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4 月,日经中文网曝出前身为 " 宝鸡制药厂 " 的陕西紫光辰济药业被日企日本津村制药集团以 2.5 亿元人民币收购的消息。
消息发布后引起一片哗然,有人提出 " 百年药企被贱卖日本企业 ",也有人怀疑之前对中药的贬低是为了找准时机抄底。
随后,中纪委办案人员进驻宝鸡制药厂开展调查。
8 月 2 日,宝鸡紫光辰济药业的工商信息已发生变更。信息显示,平安津村退出公司股东,改由深圳华融泰 ( 山西建投控股 46.40% ) 、宝鸡投资集团 ( 宝鸡市国资委持股 97% 以上 ) 接手,紫光辰济重归国有控股。
这场收购为何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担忧?为何成为 " 捍卫民族中医药主权的战争 "?事件背后的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01
本次收购紫光辰济并不是日本制药企业的第一次尝试。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日本就开始图谋收购国内的中药公司。据不完全统计,自 2020 年开始,日本就收购了至少 20 家中国中药企业,涉及金额达数十亿人民币。
为何日企热衷于收购我国中药企业呢?
首先,中药制剂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与日俱增。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 Grand View Research 发布的报告,全球中药市场规模预计将在 2028 年达到 1,857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5.5%,其中亚太地区是最大的市场,占据了总市场份额的近三分之二。
中国作为中药的发源地和最大的消费国,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和丰富的资源。通常来说,外资从中国进口粗加工的中药原料和植物提取液,附加值较低,通过精加工制成中成药后,附加值能够提高几十倍,有巨大的利润空间。
实质上,许多日企通过收购、合作等方式深化在中药市场的布局,进一步深入中国市场,提高其在中药领域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借助已有被收购药企的品牌影响力,将其自身产品推广到中国消费者手中,从而抢占更大的中药市场。
客观来说,中国中药材行业涉及地域广泛,参与企业和种植户众多,存在着野生药材稀缺、中药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中药重金属及农药污染等问题。
与之相对应是,日企对汉方药有较为严格的科学标准和质量控制,且能做到产品全过程可追溯。
因此,日企在中药全球化资本发展道路上比中国传统药企更快一步,中国及世界中药行业执行标准的制定中也大量出现日企的身影。
如 2018 年 6 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深圳津村、盛实百草药业有限公司等 13 家单位联合起草了中国中药协会团体标准《无公害人参药材及饮片农药与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最大残留限量》;
2018 年,深圳津村参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团体标准《药用植物种植和采集质量管理规范(GACP)》的制定;
2003 年,WHO 参照津村 GACP 指南内容,结合中国国情制定发布《药用植物种植和采集质量管理规范指南》(GACP)。
显而易见,收购中国药企只是日企占据中医药市场的第一步,后期凭借行业地位、国际化平台和产业资源,实现国际化推广和高额投资回报才是其最终目的。
02
日本药企行业门户网站 AnswersNews 显示,在 2022 年日本制药公司销售额排名中,津村制药以 1385 亿日元排名第 18 位,排名并不算靠前。
那么为什么津村制药要来到中国收购中药企业?
事实上,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津村药业超过 80% 的产品都是汉方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药。
据东方财富网报道,日本 2020 年汉方药销售额约 96 亿元,其中津村药业的销售额约 77 亿元。可以说,津村药业是日本最大的汉方药制药企业,也是我国中成药国际化极大的竞争对手。
根据津村药业过往发展不难发现,这家企业在 2001 年成立上海津村制药有限公司,2005 年大规模进行美国 FDA 申请,在多个国家都早早布局。
另一方面,津村药业在本国的发展似乎进展不大。据公开信息,津村药业 1991 年在日本的营收已突破 1000 亿日元,2016 财年营收达到 1149 亿日元,2020 财年津村的营收为 1308 亿日元,业绩增长并不十分突出。
而在中国,津村药业目前已在上海、四川和深圳开设 4 家分公司,在中国年销售额超过千亿日元。显而易见,相比在日本发展的局限性,津村药业在中国呈蓬勃发展、蒸蒸日上之势。
此次若成功收购紫光辰济,可获取胶囊剂、片剂、颗粒剂、丸剂、口服液剂、糖浆剂等九大剂型 15 条生产线和 158 个国药准字号产品。这对津村药业而言,将会成为增强供应链优势、扩大中国业务的关键一步。
03
现在回头再看,以紫光辰济为代表的我国传统制药企业,一边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农药污染、深加工欠缺、市场拓展等重重困难,一边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此背景下,国内传统制药企业又应当如何走出困境、做大做强呢?
其一,要坚持创新驱动。
中药企业应该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产品创新为核心,在中药材种植养殖、中药饮片炮制、中药制剂开发、中医药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不断地探索和突破。加强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的融合,开发出更多具有高附加值、高效率、高精准度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其二,坚持质量为本。
中药企业应该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加强对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产品的全程监管和质量控制,防止出现掺假、造假、超范围使用等问题,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应该注重加强对中药材种植环节的监管和保护,实施良种选育、标准化种植、循环利用等措施;在制造环节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在流通环节建立健全追溯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
此外,还要坚持文化传承。
文化是中药的灵魂,中医、中药能传承至今,离不开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药企业应该秉承中医药的传统理论和实践经验,保持中医药的本色和风格,弘扬中医药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传承中医药的优秀传统和经典名方。
同时,中药企业也应该结合现代社会的变化和需求,推动中医药文化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总之,我国中药行业目前正处于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历史时期。
本次 " 宝鸡制药厂 " 被国资委收购事实上体现出国家对中药产业的重视与支持。
然而,国内中医药企业是否能够继承和发扬中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在国际社会上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在全球市场上发展壮大,占据一席之地,对于中医药企业来说,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 / 陕电侠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