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常州段总长 25.8 公里,滚滚江水在这座江南名城留下了深深的历史烙印。
自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启动建设以来,常州从搭建机制到编制规划,从挖掘阐释到创新传播,不断探索如何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打造长江文旅 " 常州地标 "。
保护长江,为城市传承文化瑰宝
曾几何时,两岸烟囱耸入云;再看今朝,无边江景一时新。
近年来,常州坚持把长江生态修复摆在首要位置,实施了一批长江大保护项目,率先编制《长江经济带(常州沿江地区)生态优先绿色转型发展规划(2018-2035 年)》,将滨江生态景观带建设作为重点工程。目前,常州已经完成沿江一公里范围内的连片生态复绿,成为江苏省生态岸线占比最高的城市。
历史文献记载,常州滨江岸堤之上,曾有一座大石背江仰坐,临江的一面雕刻有 " 毗陵潮 " 三个字。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便以 " 毗陵潮 " 为主题,建成了滨江毗陵潮水利风景区,汇集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大功能,打造成为沿江生态绿色文化带。
" 城市滨江北外滩,市民亲江零距离 " 项目将新龙生态林、长江大保护展示馆、沿江十里生态绿廊、" 渡江一号 " 等地串联起来,形成了沿江生态环境缓冲区。
2022 年,常州长江大保护展示馆成功入选江苏省首批 " 生态文化宣传示范点 ",常州 " 城市滨江北外滩 , 市民亲江零距离 " 项目入选江苏省首批 " 生态文明建设典型 "。
数千年来,常州深受长江浸润滋养 , 先人创造并留下璀璨的文化财富,拥有 1 项世界文化遗产 ( 江南运河常州城区段 ) 、358 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 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 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 个历史文化街区,是江苏省长江沿线历史文化资源密集区之一。
以生态环境为基底,以文化传承为内核,常州长江文化正以更加鲜明的形象走进世人视野。
解读长江,提升文化辨识度、标志性
如果把长江比作一本书,如何让大众爱读、读懂这本书?
当前,常州着力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常州段建设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对长江常州段水韵文脉和资源家底进行系统全面梳理,凝练形成长江常州段的精神内核及时代价值。
通过对长江常州段文化特质进行精准定位,提炼出了 " 三水汇聚的江南门户 "" 江孕文明的中吴要辅 "" 南人北相的城市性格 "" 江运通变的工商名城 "" 三杰故里的红色名城 "" 江育人文的名士之城 " 等六大文化 IP。
将生态文明展示、遗产保护传承、文旅融合共享 " 三大工程 " 作为重中之重,把重点项目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 " 牛鼻子 "。常州梳理出 " 江南水乡 "(长江苏锡常段)古镇文化特色挖掘和景观风貌提升项目、常州寺墩象墩三星村考古遗址公园群、江南岸—孟河文旅融合集中展示带等一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项目,积极做好长江文化的内涵挖掘和生动阐释。
同时,把长江常州段作为一个跨越空间与时间的线性文化遗产,注重长江文化与常州城市文脉标识的逻辑勾连,生动阐释长江文化对常州名人、工商、红色、江南、园林、美食等在地文化的孕育和催生作用,提升在长江沿线节点城市中的辨识度、标志性。
融合发展,强化长江文旅资源创新能力
在城市发展大格局中,常州前瞻布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关键核心载体。更加注重与扬子江城市建设、常州主城区建设策应衔接。统筹谋划新型旅游景区、高等级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集聚区、生态文化旅游区、文旅消费集聚区等建设,将岛、洲、山、林、城等要素整合而为一幅文旅体验长卷,使之真正成为魅力水岸新空间、城市活力会客厅。
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常州大胆拓展以文商旅体大融合为基调、充分运用科技手段的项目和产品,整体营造夜间经济、旅居经济、康养经济、研学经济等消费空间,培育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目前,常州全力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常州段 "1+10" 项目体系,"1" 是江南岸 - 孟河文旅融合集中展示带项目,"10" 是以长江文化展示馆、三星村象墩寺墩考古大遗址公园、大运河工业旅游廊道、大青果巷文化旅游街区、长江数字展示平台、长江生态保护示范片区、长江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等为代表的十大标杆项目。
此外,携手长江沿线城市开展 " 沿着长江读懂江苏 " 等主题宣传推广活动,打造 " 衣冠南渡 · 西学东渐 "" 在江南 · 看世界 " 等区域性长江文化品牌,增强 " 常州长江文化艺术旅游节 " 等节事活动辐射力。加快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常州段建设成为可感可看可游可憩的 " 灵魂栖息地、精神家园 "。
文 | 现代快报 + 记者 储希豪 通讯员 周晓明
图 | 常州市新北区委宣传统战部、常州市天宁区委宣传部、常州市文广旅局提供
来源:中国大运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