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卫健委数据,目前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超过 4000 万。" 十四五 " 时期,我国将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失能老人数量将继续增长。" 长期护理保险 " 作为社保 " 第六险 ",是妥善解决我国失能老人护理问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制度安排,能够有效避免失能老人陷入 " 养老院不能医、医院不能养、家庭无法护理 " 困境。
中国人寿江苏省分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自 2016 年开始全面深度参与江苏省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截至 2022 年底,在省内已开办长期护理保险业务的 9 个地市,中国人寿累计参与 25 个项目,数量位居行业前列。公司因地制宜打造多个长护险典型服务模式,承办项目得到当地政府部门、广大参保群众以及社会服务机构的高度认可。
服务有 " 温度 ",多元服务实现老有所护
家住泰州市海陵区的圣女士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手脚严重变形,关节不能弯曲,长期卧床不起,经评估后属于重度失能人群。圣女士的丈夫已经去世,儿子在外地上班,妹妹圣巧玲承担起了照顾重担。" 一边要照顾姐姐,一边要忙着带孙子,时常感到分身乏术 "。社区网格员了解相关情况后,推荐圣巧玲到当地中国人寿长期护理保险业务处理中心为姐姐办理了长期护理保险评估申请,2020 年 1 月开始,圣女士开始享受长期护理保险上门服务。" 护理人员每隔一天上门服务 1 小时,他们像亲人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姐姐,现在姐姐褥疮没有了,头发隔天清洗,也不便秘了 "。圣巧玲感慨,幸亏享受到了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缓解了生活压力。
失能人员除了可自主选择居家上门护理外,还可以选择入住定点机构的照护床位,接受照护服务,而且长护险基金可支付部分费用,减轻失能人员家庭的经济负担。在南京江北新区安平护理院,93 岁高龄的余老先生患有帕金森和阿尔兹海默症,已有多年生活不能自理,身体僵直,不认识人也不会说话。今年 5 月 19 日,老人住进护理院并得到专业护理,褥疮逐渐好转,便秘情况有所缓解,营养状况也比在家里时好。
余老先生的儿子算了一笔账:原来在家请保姆 24 小时护理,每月费用 6800 元。按照南京地区长护险待遇标准,入住机构享受机构照护按照 60 元 / 人 · 天标准,自费部分为 5000 元,费用负担比原先有所减少。" 护理人员的照料很专业,护理院的饮食搭配营养也均衡,我感到非常放心,隔三五天来探望一次老人 "。
落实有 " 力度 ",惠民政策走进千家万户
人手紧缺、经济压力增大、生活质量下降 ……"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 是许多失能人员家庭面临的现实难题。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中国人寿江苏省分公司各级分支机构积极利用多种形式推广医保长护险政策,如:开展主题宣传月加强公益宣传、开设专项窗口进行业务受理、联动社区主动向失能家庭推介 ...... 为众多失能人员带来福音,同时对照护机构热情帮扶、严格监管,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快速发展。
打开 " 我的南京 "App,首页就能找到 " 失能保险 ",随后就可以进入信息填写和申报。南京市医保局待遇保障处负责人介绍,南京失能人员照护保险资金由三部分组成:政府财政、医保基金、个人筹措。60 周岁以上每人年筹资 100 元,其中个人承担 40 元;60 周岁以下每人年筹资 60 元,个人承担 20 元;财政全额补助人员个人不出资。一旦发生重度失能,申请评估通过后失能险即生效,就能享受到专业的照护服务。截至今年 5 月底,南京累计有 4.2 万人享受失能保险的保障,2.7 万人正在享受待遇,基金支出 6.75 亿元。
在中国人寿泰州市分公司长期护理保险业务处理中心了解到: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导致失能满 6 个月以上可以提出申请,然后由专业医生对失能等级进行评估。目前 " 重度失能者 " 可享受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对于泰州市民而言,长期护理保险去除财政补助和医保基金统筹划拨部分,个人每年只需要缴纳 20 元,城乡居民每年和基本医保一起缴纳,城镇职工每年年初通过医保个人账户直接扣除。根据照护服务的类型不同," 补贴 " 各不相同:选择入住长护险定点医疗机构的,长护险基金按 80 元 / 人 · 天的标准支付给医疗机构,同时医保基金给予 20 元 / 人 · 天的医疗补助;选择入住长护险定点养老服务机构、残疾人托养机构的,长护险基金按 60 元 / 人 · 天的标准支付给服务机构;选择居家接受定点照护机构提供上门照护服务的,由长护险基金按照 40 元 / 人 · 天标准支付定点照护机构。
"2019 年,泰州市建立组织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至 2022 年 9 月实现了全市覆盖。试点三年多来,已有 19851 人享受长护险保障待遇,减轻群众负担 2.08 亿元 "。泰州市医保局副局长周春林介绍,目前泰州市民选择居家接受上门照护服务数量最多。拥有长期护理保险补助后,不少老人住进了专业化养老护理机构,能够更体面、更舒适地安享晚年。
延续有 " 深度 ",技能提升助推产业发展
近日,南京市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携手中国人寿南京市分公司举办了 " 照护进社区 真情入人心 " 江北新区失能保险宣传月启动仪式暨首届失能保险护理技能大赛颁奖仪式。作为进一步落实南京市医保局关于 2023 年失能保险 " 巩固提升年 " 工作规划的重要举措,该活动通过举办护理技能大赛的方式,组织各定点服务机构通过以赛促学,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让市民及时了解政策,提升市民满意度。南京市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制度自 2021 年 7 月 1 日正式实施,2 年时间累计为南京江北新区 1927 名重度失能人员提供了近 3210 万元基金补偿,有效减轻失能人员家庭照护负担。
" 每个护理员在上岗前都会参加公司专业的护理培训,我在工作中接触了很多失能人员家庭,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程度的难处,感同身受 "。上门照护机构的护理员郑雪梅介绍,自己平时会给失能人员做日常护理、康复锻炼、心情疏导等服务,看到失能人员在自己的照护下身心慢慢好转,觉得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非常有价值。
随着享受照护服务的老人数量越来越多,养老服务产业体系也得到全方位发展,孵化出一批劳动密集型养老服务照护机构。数据显示,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制度实施以来,南京地区从业机构数量由原先的 160 家发展到如今的 520 余家,从业人员由原先的 5000 余人发展至如今的近 10000 人。泰州地区培育照护机构 146 家,提供照护就业岗位近 1000 个,解决了众多 40 — 60 岁年龄段人员就业需求。
随着长护险覆盖范围不断深入扩大,失能人员的护理服务短缺不仅仅体现在从业人数上。" 除了不断更新和培训服务内容,加强业务考核,更重要的是从学校开始重视学科建设与技能培训,依托长护险建设资源共享平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不断拓展护理人员知识储备与服务质量。" 从业机构负责人表示,除了中国人寿等商保机构的日常检查以及政府部门的有力监管之外,机构自身也会进行定期总结,结合长护险服务细项确保服务落实到位。" 希望有更多志愿者加入公益服务团队,以弥补专业力量的不足,共同助推养老服务产业体系建设 "。
作为最早响应国家政策、参与制度试点的商业保险公司之一,中国人寿江苏省分公司始终践行 " 以人民为中心 " 的发展思想,以 " 政府主导,专业运作,长期经营 " 为宗旨,精心部署、积极推进长护险制度在江苏大地上落地生根。" 公司主承办项目年度赔付支出 3.6 亿元,其中 65 岁以上老人给付金额超 3 亿元,占比达到 83%;全年享受待遇人员 3.6 万人,其中 65 岁以上老人 3.1 万人。" 中国人寿江苏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文亮表示,中国人寿将积极践行央企责任担当,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当好民生福祉的守护者、照护机构的监督者、公共服务的保障者,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国寿力量。
通讯员 周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