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 10 块!我 20!我给头牛!"
这个 300 亿观看的比赛,赞助方不得了!
这个夏天,比天气更火热的,是在黔贵大地精彩上演的 " 村 BA"" 村超 " 赛事 !
苗山侗水深处的业余球赛,却打出了国际大赛的气势,其火爆程度、参与热度,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 村味赛事 " 魅力何在?会为乡村带来哪些变化?一起往下看!
" 我们的比赛 " 因 " 我们 " 而精彩!
" 村味 ",无处不在。
从参赛队伍、赛程安排到颁奖仪式。所有环节都由群众自发组织、商议决定,农民、建筑工、小学教师、快递小哥 ……
为村寨荣誉而战的他们,来自各行各业
根据 " 村 BA"" 村超 " 赛事规则,参赛球员必须为真正的村民身份,就是这样的 " 全业余阵容 "。在 " 村超 " 球场上踢出了彩虹过人、圆月弯刀、电梯球、贴地斩,在 " 村 BA" 篮架下,腾挪跳跃、抢断绝杀,勇猛无畏化身 " 梦之队 "……
赛事解说员同样由本乡本土的人担任," 看!1 号跑得飞起,不愧是咱台江‘小跑车’ "" 开车不能超速,打球你可要加速 "……
只要 " ‘村 BA ’气氛组 " 一开腔,场上气氛便高涨起来。
更多人以自己的方式,投入 " 我们的赛事 " ——
" 赞助方 ",全是本村村民,你 10 块、他 20 块,凑份子,为队员们买装备、出路费。
啦啦队,同样是乡里乡亲,男女老少摇旗呐喊,锣鼓不够锅瓢凑,敲瘪了一堆盖和盆 ……
为了 " 我们的球队 ",村民们出钱、出力、出真情,他们便成为今日,中国乡村最真实最朴素的代言人!
" 这么美的原生态,谁能不爱呐?"
百褶布裙缀满彩丝、滚龙袖套遍绣花鸟、乌黑盘发典雅华贵、周身银饰剔透精美 ……
榕江乐里镇,近百位侗家女儿盛装入场,外地来的游客们,半天挪不开眼。
服饰秀还未品够,更大的惊喜开始了,姑娘们走进 " 吊脚楼 ",几个小伙子爬上木梯、拉起牛腿琴在窗下唱起情歌 ……
" 这是爬窗探妹!侗族的恋爱习俗,我爷爷辈都这样的嘞。"
开赛热场、中场表演,赛后狂欢 ……
" 村 BA"" 村超 " 刮起的," 最炫民族风 ",成为很多人心动的一大理由。
要看歌舞?安排!
这里有恢宏优美的侗族大歌、排山倒海的水族木鼓、摇曳多姿的苗族芦笙舞、刚健欢快的瑶族舂杵舞。
想品民俗?管够!
村民们身背茅人、举着番布,带来了神秘水书、素雅蜡染、舞起发光的稻草龙、走起古朴的农具秀 ……
气氛达到沸点,场上便成了 " 民族大联欢 "。
7 月 1 日,正值党的生日,汉、侗双语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全场 5 万名观众大合唱,漫天烟花下,人们手拉手,同跳多耶舞、激情蹦 " 苗迪 "。欢乐的声浪响彻夜空 ……
" 超级村赛 " 拉动 " 超能经济 "
截至 7 月底," 村 BA"" 村超 " 全网累计浏览量超 300 亿人次,线上大流量转化为线下客流量。
从去年 7 月至今,在 " 村 BA" 带动下,台江县共接待游客 200 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23 亿多元。
榕江县在今年 " 村超 " 期间,接待游客 250 余万人次,旅游收入 28 亿多元,带来沉甸甸的 " 真金白银 "。
" 别看我这摊位小,一天能卖出 400 多碗冰杨梅嘞!"
" 村超 " 球场周围,望不到头的小食摊,1 元一条的卷粉、5 元一碗的冰杨梅汤、8 元一盘的折耳根凉拌面 ……
各色小吃物美价廉,引得游客赶忙扫码。
一个个火爆的小摊,折射出地方经济发展的活力。
随着藏在深山的 " 村味好物 ",映入大众视野,陆续有农业产业项目落地 " 两江 ",前来洽谈投资的企业明显增多。
新的业态,也应运而生。印有 " 村 BA" 标志和苗族图腾的篮球、球衣球袜,还有吉祥物 " 村宝宝 " 毛绒玩具,台江县已获批 " 村 BA" 系列商标 6 个,申报 " 村 BA" 系列商标 139 件。
体育打头、文化助阵、经济唱戏。" 两江 " 实现了体文互促、体文助产、产业兴赛的良性循环。
当初的穷寨子,现在也有了自己的球场。
曾经的贵州,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后发赶超,实现了 " 黄金十年 " 的快速发展,也让一个个榕江、台江华丽转身!
在过去,台盘村是个远近闻名的穷寨子,其他村寨 " 搞热闹 "(办节庆),村民们得来回步行四五十里山路。
1936 年,假期回乡的几个青年学生,在台江县城关街门铺了一块简易球场,台盘村人看着眼馋,在村头宽敞处,照着样子忙活起来。
用石灰划出边线,树干搭块木板当篮架,配上竹编篮筐,没球衣就直接在衣服上写号码比赛,就这样,兴高采烈地开始了。
几十年后,台江 156 个自然村寨共有 205 个篮球场,实现了全覆盖。
榕江经过多年投入全县也有了 14 个标准足球场,全部免费开放。
青山环绕下,21 层 U 形看台被刷成天蓝色,中心处红绿相间的塑胶球场分外醒目,十分钟上高速,半小时坐上高铁,从凯里过来只要 20 分钟。
球场扩大了面积,新铺了地面,加高了看台,装上了电子记分牌,观众容量从一万人扩展到两万人,还添置了更衣室、淋浴间," 蛮有‘国际范’了 "。
衣食足才有精力玩,设施好才有地方赛,交通畅才有人来看,撕下贫困标签的小山村,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一个 " 村 " 字,点透了这两项赛事 " 热 " 的原因,由乡村自发组织,以村民为比拼主体。
以文化为基石,以农民为主体,以人才为关键支撑,以产业为重中之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我们 " 之中蕴藏着无穷智慧和巨大能量!
最精彩的进球,永远是下一个,球场上的精彩,还会继续!
来源 微信公众号 " 共青团中央 " 综合整理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