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岳金宏 杜倩倩 李坤晓 刘立芳
受台风 " 杜苏芮 " 影响,7 月 29 日至 31 日,一场强降雨突袭我市,来势猛、范围广、强度大,多地降大到暴雨,部分地区降特大暴雨,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在这一场强降雨中,我市各地,尤其是山区县经受住了考验,守住了防汛安全底线。他们应对及时、指挥有力、协调联动,有效处置灾害险情,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将各类损失降到了最低。
连日来,记者奔赴我市井陉县、赞皇县探访在此次强降雨过程中,他们如何打好防汛 " 主动仗 ",以及怎样做好抢险救灾、灾后重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上下联动 筑牢防汛度汛安全堤坝
赞皇县嶂石岩村蝉鸣声不断,小山村已经恢复往日的平静。7 月 29 日 8 时至 8 月 1 日 7 时,嶂石岩村累计降雨量达 686.8 毫米。面对来势汹汹的降雨,嶂石岩村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 这次汛情比想象中要严重得多,幸亏我们做好了提前转移工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回忆起洪水倾泻而过的场景,嶂石岩镇党委书记郝帅仍心有余悸。" 不过,由于我们一直以来坚持防汛应急演练,所以这次转移比较顺利。" 紧接着,郝帅告诉记者。
应对汛情的最好方式,就是提早做足准备。嶂石岩镇辖内有 9 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做好防汛应急预案。同时,摸查清楚所有村子地质灾害受威胁对象信息,并且根据没有河道、没有地质灾害点、相对地势高的原则,为他们安排好了安全安置点。
嶂石岩镇的防汛做法体现出了赞皇县的防汛理念。该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赶在此次强降雨来临之前,统筹好各项防汛工作,各级各部门协同作战,牢牢守住了安全底线。
结合水库上游流域地形地貌,水利部门推算强降雨可能产生的最大洪峰流量和来水总量,按照最不利情况分析水库入库总量和溢洪时间,反复演算,科学研判,进行预泄腾库;气象部门不间断地把一张张雷达图、预报图、卫星云图,一份份地面雨量实况、雨情信息快报,每半小时一次,发送到县工作联系群和县防汛联络群里;为最大程度确保公路安全畅通,交通部门迅速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在主要交通要道和桥梁、过水路面安排专人 24 小时值守,及时上报汛情,疏通道路 ……
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赞皇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落实落细各项防范措施。在此次防汛工作中,赞皇县紧急组织转移群众 3761 人,全县未有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在这次强降雨中,井陉县平均降雨量达 438.6 毫米,最大降雨点降雨量 695.6 毫米。
提前预防是打好防汛硬仗的 " 先手棋 "、关键点。在这场罕见的暴雨中,井陉县能做到无伤亡、无决口、无溃坝,是因为该县把工作做到前头。井陉县副县长孙利北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告诉记者说,自 7 月 27 日起,井陉县就开始调度县里的防汛情况,并通知防汛相关部门及各乡镇要参照洪水影响最大年份数据做好转移准备,确定需要转移群众的人数。
" 我们全村共有 274 户,常住人口 545 人,7 月 29 日,镇村干部分为四组,开始进行群众转移。" 该县威州镇坡头村党支部书记王晓辉说,虽然后来洪水没有进村,但是我们还是提前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自入汛以来,井陉县提前分级摸底,做好基础台账,在 17 个乡镇、321 个行政村进行了应急转移避险演练,并准备好了 54 个集中安置点和县城文化中心应急避难场所,提前组织 5359 名群众转移避险,保证了全县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该县防汛指挥部结合市、县气象及水利专家的建议,每小时研判一次,根据降雨变化,24 小时与各乡镇保持视频连线,随时调度部署工作。7 月 28 日中午,该县召开防汛备汛工作动员会,全面安排部署应对台风 " 杜苏芮 " 的各项措施。动员会后,县级领导迅速奔赴自己分包的乡镇,统筹指导当地的防汛各项工作。
■各方协力 全力以赴开展灾后重建
在嶂石岩景区的九女峰支线路段,机械声轰鸣不断,工人们正在抢修被洪水冲毁的部分道路。赞皇县交通运输局公路服务保障中心主任李建彬在现场进行指挥。
" 九女峰支线路段长 800 米,需要恢复重建的路段有 335 米。" 由于长时间暴晒,李建彬的脸上已经开始过敏发红,他告诉记者," 目前道路已经搭建模板,等排水工作完成后就开始浇筑混凝土。"
7 月 30 日,李建彬就带队驻扎在嶂石岩景区,随时准备开展路网排查抢修和恢复重建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雨越下越大,李建彬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 必须尽快排查公路险情,绝对不能出现长时间断交。"
简单准备后,李建彬便冒雨带队出发开始道路排查工作。" 受河道洪水的强力冲击,省道 S543 马嶂线下塌方 9 处,经过 19 个小时的抢修,我们打通了 6 条长度约 650 米的便道,恢复了应急通行。另外,作为马嶂线必经之路,瓦房台石拱桥产生裂缝,我们第一时间在桥的下游位置设置临时便道。"
灾情之下,交通线就是生命线。早在汛期之前,赞皇县交通运输局提前组建 6 个抢险小组,降雨来临后,冒雨勘察公路、桥梁等交通路网受灾情况,连夜制订抢险方案,全力组织应急抢通,并且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容易形成二次灾害的危险路段设置警示标志。
截至目前,赞皇县马嶂线、滨榆线、平涉线三条干线公路受损长度约 81 公里,农村公路县道、乡道、村道损毁 62 处,受损长度约 25.5 公里,这些地方均设置临时便道,并且已经开始进行重建工作。
" 在交通路网的重建工作中,我们坚持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的原则,建设出一批能够经得住考验的交通基础设施。" 赞皇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朱晓辉表示," 目前县域内的国省干线正在编制设计方案,途经干线的 9 处过水路面也将分阶段、分批次全部改建为桥梁。与此同时,我们将结合乡村振兴和各村产业需求,对农村公路进行提升技术标准的恢复重建。"
记者在省道 S334 井陉县辛庄乡大王庙段抢险现场看到,公路因河水冲刷导致路基路面塌陷,施工人员正操作钩机进行路基填筑,维修加固。
负责现场施工的井陉县交通运输局地方道路管理站党支部书记陈军辉说,省道 S334 井陉段基本沿小作河边走向,因河水冲刷,该路段 26 处路基被毁,累计长约 4 公里。县交通运输局从 31 日起调集 4 台钩机、4 台铲车、8 辆运输车,施工人员 25 人,从两头向中间全力抢通水毁路段。
据了解,此次强降雨造成井陉县 63 条、316 公里公路不同程度受损,其中干线公路受损 7 条、136 公里;农村公路受损 56 条、180 公里;17 座桥梁受损,其中冲毁 6 座。省道 S334 井陉段是此次灾毁最严重的国省干线公路。
7 月 31 日凌晨,井陉县交通运输局第一时间成立了道路抢修指挥部,由局领导带队组建 3 支工作组赶赴受灾现场指挥抢险抢通,现场勘测并制定抢通方案。按照 " 先抢通,后修复 " 要求,不分昼夜、全力以赴开展抢险保通工作。施工人员克服道路不通,部分地段水流湍急等困难,冒着高温酷热,渴了,拎起矿泉水灌两口,饿了,盒饭简单对付一下,人歇机不停、施工不间断,仅用 2 天就完成了抢通任务,实现省道 S334 简易通车。
从 7 月 31 日到 8 月 2 日的 3 天时间,7 条国省干线,56 条农村公路,82 个村全部抢通,有力保障了灾后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坚定信心 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清理、消毒、换水、购置新家当 ……8 月 9 日中午,井陉县孙庄乡西元村的赵细喊正在自家的鱼塘里忙活。
从束手无策再到重拾信心,赵细喊这几天的经历就像坐上了过山车。连续暴雨过后,河里水位猛涨,养殖的鱼虽冲走了一半,但他还有些庆幸," 多亏今年县里帮忙建起的新围栏,才没有全被冲走。"
接下来该怎么办?" 近年来,县里规划了‘绵蔓河综合经济带’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按照这个路子,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我们对未来有信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赵细喊介绍,这些天来,公司里的工人们不仅没人迟到早退,还有好多人主动加班加点进行清淤。大热天里,工人们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浑身上下一身泥,人晒得都脱了皮、走了样儿,尤其是妇女们,和男人们干一样的重活儿,赵细喊看着都心疼。
在各方鼓励和帮助下,他开始规划重新生产。" 饭店有些厨房、大型冷冻设备不好转移,遭受不小的损失,现在我们也陆续购置了一批新的设备,准备这两天就重新开张。" 赵细喊说。
这几天,嶂石岩村民赵世军忙得停不住脚,经过几日的修整后,他已经准备让自己的农家乐重新开业了。" 本以为洪水过后重建时间会很长,可是没想到,雨后没多久,村里基础设施都已经修复了七七八八!" 赵世军笑呵呵地说," 水、电、网、通信都可以正常使用。"
眼下,迅速恢复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是关键。赞皇县第一时间全面排查公路、铁路、桥梁、电力设施、通信线路等基础设施受损情况,拉出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节点,争分夺秒开展抢修,逐步恢复正常供电、供水和通讯信号,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为保障广大人民饮水安全,该县进行水源置换,启动南水北调水源。
在恢复农业生产上,该县成立技术小组,选派农业科技服务团队 300 余人下沉一线开展技术服务。" 针对受淹时间长、受灾严重地块,我们因地制宜组织好补种工作,根据农户种植意愿,及时调剂黄豆、荞麦、蔬菜等生育期短的作物种子,最大限度弥补损失。" 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针对苹果、核桃、板栗、樱桃、桃等主要受灾树种,该县派出技术小组深入山区乡镇,现场指导果园排水、清理污泥杂物、培根扶树、叶面喷肥和根外追肥、松土、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管理进行灾后补救,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并且帮助果农解决水毁、水淹林果基地恢复重建和恢复生产问题,根据具体情况指导果农科学选址,修建高标准水平梯田,提高抗洪防灾能力。截至目前,该县组建了 16 支技术小组,深入全县 11 个乡镇开展技术服务,发放各类技术明白纸 15000 余份,以最快的速度帮助广大群众恢复生产。
上下同欲者胜,众志成城者赢。相比过去的洪灾,这次强降雨雨量较往年要大,损失却小很多。这是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学应对、周密安排、高效组织,扎实做好物资保障、信息发布等各项工作的结果;是两年多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疏通河道,科学完善抗洪抢险预案,大力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的结果;是全市党员干部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冲锋在前,广大人民群众识大体、顾大局,自觉听从指挥、互帮互助的结果。在此次防汛抗洪过程中,全市上下展现出一种上下一心、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有助于我们抗洪抢险成功,更能为我们干事创业,做好各项工作提供蓬勃的动力。
当前,石家庄的发展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我们相信,只要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我们就一定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新胜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