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东海的王先生在网上看小说时,收到一条免费领取保健品的广告,王先生在填写自己信息后,等来的却是需要支付 88 元费用的通知,王先生随即放弃。令王先生没想到的是,事情并未到此结束,他在网上填写的个人信息竟然被层层转卖,成了许多不法分子用来赚钱的 " 香饽饽 "。近日,连云港市东海县人民法院审结了该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19 名涉案人员被依法判刑。
王先生喜欢用手机在网上看小说,其下载的趣某某 App 经常会弹出一些广告,有一次弹出来的是一个免费领取男科保健品的广告,需要填写姓名、联系电话和收货地址。王先生信以为真就填了一下。在填写材料后,过了两三天,有一个女的打电话来说这个产品要收取 88 元的材料费及邮费。
" 我以为是免费领取的,就填一下领取试试看效果,他们打电话说要收费,我就没有要。" 王先生拒绝付费后,以为事情就过去了,但他怎么也想不到,他在网上所填写的个人信息,已经成为商品成为别人赚钱的工具。
2019 年至 2021 年,王某注册多家公司与趣某某平台运营商签订互联网广告推广业务。期间,王某名下多家公司通过不法手段规避平台审核,根据下游广告主的需求,在趣某某 App 发布具有夸大和欺骗性的 " 免费领取 " 男科产品、减肥等类型广告,诱导浏览广告人员填写包含姓名、手机号码、地址等在内的公民个人信息。
后王某将其趣某某后台账户、密码等发送给发布广告的客户,由客户或者广告主自行下载公民个人信息。共收取推广费用 720 余万元,通过后台获取公民个人信息 100 余万条,非法获利 30 万元。
这些公民个人信息经过层层转卖,每条个人信息价格从二十多元到四五十元不等。经查,一部分公民个人信息被售卖 " 三无 " 保健品的被告人周某购买,用以高价向被害人推销产品,非法获利 7000 余元。另有部分公民个人信息仍被继续层层转卖,其中有部分公民个人信息可能被用于网络诈骗。
" 我当然不愿意我的个人信息被用于买卖,本来涉及男性这方面问题就是我的隐私,就应该保密,要是知道被他们用来买卖,我肯定不会填写的。" 一名受害人谢先生说。
近日,连云港东海法院对王某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进行宣判,对涉案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各个环节 19 名被告人进行全链条式打击。对被告人王某等人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 40 万元,没收违法所得 30 万元。同时支持东海县人民检察院提起的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赔偿金 30 万元,并责令其限期删除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对涉案的其余被告人均依法判处相应刑罚。
通讯员 李梅 现代快报 + 记者 王晓宇
(校对 胡涛 编辑 范文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