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
6 月 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7 月 5 日 -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江苏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积极参与建设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
江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深入百姓生活,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博物馆门票秒光、历史文化街区成客流顶流 …… 一个个火爆现象的背后,其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火热出圈。即日起,现代快报推出 " 苏 Style" 文化出圈系列报道。
第三期,文脉君带您走入非遗直播幕后,揭秘 " 出圈 " 背后故事。
"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 ……" 一首《声声慢》,让全国游客们的 " 江南 "DNA 都动了;直播间里,评弹版《罗刹海市》,配合着主播幽默言辞,获得超高人气。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直播感受文化,而传统守艺人也在直播间收获更多粉丝。据某平台数据统计,全国每 16 位非遗直播中,就有 1 位来自江苏。
传统茶馆聆韵社、老字号十竹斋、半路出家的戏曲人,他们通过短视频、直播,不断尝试探索,将传统文化带火 " 出圈 ",引领新国潮。近日,现代快报记者采访多位传统文化 " 守艺人 ",揭秘 " 出圈 " 背后故事。
超百万场观
90 后戏曲人直播火了
" 唱得太好听了 "" 再来一曲吧 "……@鸣秋的直播间人气总是很高。在短视频平台,她有 10 万粉丝,直播最多一次累计超百万场观。黑长的直发,柳叶弯弯的眉眼,1998 年出生的苏州小囡、上海评弹团评弹演员郑鸣秋,让粉丝们直呼太美了。
从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秦淮景》,到吴语版《声声慢》,通过影视、旧曲新唱,很多观众开始知道了评弹,这也打开了郑鸣秋的思路。于是,《西楼别序》《我在江南撒把欢多无邪》等一首首歌曲,被鸣秋用苏州评弹翻唱演绎得婉转清丽,置顶的翻唱版《声声慢》,更是点赞量过 7 万人次。
半路出家的 90 后小伙王彬彬,因与锡剧泰斗王彬彬同名的奇妙连接,让他对锡剧产生了极浓的兴趣,开始锡剧之路。由于疫情线下演出减少,王彬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做直播。" 直播了《珍珠塔》《双推磨》,这两出戏都是传统锡剧曲目,当时有观众说听这个戏就想到了家乡,缓解了乡愁,让我很感动。"
这一直播便一发不可收拾,在某短视频平台,他的粉丝有 16.9 万,其中,《双推磨》点击量 179.4 万人次,《沙家浜》智斗唱段点击量 129.1 万人次,锡剧版《罗刹海市》更是获得了网友一致好评," 这首歌用锡剧演唱,韵味更足了。"
王彬彬演出
不止有戏曲,云锦、绒花、剪纸等非遗纷纷开启直播,利用线上平台传播文化魅力,不少粉丝经常蹲守直播间 " 追星 "。" 原来完全不关注传统文化,但通过刷视频、看直播,才发现原来传统文化这么有魅力。" 粉丝阿旺说,非遗主播们都很正能量,听久了都感觉自己更有文化了,很有收获。
新国潮
直播间里 " 涨知识 "
" 好多粉丝都喜欢来我们直播间听主播讲解艺术品。" 始创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十竹斋,是多色套印技术的开创者,十竹斋饾版拱花水印技艺被称 " 中国印刷术的活化石 "。如今,十竹斋不断探索发展之路,十竹斋画院、十竹斋拍卖、十竹斋文物等利用直播,将非遗笺纸、字画、瓷器等艺术品展示给大众。
十竹斋画院副院长王园园说:" 我们会邀请一些专业的艺术家或者作品作者走进直播间,为大家讲解书画背后的故事,做一些科普性的分享。" 这对喜欢书画、喜欢艺术的人来说,直播间 " 听课 ",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 以前想要了解艺术类专业知识,只能自己找书来自学,或者找大牛咨询。现在打开手机看直播就能学习了,而且不同的直播间还会邀请不同的专家坐镇,对于‘圈外’人士来说,真的是一个很方便的渠道。" 书画爱好者雷女士说,自己已经退休了,平时喜欢画国画,也喜欢买一点自己喜欢的字画,但对于初学者来说书画 " 水 " 太深,不太好入门,很多人也正因为此就被 " 拒之门外 ",或者止步不前。
十竹斋直播间
在雷女士看来,非遗直播并不是 " 赶时髦 ",是实实在在地拉近了与爱好者的距离,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在直播间提问,学习成本降低了,无形中大家也就更愿意了解传统文化了。" 比如我一开始掌握不好没骨画法,但现在听了艺术家讲解,有点开窍了。"
粉丝的肯定,鼓励着非遗 " 守艺人 " 的再探索。郑鸣秋认为,新国潮的 " 新 " 是建立传统的基础上,新的形式让观众更能接受,而内在其实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未来她还打算做更多尝试,比如制作一些评弹艺术赏析类的视频。" 评弹艺术是古老的也是时尚的,希望这门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的代表性曲艺能在新时代绽放更多光彩。"
焕发生机
传统文化的 N 种打开方式
无论是直播、短视频,亦或跨界传播,手艺人都在通过新平台、新方式传播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的 " 打开方式 " 也不再受限,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是源源不断的,也将被无限放大。
苏州聆韵社创办人、江苏省演艺集团评弹团演员凌吉,本着对戏曲的一腔热爱创办了聆韵社,希望通过老茶馆线下演出的形式,为观众带去欢乐。然而 2020 年疫情突至,部分线下门店关停,无奈之下凌吉开始寻找新的突破口,带着演员开始团播。" 线上直播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当然,直播对收入这块也有了很大帮助,更多的年轻演员愿意留下来、坚持从艺。" 凌吉说。
凌吉演唱《青花瓷》
95 后的评弹演员赵翊辰就是聆韵社的一员,让她决定加入并留下来的原因,是她看到了戏曲的新生魅力。" 我初中毕业以后就进入了苏州评弹学校。在线下演出的时候,遇到的很多都是年纪大的听众,但在直播间第一次碰到有 00 后看评弹、甚至热情打赏。" 让赵翊辰更意外的是,通过直播,她认识了很多天南海北的朋友,他们关注评弹,支持传统文化,这让她很感动。
从一家传统茶馆,到直播 " 出圈 " 吸引年轻人加入,凌吉说,他们就做对了一件事,不给自己设限。" 非遗直播为什么能火,其实这背后和从业者想要突破传统思维寻找新的道路的勇气是很有关的。" 凌吉说,而正因为越做越好,也让传统文化 " 守艺人 " 更有信心,让传统文化成为一汪活水,传递地更远更深。
据某平台《江苏非遗数据报告》显示,截至 2023 年 6 月,江苏地区非遗直播超 124 万场,观众欣赏时长超 1 亿小时;非遗短视频达 2070 万条,收获 24 亿次用户点赞。2022 年,江苏地区非遗直播观看达 17 亿人次,是 2019 年同类观看量的 40 多倍;非遗短视频播放量达 226 亿次,是 2017 年同类的 2000 多倍。
随着观众增多,江苏非遗从业者 " 云上 " 献艺的热情高涨。2022 年,江苏有 3.4 万名非遗主播在抖音开播,带来超 675 万小时技艺演出。全国每 16 位非遗主播中,就有 1 位来自江苏。
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杜骏飞指出,直播帮助非遗保护从书本上遥远的文字,变为普通人也可轻松参与的保育实践,也让艺术创作获得坚实的经济支持,真正实现可持续传承。
文 | 现代快报 + 记者 宋经纬 胡玉梅 郑文静
图 | 受访者、抖音提供
视频 | 现代快报 + 记者 储希豪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