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锡市印发《推动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根本性好转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 年)》(锡政办发〔2023〕38 号)(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在前期工作安排基础上进一步提速增量扩面,统筹推进外源减量、内源减负、能力提升、生态修复、应急防控五方面重点工作,确保湖体主要污染物浓度逐年下降。
8 月 28 日,无锡市生态环境局(市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市政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就《行动方案》及子方案做详细解读。
" 四源 " 共治,"1+9" 明确目标责任
《行动方案》明确,到 2025 年,太湖北部湖区水质达到Ⅲ类;全市国省考河流断面全部稳定达到Ⅲ类,重点断面Ⅱ类比例力争达到 45%;滆湖宜兴水域水质达到Ⅳ类,营养状态力争由中度富营养改善到轻度富营养;流域生态系统质量持续提升,水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提升到 " 良好 ",全力推动太湖无锡水域水质实现根本性好转。
据介绍,《行动方案》涵盖 1 个总方案和 9 个子方案,坚持生活、工业、农业、湖体 " 四源 " 共治,对每个 " 源 " 提出了明确的治理目标。其中,市生态环境局(太湖办)负责编制推动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根本性好转三年行动总方案以及工业企业整治和入河排污口治理两个子方案;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编制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子方案;市市政园林局负责编制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子方案;市水利局负责编制河道综合治理、太湖生态清淤以及应急防控三个子方案;市自然资源规划局负责编制生态保护和修复子方案;宜兴市负责编制滆湖治理子方案。
齐抓共建,全方位提升水环境
《行动方案》明确了重点建设任务。抓好工业企业整治。提升工业污水处理能力,2024 年实现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应分尽分。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严格设置审批,强化监督管理,到 2025 年完成入湖河道和国省考断面河道及其一、二级支浜排污口排查整治任务。加快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到 2025 年,化肥施用量较 2020 年减少 3.0%,农药施用量较 2020 年削减 2.5%,秸秆离田率达到 2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 100%。
提升城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能力。全市城市生活污水 2024 年力争实现全收集,确保 2025 年全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 100%。深化新一轮河道治理。到 2025 年,全市共实施 81 项水系连通工程,完成 158 条重点河道、约 2800 万方疏浚任务,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和劣 V 类河道。聚焦太湖清淤。十四五期间,大力推进太湖清淤工作,减少太湖内源污染负荷,积极推动淤泥固化构筑湖滨湿地工作。
加强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全力推进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建立健全有机废弃物收集处理利用体系。持续推进生态修复。2023-2025 年,全市湿地保有量不低于 10.75 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 71% 以上,新建省级湿地公园 1 处,全市湿地修复面积 4000 亩以上。做好太湖应急防控。到 2025 年,完成无锡市地表水自动监测监视预警系统和 " 数字太湖 " 智慧感知平台建设。加大滆湖治理力度。十四五期间,开展滆湖清淤工作,滆湖宜兴水域周边及水域内建设约 1 万亩水生态缓冲区及生态湿地。
措施保障,确保方案落实到位
据介绍,《行动方案》从组织领导、督查考核、资金保障、政策体系、科技司法支撑和宣传监督等六个方面确保方案各项工作任务举措落到实处、见到实效。重点提出要将此项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推动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实现淤泥藻泥资源化突破;加大对蓝藻暴发机理等方面的研究等。
《省方案》的每项任务在《行动方案》中都能找到 " 影子 ",且《行动方案》要求更高,内容更细。如《行动方案》中要求今年年底全面完成涉磷整治工作(省要求 2024 年底完成);《行动方案》要求 " 到 2025 年底,全市建成区 100% 建成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城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 100%"。
为了确保省市各项任务顺利完成,无锡市成立了无锡市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工作专班,专班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市政园林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的主要负责同志。工作专班下设 1 个综合协调组和 9 个专项工作组,高度适配任务需求和部门职责分工。
《行动方案》印发后,无锡市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将每半年召开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市政府分管领导每月调度工作进展,每季召开工作推进会议。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成立太湖综合治理指挥部,制定实施方案,量化工作内容,细化工作清单,编制年度计划,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市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实体化运作,成立工作专班综合协调组,统筹协调调度市各专项工作组,将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任务和工程项目细化分解、明确到位。各专项市级牵头部门也将组织成立各专项工作组,加强统筹协调,将重点任务和工程项目落实至各责任地区或市级部门(单位),建立清单化管理、项目化实施、节点化推进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按时高质量落实到位。
现代快报 + 记者 高艺
(校对 许元华 编辑 谢静姝)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