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 " 两个一百年 "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8 月 29 日," 努力推动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 "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南京召开,第七场发布会主题为 "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发布会上,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世祥介绍了江苏在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上取得的积极成效。
持续推动经济回稳向好,经营主体达 1445.7 万户
张世祥表示,近年来,江苏打好政策 " 组合拳 ",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多措并举促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为全国经济增长恢复勇挑重担,上半年,全省经济增量位居全国第一。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世祥
相继出台 " 苏政 50 条 "" 苏政 30 条 "" 苏政 40 条 "" 苏政办 22 条 " 和《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新增贷款均居全国前列,普惠小微贷款增速接近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 2 倍,截至今年 6 月底,全省经营主体 1445.7 万户,位居全国第二。
实施支持民间投资发展 23 条政策,积极推行用地、环评承诺制试点以及 " 拿地即开工 "" 交地即发证 " 等创新举措。上半年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 1263 亿元,带动有效投资超 1.1 万亿元。出台实施促进制造业外资稳中提质 16 条等政策,实际使用外资 186 亿美元左右、8 个项目入选全国制造业领域标志性外资项目,均居全国第一。
稳物价方面,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重要民生商品价格指数监测。今年 1-7 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0.8%,工业生产者出厂、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 3.5% 和 3.7%。
"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三个‘大’,靠前发力、综合施策,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持续增强内生动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 张世祥说。
第一个 " 大 " 是 " 放大 "。及时出台《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助力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若干举措》等针对性、组合性、协同性强的增量政策措施,并超前研究谋划一批走在前、做示范的长远之策,强化政策协调联动,增强经济运行感知能力。
第二个 " 大 " 是 " 扩大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调整优化消费促进政策,多措并举提振消费信心,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鼓励支持盘活优化存量资产投资,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支持力度,持续推进 REITs 试点。
第三个 " 大 " 是 " 重大 ",推动重大项目投产达效,抓好纳入国家 " 十四五 " 规划的 102 项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省市县三级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投资 3.2 万亿元左右。常态化调度省重大项目进展情况,抓好新增的 158 个制造业投资项目达产达效,全年力争新增产值 2600 亿元。
充分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提振民营企业信心
一直以来,江苏鼓励引导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经营主体活力竞相迸发,国有经济规模稳中有升、民营经济规模显著增长、外资经济规模保持稳定。
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 138 项改革任务,国企改革工作总体走在全国前列。推动设立江苏国企混改投资基金,今年 6 月 28 日完成登记注册,转入实际运作阶段。
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协调机制,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坚定民营企业发展决心。2022 年,全省 3 家民企进入世界 500 强,24 家民企入选中国 500 强,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建立重点外资企业和重点外资项目联系调度机制,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实施。
2022 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 305 亿美元,同比增长 5.7%,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9 个项目列入国家重大外资项目,占全国近四分之一,稳居全国首位。
"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是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下一步,我们将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强化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进一步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动力活力创造力。概括起来,就是三个‘敢’。" 张世祥表示。
一是鼓励国企敢干,积极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大国有资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布局投入,优化增量资本配置,当好 " 长期资本 "" 耐心资本 " 和 " 战略资本 ",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发挥国有经济 " 压舱石 "" 顶梁柱 " 作用。
二是支持民企敢闯,坚定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的重要定位,从制度和法律上落细落实平等对待民企的要求,鼓励民营企业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支持和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和省市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建设,依法维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三是引导外企敢投,严格执行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深入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为外资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进一步稳定外商投资江苏的信心和预期。
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举措,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近两年,江苏锚定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总目标,不断完善基础制度,持续优化公平竞争环境,为全省市场资源禀赋优势转变为强大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相继出台营商环境条例、政务服务便利化条例,修订招标投标条例等一批法规规章,推动建立统一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高标准联通的市场设施、统一的要素资源市场、统一的商品和服务市场和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
江苏在全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构建 "1+5+13+N" 优化营商环境制度体系,努力将江苏打造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投资目的地。在优良营商环境支撑下,江苏连续 4 年位列 " 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 ",苏州、南京、常州、无锡位列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标杆城市。
" 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下一步,将重点围绕三个‘一’扎实开展工作。" 张世祥介绍。
第一个 " 一 ",是加快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近期,省发改委将会同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江苏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近期工作举措和年度任务清单,明确路线图、时间表,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打破各种制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显性、隐性壁垒。
第二个 " 一 ",是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健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厚植数据要素化与要素数据化的资源配置基础,深化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破除行政区划限制、产业同构和要素单向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要素流动新格局。
第三个 " 一 ",是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面加快落实今年优化营商环境 123 项重点任务和 " 两张清单 "79 项改革举措,推动更多服务和管理事项实现 " 一网通办 "" 省内通办 "" 跨省通办 ",让经营主体更安心更舒心,更加心无旁骛地谋经营谋发展。
现代快报 + 记者 龙秋利 张瑜 / 文 顾炜 / 摄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范文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