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良好,手术后 4 天老人回家
7 月 17 日,罹患肺巨大恶性肿瘤 91 岁高龄患者张女士,因心前区不适,经常胸闷、气短等症状,前来西安市红会医院北院区血液肿瘤放疗科就医。
经检查发现,老人因为超高龄、心肺功能储备差,术前血氧为 70%,吸氧后勉强维持 90%,肿瘤多发转移,无手术及放疗根治可能,难以耐受化疗。
怎么办?血液肿瘤放疗科王凯主任团队充分讨论后,决定对患者实施局部消融治疗。但面对高龄患者配合度差,难以长时间保持固定体位,且病灶已与支气管、大血管融合,消融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气管胸膜瘘、大出血风险等高风险因素,王凯主任团队定下 " 肺穿刺必须做到又快又准!" 的目标。
王凯主任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采用 " 智能导航机器人引导 "+" 肺恶性肿瘤穿刺活检同步复合冷热消融术 " 这套高难度组合治疗方案。
▲血液肿瘤放疗科王凯主任在智能导航机器人引导下行肺恶性肿瘤穿刺活检同步复合冷热消融术
▲王凯主任为患者机器人导航下成功取出病变组织,北院区手术麻醉部肖莉医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7 月 20 日,经过缜密的术前准备,微创消融团队与手术麻醉部、CT 室多学科熟练配合,进行了紧张但有序的手术:将患者术前 CT 扫描图像导入机器人智能导航系统,通过系统智能算法规划出最佳穿刺点及穿刺路径,避开病灶周围血管及脏器等重要组织。随后,在机器人电磁引导下通过 3 维重建实时穿刺,消融针及活检针同时穿刺入病灶组织,成功取得活检后退出穿刺活检针,开启复合冷热消融治疗。
▲穿刺前
▲穿刺活检和冷热消融后,患者无出血、气胸等并发症,生命体征稳定
在穿刺过程中同时进行复合冷热消融治疗,不仅可以明显减轻穿刺造成的疼痛,而且复合冷热消融局部病灶产生的渗出可以封堵住穿刺针道减少气胸产生。两个冷热循环治疗后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老人胸腔的压迫感、疼痛、气促症状明显缓解,吸氧状态下血氧指数上升至 95%。
术后第 4 天,老人恢复良好,可以出院。当老人听到这个消息时,高兴地拍着手说:" 回家喽!",病房都洋溢着快乐。
此前,红会医院北院区血液肿瘤放疗科已经顺利完成 3 例机器人智能导航肺穿刺活检术。使用非骨科机器人导航,明显缩短患者住院周期,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医疗机器人:
医疗机器人,英文名称是 "Medical Robot",是一种辅助手术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可突破现有人眼和人手的局限,具有高精度、微创、精准等特点。智能穿刺导航机器人(IQQA-Guide)是医疗机器人的一种,通过辅助进行手术路径规划、引导等,可显著提高手术安全性、手术有效性等。通过将术前影像数据输入相关软件,智能穿刺导航机器人能够识别目标器官并自动重建出目标器官的空间结构和病变位置。在手术过程中可以加入呼吸补偿模式,动态追踪标记位置,并且参考影像结果和电磁标记位置进行配对,通过智能导航实时反馈手术过程中穿刺针和目标点的位置变化。
智能机器人导航技术实现了对肺结节实时、精准、快速穿刺到位,无需传统多次 CT 扫描确认穿刺病灶及刺针位置,降低了出血及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机器人智能导航穿刺技术让医生和患者免受多次放射线辐射损害。
复合冷热消融技术:
据介绍,开启复合冷热消融治疗,是利用液氮在 1 分 30 秒内将病灶温度降至 -196°C,冻成了一个结实的冰球,肿瘤细胞在低温下碎裂;随后,使用无水乙醇迅速将病灶复温至零上 80°C,肿瘤细胞随即又被高温烘烤死亡;再进行第 2 次循环治疗后退针,并对针道进行消融处理,以避免出现癌细胞种植转移。
红会医院北院区血液肿瘤放疗科:
西安市红会医院北院区血液肿瘤放疗科现为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下属首批肿瘤微创介入建设中心(陕西省肺癌方向唯一中心),已开展多种肿瘤微创诊断、治疗(肺、肝、甲状腺等部位原发和转移瘤)。科室紧跟 " 内科医疗外科化,外科医疗微创化,微创医疗精准化 " 的行业发展趋势,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统一部署下,全面推进肿瘤微创介入专业发展及诊疗水平和相关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升医院肿瘤微创介入诊疗服务水平,造福广大患者,为人民生命健康护航。
来源 / 西安市红会医院
编辑 / 穆同 沙梦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