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恢复静养的患者昨日下地行走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朱庆生教授团队人工智能髋关节置换手术圆满成功
8 月 10 日,宁夏固原的马老太太,68 年了,第一次行走在这平坦的世界。
看到自己熟悉又陌生的双腿,激动,惊诧,细细品味着平坦行走的感觉。
马老太太的儿子马先生对 ZAKER 陕西说:" 我妈恢复得非常好,特别是伤口,长得平平地。"
马先生激动地反复说:" 感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朱院长!感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
今年 6 月初,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骨科医院副院长朱庆生教授带领团队,率先在西北地区创新性地运用 AI 人工智能技术,成功完成这一例双下肢不等长超 5 公分髋关节置换手术,马老太太的苦痛人生因此彻底改写。
8 月 10 日,遵照医嘱术后静养 8 周的马老太太首次下床行走,标志着手术圆满成功。
与马老太太的儿子沟通后,ZAKER 陕西又联系了朱庆生教授。
ZAKER 陕西:朱院长,宁夏固原的马老太太下地行走了。她儿子说,恢复的非常好,伤口长得非常好。如果给这次手术打分的话,朱院长给自己打多少分?
朱庆生 :" 不能给自己打分,病人满意就行。"
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那一瞬间,ZAKER 陕西在心里给朱院长一个大大的赞。
来自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军医出身的朱庆生院长,以军人的本色和初心,对那个有点那啥啥的问题,给出了让人敬佩的答案。
事件回顾 :
双腿相差 5 公分,跛行 68 年
患者马老太太,来自宁夏固原农村,自出生就不能正常走路,跛行 68 个寒暑。当地医疗水平和设备有限,无法医治。
今年 5 月中旬,经多方打听,辗转来到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找到朱庆生教授。
经检查,马老太太由于左侧髋关节严重脱位 ( 临床分型为 Crowe IV 型 ) ,股骨头和股骨颈缺如,双下肢不等长超过 5 公分,跛行步态,伴随行走疼痛,是 "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 IV ) 、股骨头缺如、股骨畸形 "。
借助 AI 智能 施行天花板级手术
诊查研判后,朱教授告诉患者:" 这个手术很复杂、难度很大,但是请放心,我有把握能给您治好。"
▲患者手术前 X 片
朱庆生教授说:" 患者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并且股骨颈和股骨头是缺如的,导致骨盆倾斜,脊柱发育也有异常。按分型来说属于最严重的类型,她这种情况在髋关节置换中,可以说是天花板级的手术了,难度非常大。"
凭借多年在关节领域的丰富临床经验,朱教授决定借助 AI 人工智能技术,对患者予以精准的手术规划和治疗。朱庆生教授利用周末开会时间前往北京一家最早实施和推广 AI 人工智能术前手术计划的公司,讨论制定 AI 手术方案。
考虑到老人年龄大、身体虚、营养较差且伴有骨质疏松,骨愈合能力弱。朱庆生教授经过慎重的考虑,最终确定了髋臼假体适度上移(免除粗隆下股骨截骨),左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由于髋臼后方植入垫块,术后还需卧床静养和避免下地行走。8 月 10 日。8 周,患者就可下地负重行走。
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的新希望
Al 关节置换临床运用,这一医疗技术手段突破,对于那些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患者,是不是意味着新的希望,打开了那扇门?
朱庆生教授表示 " 可以这样理解。每个患者的情况各异,需要到医院来检查评估,术前 AI 规划,针对每个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朱庆生教授说:" 不仅仅是术前规划上,我们还要在人工智能、3D 打印、机器人手术等方面做更多的创新和研究。" 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使手术规划更趋完美,手术更精准、安全,时间更短创口更小,患者出血更少,恢复更快。
▲手术后,朱庆生教授指导其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撰稿 穆同 沙梦月
朱庆生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骨科医院副院长、关节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西京医院骨科医院关节科原主任
连续三年荣获中国名医百强榜骨关节外科前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