次年在北京大学举行的 " 全球化时代的地方文化研究 " 学术研讨会上,贵州学者与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哈佛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记研究会等有关哲学、历史学、社会学、古代文学、民间文学、现当代文学领域的资深学者和青年新锐研究者一起,以《安顺城记》为契机和典范,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文化研究。更难得的是,与会学者充分肯定《安顺城记》提供了 " 现代地方志的书写范例 ",在 " 地方志发展史 " 上具有 " 里程碑 " 的意义,这都有力地证明了,小地方可以作出学术大贡献。

" 构建地方文化知识谱系 " 文化命题的实践,使得贵州的地方文化的研究由 " 被描写 " 到 " 自己描写自己 " 到 " 走向全国 "," 居于全国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前沿地位 ",增强了黔地由 " 边缘 " 走向 " 中心 " 的文化自信、学术自信。事实上," 构建地方文化知识谱系 " 引领了黔地文献、文学、文史、文化等领域的同向而行、同向发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散文集《一个人的安顺》、" 前六百年未曾有,后一百年难再有 " 的大型文献集《贵州文库》…… 无怪乎钱理群教授认为," 贵州地方文化研究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再出发’,最重要的就是,在构建地方文化知识谱系基础上,进一步建构‘贵州学’。"

值得一提的是," 构建地方文化知识谱系 " 文化命题,是由一位位白发苍苍的 " 贵州文化老人 " 引领实践的。据贵州著名文化学者顾久先生回忆," 贵州文化老人 " 的概念,起于著名报人刘学洙先生对陈福桐先生的称谓。在他看来,在贵州实则当得起这个称号的人不止陈先生一位,所有年高德劭、学养深厚的先生们皆是。贵州文化老人们,沉潜在文史哲及社会科学的诸多方面,用诗文、论著、书画等多种形式,共同唱响一个主旋律——贵州。

在某种意义上," 贵州文化老人 " 是 " 构建地方文化知识谱系 " 文化命题并行的伏线。事实上,大家也没有忘记这些可爱又可敬的 " 贵州文化老人 "。7 月 13 日,贵州省图书馆举行 " 此处亦可居——刘学洙先生个人回顾展 ",展出了我省著名学者、著名报人刘学洙先生生前捐献给省图 " 黔人书苑 " 的一生藏书及相关文献,包括古籍、图书、期刊、会议文献、手稿、打印本、复印本、照片、奖章、字画、各种宣传资料等十几类,这不仅涵盖了图书馆几乎全部馆藏文献类型,更是完整呈现了先生的 " 精神图景 "。正如顾久先生的解读:" 首先托付的是马列与毛泽东的经典,这是一代人心上的明灯与火炬;继而是贵州的历史文献,其间浸透了先生的追溯与思索;再后是他所仰慕者的传记与文集,可窥刘学洙先生谦逊和蔼的外表下,其实有纯情真率,凛凛正气的另一面;最后先生感慨自己一生报人,珍籍罕有,言下似带有几分对不起观者的遗憾,但也隐含身无长物两袖清风的自豪 ……"

刘学洙先生藏书所入驻的 " 黔人书苑 ",是贵州省图书馆重点打造的特色文献主题馆。它将 " 书房 " 概念引进公共图书馆,以个人为单位,为贵州当代具代表性的文化名人的藏书和相关文献辟出独立的展陈和阅读空间。目前已有董克俊、金德明、刘学洙三位的藏品专区入驻其间,我们在此可以通过阅读他们的藏书,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

2012 年起,以 " 敬老崇文,存史资政 " 为宗旨的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启动 " 贵州文化老人丛书 ",迄今共出版了 " 文史类 "9 辑 18 种," 书画类 " 一辑 2 种,涵盖李独清、杨祖恺、陈福桐、张祥光、刘学洙等,从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一位位文化老人的精神世界,更能深入感受一个人和一个时代、一片土地相依相连的故事。贵州文化老人,是构建 " 贵州学 " 进程中不可绕过的 " 精神高地 "。

来源 贵阳日报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多彩 北京大学 贵州 武汉大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