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行走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的校园内可以看到,一批刚刚种下的梧桐树、香樟树绿意盎然。对此,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委员、江阴校区党工委书记兼副校长易文斌连连称赞:" 绿树成荫的风景也是校园的一大吸引力,得知学校想要打造林荫大道,江阴市委市政府立马协调了数百株绿植。"
种下梧桐树,吸引 " 金凤凰 ",这是校方的办学目的,更是地方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梧桐树虽刚种下,但异地办校早已 " 硕果满枝 "。落地 3 年来,江阴校区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其中,江苏省理科投档线从 2020 年的 22000 名提高至 2023 年的 12050 名。
" 从帮着建校区,到共同办大学,这场双向奔赴不仅打通了高校人才培养到社会服务的‘关键一公里’,也探出了异地办学的‘南理工-江阴模式’。" 易文斌说。
把 " 学业 " 建在 " 产业 " 上
2021 年入职南理工江阴校区智能制造学院后,李亚龙博士就成了名副其实的 " 斜杠青年 "。授课之余,他的时间一部分给了江阴企业法尔胜路桥科技,还有一部分给了南理工工业互联网(江阴)创新中心。这两个地方距离学校,前者车程不到 20 分钟,后者不到 5 分钟," 家门口 " 就能实现科研成果转化让他入职当年就决定在江阴买房安家。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南理工江阴校区 " 把‘学业’建在‘产业’上 " 的办学理念。细看江阴校区设置的新能源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等 5 个教学科研机构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 7 个本科专业,无不与江阴打造的 "345" 现代产业体系高度匹配、深度融合。易文斌介绍,以企业项目为牵引,新招引教师中,有 11 名博士已签约进驻当地企业的博士后工作站。
" 零距离 " 产学研很快就收获了成果。去年 9 月,李亚龙开始帮助法尔胜路桥科技进行碳纤维复合材料筋材的机理研究,就在今年上半年,重量约钢索十分之一、抗拉强度约钢索 10 倍的碳纤维缆索成功研发,即将被应用到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常泰长江大桥。与此同时,在江阴临港开发区科技局的悉心指导和服务下,李亚龙还依托南理工工业互联网(江阴)创新中心创办了科技型企业 " 无锡轻智力算科技有限公司 "。
不停地思考 " 地方需要什么 "
" 江阴需要什么?产业发展有什么困境?走国际化路径该如何破题?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 易文斌告诉记者,依托工科优势服务于地方产业,不停地思考 " 地方需要什么 " 是南理工办学的 " 国之大者 "。
现在,江阴校区研究生的课题开题已形成 " 企业出题、高校答题 " 的模式,这对于企业和学生来说同样是双向奔赴。" 企业需要夯实创新主体地位,而学生需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能力。" 易文斌说。受益的江阴企业与江阴校区互动频频。以双良集团为例,该企业不仅为江阴校区设立了 20 万元奖学金吸引优秀毕业生,同时还设立了 100 万元发展基金,鼓励、支持在校老师 " 揭榜挂帅 ",充实企业研发力量。
校方与地方的双向奔赴还体现在创新平台上。看着近在咫尺的长三角(江阴)数字创新港,易文斌告诉记者,创新中心引进了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的叶佩青教授,江阴校区智能制造学院的 8 位博士教师都能为他所用,同样,在他的带领下,教师们也得到了飞速成长。目前,创新中心已入驻 9 个项目,完成企业注册 4 家。
据悉,截至今年 6 月,江阴校区在校生规模达 5300 余人。学校高度重视江阴校区的高水平建设,计划从明年起,依托江阴校区推进 " 强基拓新 "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届时,江阴校区的生源质量将进一步提升,在校生规模也将进一步提升。
江阴校区的吸引力正不断打破城市能级的局限。" 即将开营的新能源学院夏令营计划招募 40 人,全国报名的有 112 人,这远超预期!" 易文斌说,这次夺得 " 优秀营员 " 的本科生还将获得研究生优先录取的机会,这也是江阴校区千方百计招引人才的创新之举。
让高端赛事凝聚更多 " 人气 "
虽然正值暑期,但是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内,仍有不少学生在校园穿梭,1000 余名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大学生、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工程师应邀前来参加智能无人系统应用挑战赛,这让原本冷清的假期校园格外热闹。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的参赛选手李旭东非常兴奋:" 校园环境非常美,对比赛的保障力度和支持条件都是历届比赛中最完善的。" 武汉大学的马振强信心满满:" 无论是赛道设置、赛程安排还是服务保障,都体现着悉心、用心。"
为了让赛事落地江阴,易文斌带队 " 追 " 到了武汉。" 第一届在长沙、第二届在西安,江阴校区并不在候选名单之列。" 易文斌说,当他看着学校的参赛队伍半夜 12 点多还在想办法用工程解决实际问题,内心格外坚定," 一定要让这样的国家级赛事落地江阴!" 最终,在他的努力之下,大赛组委会临时修改了决定。
像这样的国家级赛事,江阴校区已有尝试。上月,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决赛火热开赛,吸引了来自全国 81 所院校的 150 支队伍、3000 余名学生参加。现场观赛的还有数百名是江阴本地的青少年。" 反响非常热烈,不仅人气高,而且科创氛围浓。" 一位本地学生家长说。
正如南京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付梦印所说," 学校在江阴校区通过联合举办高水平科创赛事,旨在吸引优质的办学资源,培养更多卓越工程人才,让科技创新迸发出澎湃动力,赋能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在易文斌看来,江阴校区是学校与江阴 " 名校 + 名城 " 强强联合、协同发展的成果,未来将继续围绕学校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江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融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南理工智慧和力量。
来源:无锡日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