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8-25
过云楼旧藏古籍书画精品合璧展出,北宋拓《定武兰亭》首次公开亮相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敦煌藏经洞未被发现前便已传世的唐写经、北宋拓《定武兰亭》五字未损肥本、记录苏辙贬谪生涯记忆的宋刻本《龙川略志》《龙川别志》…… 多件重量级展品在同一场大展 " 相遇 ",缘起于它们曾 " 同住 " 一座藏书楼——苏州过云楼。

△ 展览开幕式现场

8 月 25 日,南京图书馆联合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苏州过云楼顾氏家族,共同举办 " 霞晖映世,源远流长——百年‘过云楼’古籍书画精品合璧展 "。此次展览是过云楼旧藏古籍与书画精品的首次合璧,也是公藏机构与私家收藏的首次深度合作,汇集旧藏于过云楼的唐代至清代古籍和书画精品 50 种,集三家收藏之精华,唐宋气象、明清韵味尽显其中。

历经百年沧桑,过云楼藏书在江苏合璧

" 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江苏人文渊薮,在中国私人藏书史上有着浓重的一笔,苏州顾氏过云楼藏书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南京图书馆馆长陈军介绍,过云楼得名于苏轼《宝绘堂记》中 " 书画于人如过眼云烟 ",由苏州顾氏收藏的开创者顾文彬于 1874 年起开始建造。

历经时代沧桑,过云楼藏品辗转得以延续。1991 年,南京图书馆在得知过云楼一批旧藏古籍即将出让的消息后,为保护这批古籍不致流散,紧急筹措资金购买。此举得到顾氏后人的支持,南京图书馆最终整体购入过云楼约四分之三旧藏古籍,541 部 3707 册,并专架收藏。2012 年,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通过竞拍购得其余四分之一古籍,179 部 1292 册。" 这实现了过云楼藏书在江苏的合璧,当时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事件。" 陈军说。

" 三伏乘朝爽,闲庭散旧编。" 中国自古就有农历六七月晒书的习俗。刚过去不久的七夕节,不仅是古代情人节、乞巧节,还是 " 晒书节 "。陈军表示,此次展览在这个时节开幕恰逢其时,希望 " 让过眼之烟云,化作最美之霞晖 ",共同呵护 " 古籍之光 "。

北宋拓《定武兰亭》五字未损肥本首次亮相

王羲之《兰亭集序》被誉为 " 天下第一行书 ",短短 300 多字,美了 1600 多年。它何以魅力不减?历代流传着不同的拓本、摹本。

△ 北宋拓《定武兰亭》五字未损肥本

其中,北宋拓《定武兰亭》五字未损肥本笔法厚重,字形肥美,结体紧凑,字口清晰可辨,被董其昌称为 " 法书第一 "。它由过云楼顾氏家族后人收藏,此次展出是首次公开面世。" 这个拓本的公布,将改变当前对兰亭拓本的认知。" 陈军介绍。它为《兰亭》书法、美学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可以解答之前学者的诸多疑问,比如 " 崇 " 字山下两、三点之争," 和 " 字口部是口还是日等。

这卷《兰亭》上,盖了 96 方鉴藏印,涵盖宋元明清各代,还有历代著名书家和鉴藏家观赏后写的题跋。" 这显示了它的流传有序,十分难得。" 陈军说。

唐写经、宋刻本媲美,多件重量级展品同时展出

1900 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挖出了大量佛教经卷、社会文书等文物,举世闻名。而早在 1882 年,传世的唐人写经《续华严经疏卷》就已被过云楼收藏,过云楼主人顾文彬在他编撰的《过云楼书画记》中,把这卷写经列为书类收藏第五件。

△ 唐人写经《续华严经疏卷》

" 唐代非常重视写经,大师云集,名家辈出,是中国写本史上的极盛时期。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唐写经,几乎都是敦煌藏经洞被发现之后,才流传于世。而过云楼这卷写经,在敦煌藏经洞被发现之前,便已流传于世,这是非常稀有的。" 展览相关负责人介绍。

△ 宋刻本《龙川略志》《龙川别志》

除了唐代写经,宋代刻本也因传世稀少而弥足珍贵,堪称 " 一页宋版,一两黄金 "。宋刻本《龙川略志》《龙川别志》是存世孤本,曾被称为 " 中国古籍普查重要发现 ",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宋刻本《锦绣万花谷》也是存世孤本,曾创下 " 国内古籍最高拍卖价格 "。

△ 宋刻本《锦绣万花谷》

珍贵的宋本书,除了版本难得一见,还留存着历代著名文人的 " 印记 "。《龙川略志》《龙川别志》是 " 唐宋八大家之一 " 苏辙的著作,是他被贬谪到循州龙川(今属广东)时写的回忆性杂记,通行本多是两志分刻,而此次展出的是现存唯一一套两志 " 合订本 "。在被过云楼收藏之前,早在康熙年间,曹雪芹祖父曹寅也曾收藏它,因此每册都钤有 " 楝亭曹氏藏书 " 朱文印记。

古籍、书画合璧展出,历代名家名作云集

" 左卷右书 "" 云蒸霞蔚 "" 融古贯今 "" 源远流长 "…… 展览分为四个部分,有刻印精良的古籍珍本,还有极具代表性的名家书画精品。

△ " 明四家 " 题画的金扇面

明代江南才子 " 天团 " ——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被称为 " 明四家 ",个个都是诗书画三绝。这场展览中," 明四家 " 题画的金扇面在同一格展柜中 " 合体 " 了。时隔四五百年,扇面仍金光闪闪,画作题材汇集山水、花鸟、人物等。一套小小扇面,带观众窥见明代诗书画艺术的 " 天花板 "。

△ 元代画家颜辉的《捕鱼图》

元代画家颜辉的《捕鱼图》、明代画家陈洪绶的绢本设色花卉、清代画家吴昌硕的《老梅怪石图》…… 在过云楼里,穿越时空赏遍历代名家名画。陈洪绶用简洁的线条勾勒了一个透明瓶子,娇艳盛放的花卉插在瓶子里,花枝清晰可见。" 这是这幅画的一个特别之处。一般古画里,陶瓷花瓶插花,只能看到花朵部分。" 展览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反映了玻璃材质器物在明代已逐渐开始普及。

△ 明代陈洪绶的绢本设色花卉(局部)

△ 清代画家吴昌硕的《老梅怪石图》

据了解,民国时期,过云楼所藏书画精品千余件,古籍善本约 1300 种,名扬海内外。抗战时期,日本人曾到上海顾家住所,有意得到藏品,但顾氏家人严守秘密,无论生活如何拮据,从未售出一幅书画。新中国成立后,顾公雄、顾公硕等顾氏后人曾分别将所藏书画捐献国家,现分藏于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处。

现代快报 + 记者 刘静妍 / 文 顾炜 王曦 / 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