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上半年,陕西经济总量达 1.55 万亿元,同比增长 3.7%。
那么,对比全省各地市经济运行情况,有哪些新变化?顶住需求不足的压力下,谁弯道超车?
01
铜川领跑全省
安康负增长
2023 年上半年,陕西 GDP 总量达 15503.2 亿元,占全国比重约 2.6%。同比增长 3.7%,与一季度 5.3% 的增速相比有所放缓,遗憾未能跑赢全国。
与全省 3.7% 的增长率相比,陕西 11 个地市,有 5 个经济增速更胜一筹,分别是铜川、西安、杨凌、咸阳和榆林。其中,铜川增速领跑全省。

铜川地处关中平原和陕北黄土高原的交接,铜川南部为关中平原,北部为黄土高原。面积、人口规模可谓陕西最小地级市。2023 年上半年,铜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41.22 亿元,增长 5.8%,位居全省第一。2022 年上半年,铜川 GDP 增长 2.4%,在省内地市排名末位。在此基础上,铜川经济增速在今年实现 " 逆袭 "。
在铜川经济发展中,二、三产占比平分秋色。今年上半年,二产对铜川经济拉动最大,增速达 9.9%。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1%,位居全省第 2 位。进一步看,对铜川工业产值增速贡献较大的是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增长 60%。

汉中、宝鸡、渭南、商洛、延安、安康等 6 个地市,上半年经济增速位于全省平均线以下。与全国大多地区情况相似,需求不足是困扰地方经济恢复的重要原因,相比服务业复苏,工业生产面临更多困难。
其中,商洛、延安 GDP 增速未能超过 1%,安康则遭遇了负增长。
今年上半年,安康实现生产总值 593.11 亿元,同比下降 4.2%。就 " 三产 " 表现看,商洛的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82.53 亿元,增长 3.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286.09 亿元,增长 5.1%。然而,第二产业增加值 224.49 亿元,下降 16.3%,拖了后腿。
具体而言,安康的六大支柱及特色工业增加值下降 25.6%。其中,清洁能源下降 3.5%,富硒食品下降 36.3%,纺织服装下降 32.9%,新型材料下降 14.7%,秦巴医药下降 28.7%,装备制造下降 28.3%,特色工业(工艺品和玩具制造企业)下降 2.3%。

02
西安、榆林稳坐头两把交椅
" 第三城 " 争夺激烈
陕西各地市中,西安、榆林稳坐头两把交椅,分别是 5604.98 亿元和 3058.21 亿元。

在全国范围内,现有 24 座万亿 GDP 城市,上半年经济恢复进度各异。西安同比增长 5.6%,较上年同期提高 2.7 个百分点。但就经济总量计,在万亿 GDP 城市中的排名后退一位。2022 年末,西安 GDP 规模超过南通、东莞,排在全国第 22 位。今年上半年,西安以 5604.98 亿元的经济总量再次力压东莞的 5262.10 亿元,未能超越南通的 6032.4 亿元。
西安上半年经济亮点在于,除了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外,服务业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伴随社会经济回归常态,西安接触型服务业快速恢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 18.6%、10.9% 和 15.0%。
陕西经济 " 第 2 城 " 榆林,经济总量首次在半年度突破 3000 亿元,达到 3058.21 亿元。从能源、非能源产业看,榆林上半年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9%,对地方经济贡献巨大,但非能源工业增加值下降 7.8%,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 4.9%。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进口煤不断大量涌入,多重因素驱动煤价下行,下半年能源产业表现将对榆林经济发展形成挑战。

与 2022 年全年经济排名相比,整体来看,陕西各地市位次并未发生变化。
在陕西经济 " 第 3 城 " 的争夺上,更靠近省会西安的咸阳,继续保持了对宝鸡的总量优势。
此外,延安虽然困于工业增长放缓(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 5%),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只有微弱的 0.2%,但总量上仍超过了渭南。只不过,延安、渭南甚至再之后的汉中,GDP 总量差距都不算大,延安也是在最近五年间才逐渐赶上并超过渭南、汉中。预计未来几年,随着产业结构和市场不断变化,三个城市在经济发展上还将激烈竞争。
03
陕西城市财力比拼
各地财税靠什么
如果说 GDP 是体现经济发展的显性指标,那么地方财政收入(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则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一项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地方财力是否雄厚。
那么在陕西,上半年各地财政收入情况如何?
西安、榆林是全省财力最雄厚的两个城市。悬念在于,西安公布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539.01 亿元,而在经济运行通报里,榆林尚未公布上半年财政收入情况。

2022 年,得益于能源工业的助力,榆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曾超过西安。不过,2023 年上半年,煤炭价格出现较大下滑,西安经济增速也领先于榆林。此前,有消息称,榆林 2023 年上半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 428.77 亿,不及去年同期,财力排名回到全省第二。
整体而言,陕西各地市财力排名梯队保持稳固,但各地财政收入结构有所不同。例如,西安、杨凌、汉中等地,地方财政收入里税收收入占比较高,均超过 70%。
还有一些地区税收收入占比相对较低,现阶段主要依靠非税收入来带动财政增长。例如,上半年咸阳一般预算收入 88.38 亿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 28.0%。其中,各项税收收入 48.75 亿元,增长 6.5%;非税收入 39.63 亿元,增长 70.2%。在非税收入增速大幅超过税收收入的同时,咸阳税收收入只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 55.16%。
一般来说,地方财政收入与 GDP 有关,但决定地方财力,尤其是税收收入规模的,关键在于地方产业发展状况、民营经济成熟度等。
今年以来,受市场需求不足和国内经济复苏缓慢影响,陕西各地经济发展、财力增长面临较多挑战。在传统能源强势、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之外,各地或许还需要找到经济发展新的引擎,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来源 / 东市西市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