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吴驰 黄成群 记者 毛晓华)" 曲巷斜街信马,小桥流水谁家 ",古诗词里闲适幽静的水乡美景,将更多融入泰州人的生活中。近日,泰州市海陵区出台《海陵区历史文化街区内保护性建筑自主修缮审批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为加强海陵区历史文化街区内传统民居修缮规范管理奠定政策基础,留住乡愁烟火气。
△位于历史文化街区内的老旧民房如今成了网红打卡地
让传统民居自主修缮有章可循
在泰州市海陵区这座千年古城里,有众多充满泰州特色的传统民居和古建筑,带来 " 青砖黛瓦、城水相依 " 的独特风情。然而,上述建筑因年久失修、自然老化,不少房屋亟须整修。此外,由于部分居民古城保护意识薄弱,存在违法建设等问题,对古城历史风貌造成了一定破坏。
△很多民房已破旧不堪
" 过去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民居修缮,前提必须为危房。一直以来,海陵区历史文化街区内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由文体旅局协调修缮方案的指导和审查,管理上相对比较严格。" 海陵区住建局副局长杨啸晨介绍,一些住户私下自行修缮,往往存在不规范现象,有的将木架结构改成钢筋混凝土结构,有的将青砖黛瓦改成红墙大瓦,改变了原有的传统民居风貌。
如何确保民居修缮依法依规,有效提升传统民居品质,成为近年来古城保护的工作重点之一。《方案》优化了对传统民居、历史建筑和其他涉及历史文化风貌管控的建筑自主修缮管理,列明基本流程、办理条件、受理单位、申请材料等内容,细化相关部门职责,形成多部门联合办理机制,让传统民居自主修缮规范管理有章可循。
每户最高可获 4 万元奖补
据了解,《方案》适用于城中历史文化街区、五巷—涵西街历史文化街区、涵东街历史文化街区、渔行历史文化街区,钟楼巷、八字桥、北山寺街三个历史地段参照执行。上述区域居民可至属地社区居委会申请办理自主修缮相关手续。待竣工联合验收合格后,可申请一次性补助。
△政府统一修缮的老旧民房修旧如旧
海陵区住建局项目管理科科长王珏介绍,《方案》调整了传统民居等建筑修缮工程,规范简化自主修缮程序,可有效提升居民自主修缮程序办理效率;提供资金奖补,明确自主修缮的传统民居,经联合验收合格后可申请一次性补助,补助按不动产权证(或房产证)注明的建筑面积进行核定,每平方米补助 400 元,每户上限为 4 万元。
传统民居、历史建筑和其他涉及历史文化风貌管控的建筑修缮工程分为两类:一类为小修工程,指修复房屋的非主要构、部件的日常养护工程。另一类为大修和翻建工程,其中大修是指包括揭顶大修、落架大修,更换(修补)50% 以上木架或墙体结构,保持房屋结构和规模的工程,翻建是指需全部拆除按历史风貌恢复或保留小部分原状而进行的复建工程。需要注意的是 , 小修工程或无产权房屋维修,不予补助。
鼓励自主修缮留住乡愁记忆
" 城市善治的破题关键,说到底得依靠广大市民的智慧和力量。" 杨啸晨说,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民居等建筑,常因年代久远而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不足、公共环境差等问题。此次出台《方案》,旨在推动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实现城市共建共享。" 我们计划用 3 到 5 年的时间,小尺度、渐进式、逐院落进行更新,修旧如旧,保持传统民居原风貌,避免千街一面、万楼一貌,逐步完善历史文化街区公共基础设施,改善传统民居居住环境。"
海陵区文联主席徐同华说,历史建筑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变迁,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相关部门积极借鉴南京、苏州和扬州等地经验,在守住古城保护底线的基础上,针对历史文化街区内保护性建筑的自主修缮,推出了灵活且务实的鼓励性政策,既能提升古城品质和形象,在传承中全面生动展示城市历史文脉,也让居民从古城保护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受益者。
( 通讯员供图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陈海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