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孙苏皖)在子公司快转正时,张某跳槽到了其母公司,而母公司又与张某约定了试用期。张某认为约定两次试用期不合理,被辞退后将母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补足转正后薪资差额。他的诉请能否被支持?
2021 年 6 月 15 日,张某与某数据公司签订为期 3 年的劳动合同,任高级客户经理一职,合同约定试用期 6 个月,自 2021 年 6 月 15 日起至 2021 年 12 月 14 日止,试用期薪资 1.36 万元 / 月,转正后薪资 1.7 万元 / 月。2021 年 12 月 13 日,张某在辞职申请上签字,于翌日与数据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并于同日又与该数据公司的全资母公司某集团公司签订为期 3 年的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 6 个月,自 2021 年 12 月 15 日起至 2022 年 6 月 14 日止。
2022 年 1 月 21 日,集团公司以张某 1 月 10 日至 20 日无出勤记录、违反考勤管理制度规定为由,与张某解除劳动关系。张某遂将集团公司诉至法院,要求案涉集团公司支付 2021 年 12 月、2022 年 1 月工资差额。
张某认为,自己在第一次试用期即将到期时,被要求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再次约定试用期,系公司故意为之,自己应当于 2021 年 12 月 15 日转正,公司应补足转正后薪资差额。
集团公司认为,张某与集团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 6 个月,系自 2021 年 12 月 15 日起至 2022 年 6 月 14 日止,2021 年 12 月、2022 年 1 月张某仍在试用期内,集团公司已按照试用期工资标准向其支付工资,无工资差额。
原、被告双方各执一词,原告要求补足工资差额的诉请能否被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本案中,虽然现有书面材料显示张某系在与案涉数据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后又与案涉集团公司重新订立劳动合同,但案涉集团公司与案涉数据公司系母子公司关系,二者使用的合同文本一致、预留的人事部门电话相同,合同约定的张某工作地点、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办公系统均未发生变化,且工资发放、社保缴纳亦未曾中断,故案涉集团公司不应当再次与张某约定试用期,其应当按照转正后工资标准 17000 元 / 月向张某支付 2021 年 12 月 15 日之后的工资。
综上,法院判决被告集团公司向原告张某支付 2021 年 12 月工资差额及差旅费共计 2251.18 元。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