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中书 2023-07-29
散文家写历史的开阔与幽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春天是读书天,风从阳台拐个弯吹进室内,与身体发肤接触的瞬间,凉中带暖,且携带了春草与春树的气味,令人心旷神怡,要不 " 春风拂面 " 这四个字,怎会常被用来形容愉悦与舒服?

读的是散文家穆涛先生所著《中国历史的体温》。内容风格明显是 " 大散文 ",但字里行间时而蹦出一两句 " 俏皮话 ",又在提示读者,这是拐过弯的表达方式,如春风过阳台,削弱了速度,增加了温度与气味,在保证文本的严肃与学术价值不受损的同时,可以提高阅读的趣味性。

这几年读历史书,对 " 历史的温度 " 这一说法颇有共鸣,历史如果是条长河的话,那么用温度作为度量衡,便会发现有的阶段沸若岩浆,有的阶段冷若冰霜,总之让人感觉到舒适温度的阶段,不多且不长。《中国历史的体温》找到了评价中国历史的关键词—— " 体温 ",这是一个非常妥帖的角度,人类标准体温是 37 ℃,某一段历史如果能够保持这一触感温度,想必也是现代人最想穿越回去的时代了吧。

《中国历史的体温》主要篇章以《汉书》《史记》为参考对象,对汉代的人与事进行了一番打量。阅读这本书,对三个人有了更深的印象,其一是董仲舒,汉武帝刘彻与他以通信的方式三问三答," 天人三策 " 的过程中,两人相互试探、彼此尊重,董仲舒深谙 " 直言有讳 " 的职场情商,与上司进行了一场高质量对话。作者穆涛在写作相关章节时,曾寻访位于西安城北策村的董仲舒墓,古今两位读书人在此有了一次无形的交集,穆涛用本书罕见的大段感性文字表达了对董仲舒的看法。

其二是刘濞,刘邦在册封他这位侄子时,忍不住说了一句 " 一看你就天生带着谋反的小样儿 "(" 若状有反相 " ——《史记 · 吴王濞列传》),穆涛也在书中写到 " 刘濞不太具备一个政治人物的基本素质,性格外露,脑子不够清醒,执拗任性,甚至还有点一根筋 ",但傻人有蛮劲,刘濞在封地仗着铜矿与海盐资源,大肆偷铸铜钱、生产海盐,把自己和吴国老百姓的小日子搞得有声有色。刘濞的一生是被怀疑的一生,他后来发动 " 七国之乱 ",更像是赌气行为,但确实这个人志大才疏,刘邦对他的怀疑与鄙视是正确的。

其三是刘邦,刘邦的故事有许多,但他为老父亲刘煓所做的一件事,还是足见其性格特征。刘煓当了太上皇,还是闷闷不乐,刘邦问及原因,才知道父亲是想念老家了——按穆涛的说法是,对 " 农家乐 " 生活念念不忘。于是刘邦在今天西安临潼的东北方向,按照沛郡丰邑(今江苏徐州丰县)的样子,原样复制了一个后来被称为 " 新丰 " 的城邑," 家乡父老搬过来后,不仅人,连犬羊鸡鸭都走不错家门 "。

读到穆涛对这些人与事的描写,总是会忍俊不禁。有一种幽默是深藏不露的,它不见于词句,也不显露于 " 脱口秀 " 式的表达,而在于选择的角度和叙述的方式。在《中国历史的体温》中有关人物的描写,可以观察和感受到历史人物作为普通人的一面,董仲舒的 " 文化人范儿 ",刘濞的 " 欢乐喜剧人形象 ",刘邦 " 可以说他没文化,但他是个大孝子 "…… 当历史人物散发出 " 人味儿 ",他们不但自身具备了温度,也让承载着他们故事的书页有了温度,如此,当读者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触碰历史的时候,便不会产生被烫到或冰到的感觉了。

《中国历史的体温》中除了写到人,笔触挥洒令人印象同样深刻的,当属对节气与自然的描写。作者用着迷般的写法,去诠释端午节为何是古代的 " 国家防疫日 ",此章节信息量之大,以及写作态度之端详,让这部分内容拥有一股摄人的仪式感,同样,董仲舒对于雨雹形成的讲解,融合了政治、文化、风水、地理等诸多要素,逻辑道理浑然天成,用网络上流行的说法是充满了 " 科技与狠活 ";对于 " 主气与客气 " 的解读,开门见山,条理分明,主气好理解——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便是主理一年四时的基本气象;客气便复杂了,方方面面,涉及到古代天文学范畴以及古代哲学的轴心地带,中国人对天地细致入微的观察,均可在主气与客气那里找到对应与落脚点 ……

《中国历史的体温》书名自带分量与重量,但散文家书写历史,通常会用一片开阔之地来对历史的分量与重量进行承载,历史学家可以用散文家的笔调来写历史,散文家自然也可以用历史学家的口吻写历史,两种身份的交叉与跨界,均会让阅读感受产生化学反应。《中国历史的体温》作为一本散文家之书,在让人领略 " 大散文 " 之美的同时,更多值得探寻的,是藏于幽微细节之处对普遍规律与人性禀赋的洞察,那是作者与读者建立秘密联系的秘密通道。

作者 一涵

编辑 段筠 / 编审 邓文盈 / 签发 李枫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