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台媒报道,台军举行的 " 汉光 39 号演习 " 已于 7 月 24 日至 28 日演练完毕。此次演习状况频出,引发岛内舆论诟病和批评。
图为 " 汉光第 39 号演习 "。图片来源:台湾 " 中时新闻网 " 于家麒摄。
炮弹爆炸 9 人受伤,台媒体人:台军弹药比阿兵哥年纪都大
7 月 24 日,台军 " 汉光演习 " 实兵科目开演当天,台军基隆陆军六军团第三支部祥丰营区发生弹药爆炸意外,官兵在进行搬运 120 毫米迫击炮弹药时,因不明原因发生爆炸,造成 7 人轻伤,2 人重伤。
对此,台湾媒体人谢寒冰在政论节目中表示,台军弹药都比阿兵哥 " 年纪大 ",许多武器、弹药、装甲车、坦克车,动辄都是三四十年以上的东西。他猜测,弹药摆太久,已经变得不太稳定了,可能不知道哪里松脱了,造成搬运一下就出事。
基隆市祥丰街的台陆军三支部基隆弹药库发生 120 毫米迫击炮弹爆炸。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邱瑞杰摄。
" 更担心的是,台当局最近这几年跟美军买到的弹药,几乎都是库存的东西,在美军的仓库里都摆了很多年。" 谢寒冰指出,包括最近要买的火山布雷车,是美军已经封存了十几年的东西,他质疑,现在买过来会不会也跟这次一样危险。
谢寒冰还说,现在台当局正准备要延长兵役,当年轻人看到,根本不用上战场打仗,光是搬个弹药都会出事,请问年轻人还有几个人想当兵?" 大家吓都吓死了!"
" 演习 " 还是 " 演戏 "?台军被曝 " 都在摆拍 "
此次演习在 7 月 26 日凌晨举行 " 关键基础设施防护 ",将场景设置在台北市中心的火车站大厅,模拟民众在遭到 " 敌军 " 挟持时,台 " 宪兵 " 如何夺回台北车站。这次模拟演习引发岛内舆论诟病,直批 " 这不是演习,根本在演戏!"
台前外事官员介文汲在岛内政论节目《庶民大头家》中表示,模拟夺回台北车站,说是因为台北车站有恐怖分子,但台湾有恐怖分子吗?所以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战法。
" 汉光演习 " 模拟台北车站遭恐怖分子袭击。 图片来源:台湾 " 中时新闻网 " 黄世麒摄
介文汲说,现场还有两个美国人出现,我们的 " 宪兵 " 司令是中将,美国那两位顾问是什么官阶呢?这都要交代清楚。他点出,台退役中将帅化民讲得很痛心,称 " 国安会秘书长 " 顾立雄根本外行。介文汲表示,就像打仗的不是专业军人,而是找一个律师来打仗,可说是荒谬。
台前 " 立委 " 林郁方认为,真正的战争并不会这样进行,这有点像是抢匪去抢银行,挟持银行的人,跟警察谈判,你提供我多少现金、车子,然后机场准备一架飞机,就把人质一步步放掉。所以这个假想,并不是很用心做功课的结果。
台湾 "TVBS 新闻 " 政论节目《新闻大白话》提到,曾于 2021 年在台湾地区训练台军的美国前特种部队军官近日称,台军习惯服从,又爱面子,演习训练都按事前定的脚本进行,缺乏实战经验。对此,岛内国际政治专家赖岳谦在节目中表示,事实上台军一直按照脚本演练,而且还要安排记者拍摄,整个演习是为了摆拍,最后的收益是用来做新闻、做宣传片," 演习结束不知道要花多少钱 "。
" 汉光 " 还是 " 看光 "?台军用玻璃门当掩体遭 " 骂翻 "
同样是这场在台北车站的演习中,有媒体拍到,6 名 " 宪兵 " 在车站大厅外以透明玻璃作为掩蔽物,民众质疑准备冲入门内进行攻击的官兵,似乎没注意到自己采取掩蔽的 " 墙 ",其实是车站大厅的透明玻璃门,动态根本被 " 敌人 " 看得一清二楚。更别说这些玻璃也没有防弹效果,如此 " 掩蔽 ",简直等于吸引敌人对自己攻击。
台 " 宪兵 " 于台北车站演练关键基础设施防护,但在透明玻璃后方掩蔽的作为,却饱受质疑。 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曾原信摄
对此,岛内网友批评说 " 连最基本的常识都忽略 "" 比演戏还糟糕!躲不像躲!从外面被看见了自己都还不知道?实在够好笑!"" 我们的阿兵哥可是烂到连当临演都很烂 "。
台湾《联合报》日前发文表示,当天台 " 宪兵 " 在车站模拟攻坚,应该也是头一遭,因此习惯于平日自身训练场的习惯,在墙后掩蔽观察,没注意到这次的 " 墙 " 完全不能发挥掩蔽保护自己的效果。然而,当真要执行作战任务时,当然不是在自家训练场,透明玻璃没有掩蔽效果,这种最基本的常识都忽略。这不免让人怀疑,相关干部的战术素养。
文章称,当时奉命参与操演的官兵,因为早就知道戏码脚本,所以专注的只是把既定流程走完,大家都知道,在什么地方才会与 " 歹徒 " 交火,在还没到达对方会还击的 " 剧情点 " 之前,所有的动作,老实说只是摆样子,让旁边围绕的记者好取景。
文章指出,面对 " 汉光演习 " 这种年度大事,岛内各相关单位都想向长官与大众证实自己的存在价值。问题是,如果想定的作战方式,根本一厢情愿、天马行空;在众目睽睽下采取的动作,又轻易被 " 抓包 ",带有明显不合理的瑕疵," 如此结果,对于台湾民众对台军与台湾自我防卫的信心,到底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呢?"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古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