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3 日 11 时 47 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将风云三号 F 星(又称:风云三号 06 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风云三号 F 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记者从八院了解到,作为上午轨道卫星风云三号 C 星的接替星,风云三号 F 星上搭载了 10 台功能强大、性能先进的遥感仪器,观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尤其是新研的 2 台紫外高光谱探测仪,将开启我国风云卫星紫外高光谱探测新篇章。
台风暴雨捕捉更精准
近年来,极端气象灾害给全球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台风暴雨区域的大气温湿度分布可以描绘台风暴雨位置及强度等信息,台风暴雨区域大气温湿度分层越精细,台风暴雨信息刻画越精准。卫星高频次、高精度获取大气温湿度廓线信息,不仅对数值天气预报精度的提高和气候变化预测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还对区域和中小尺度天气、短临天气,特别是台风、暴雨等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精度的提高具有重要贡献。
风云三号 F 星搭载了先进的微波温度计、微波湿度计、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三台仪器探测大气温湿度廓线。相比风云三号 C 星,F 星的大气垂直探测通道数量提升近 47 倍,微波温度计大气探测通道 17 个,微波湿度计大气探测通道 15 个,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探测通道达 3000 多个。通道越多,大气垂直分层探测越精细,也就意味着这台大气温湿度 "CT 机 " 垂直分层能力显著提升,对大气温湿度分层认知更精准。
▲王淇俊 摄
同时,微波和光学大气探测仪器深度联合,将充分发挥微波通道不受天气影响及高光谱探测通道更精细的优势,可探测人眼难以捉摸的大气温湿度廓线信息,为大气做更精准的 " 三维扫描 ",可提示未来几小时哪些区域将会发生强对流等极端天气,更加精准地捕捉台风、暴雨等大气温湿度分层信息,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值预报、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 俯瞰、侧视 " 双管齐下
痕量气体是大气中浓度低于十万分之一的粒子,主要有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全球大气环境及气候变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卫星对全球大气痕量气体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动态监测,能对全球大气环境治理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起到重要作用。
风云三号 F 星装载了 2 台新研制的紫外高光谱遥感设备。其中,紫外高光谱臭氧天底探测仪用于紫外可见光波段探测。仪器正面 " 俯视 " 地球大气,犹如一台 " 超广角 CT 机 ",可以实现每天一幅全球大气微量成分探测图像,能为气候变化研究和环境监测提供重要数据支撑。该仪器探测通道数量近千个,幅宽达 2900 公里,空间分辨率优于 7 公里,相比国内外同类型紫外探测仪器,其在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均有大幅度提升,达到国际同类载荷先进水平。
▲风云三号 F 星在轨效果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供图
紫外高光谱臭氧临边探测仪则是通过对大气侧面扫描,获取大气垂直廓线信息。这是我国首台利用临边观测模式进行紫外可见波段高光谱大气探测的业务载荷,主要用于气候变化、大气化学以及大气环境研究。该仪器探测通道数量达 2000 余个,垂直分辨率优于 3 公里,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载荷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风云卫星紫外高光谱临边大气探测的空白。
来源 科技日报
编辑 周欢 / 编审 邓文盈 / 签发 李枫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