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70 周年。7 月 26 日,现代快报小记者来到江苏省军区南京第七离职干部休养所,听两位亲历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回顾当年参战的场景。现场听过老兵的讲述,小记者纷纷表示,革命先辈和前辈的英勇斗争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要好好学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立志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
△现代快报小记者来到江苏省军区南京第七离职干部休养所
老兵爷爷为了治疗,将伤员冻伤的脚和手揣进怀里
△江苏省军区南京第七离职干部休养所护师冯涵洁向小记者普及基本知识
八一建军节的由来是什么?中朝边境在哪里?抗美援朝战争开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现场,江苏省军区南京第七离职干部休养所护师冯涵洁向小记者普及基本知识,并向大家介绍了两位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陈良和王怡峰。
△陈良是原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陈良是原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今年已是 96 岁的高龄。直到今天,他仍旧能清晰地回想起参战时的场景。" 我们从华东出发,那会穿着单衣单裤,坐上火车一路开向了东北。到了那边天气很冷,怎么办?" 陈良回忆,为了御寒,战士们都反披棉被当大衣。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23 岁的陈良是治病救人的卫生员。
在零下四十度的战场作战,寒冷的气候是重大的挑战。" 晚上睡觉的时候,大家都互相抱着,用身体互相取暖。" 陈良说,朝鲜经常下雪,有不少战士都被冻伤,尤其是手和脚,有的人脚和鞋冻在了一起,一脱鞋撕下脚底的一大块皮。
为了给战士们治疗,陈良就将战士们冻伤的手和脚揣进怀里。" 也不能用热水,这样脚上的冻伤会更严重的。"
冻伤的战士很难用筷子吃饭,一名朝鲜当地的老百姓看到,就将一柄铜勺送给陈良。陈良就一勺一勺地给伤员喂饭。这柄铜勺被陈良保存至今。
当天,小记者们一一拿着铜勺仔细端详,缅怀革命先辈和前辈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豪迈壮举。
在军医大学获得年级第一,小记者为老兵爷爷点赞
△王怡峰是原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急救医学科主任
王怡峰是原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急救医学科主任,今年 95 岁。1950 年 10 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任二十七军八〇师卫生处医保股医保干事,参加了第二次及第五次战役的伤员后送组织工作,曾荣获朝鲜军功章。
" 当时出发我们并不知道任务是什么,过了山海关到东北了,才知道是去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王怡峰回忆,他们带的干粮就是土豆。" 这就是当地的特产。"
战争胜利后,王怡峰来到了第二军医大学学习,经过认真的付出,最终他取得全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并在毕业典礼上获得表彰。而参战前,王怡峰只有小学学历。
这个励志的故事,也令小记者们备受鼓励。
毛岸英、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 ……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永远留在后人的心中。现场,小记者一起向两位老兵敬少先队礼,并祝福爷爷们身体健康。
老兵的深情讲述,激励小记者努力读书
△王载川说,他从小就喜欢历史
" 王怡峰爷爷向我们传递了许多学习技巧。" 游府西街小学五年级学生王载川感触很深。" 通过两位爷爷的讲述,我能体会到那个年代的艰辛,我们的幸福来之不易。"
王载川说,他喜欢历史,平常也会到南京图书馆搜集资料,阅读书籍,包括《谁是最可爱的人》《红星照耀中国》等。现场,他还特地拿着《红星照耀中国》,邀请陈良和王怡峰两位老兵签名。
活动最后,王载川和其他小记者高声唱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他说:" 当歌声响起,我们体会到先辈的不易,也更加为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石鼓路小学二年级学生王佳怡
先辈的事迹催人奋进。石鼓路小学二年级学生王佳怡说:" 上课时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好好看书,不要贪玩,努力学习。"
△五老村小学一年级学生姚子钰
五老村小学一年级学生姚子钰收获许多。" 我学到了建军节的由来,也知道了‘最可爱的人’指的是谁。两位爷爷的分享也让我更加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 老兵是活着的红色资源,是抗美援朝的亲历者,也是最直接的教育者。他们身经枪林弹雨,过了生死关。" 江苏省军区南京第七离职干部休养所上校政治委员胡晋锋表示,通过老兵的讲述再现历史原貌,能够让年轻一代懂得抗美援朝的意义,更能体会到我们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筚路蓝缕。
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接续奋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胡晋锋说:" 希望通过老兵的讲述,启发下一代的国防教育,希望小学生赓续红色血脉,激扬奋进力量。"
通讯员 肖畅 实习生 浦杨扬 现代快报 + 记者 李楠 / 文 王玉秋晨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