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也是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为了加快打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最快城市,构建最优工程建设许可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市场主体便利度、满意度和获得感,我市出台了《兰州市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第 4 号)》,制定了 10 条优化营商环境措施。
具体亮点包括:推动工程建设项目 " 尽快开工 ",工程项目单个审批事项不超过 7 个工作日,确保全流程审批时限 30 个工作日内办结。开展区域评估,变 " 多渠道评审 " 为 " 一结果共享 "。减少备件时间,实现事项办理要件同一行业部门市县(区)两级纵向标准统一和同级各行业部门横向标准统一。各部门通过工程审批系统同步对建设单位提交的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开展联合审查,实现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一次受理、一站式审查。
此外,我市还推行 " 一站式 " 市政公用集成服务。全面优化供水、排水、供电、燃气、热力、广播电视、通信等市政公用服务报装接入流程,探索实现 " 无感报装 ",实现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竣工验收后直接接入。推行 " 一码互通 "。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公共资源交易、中介服务等领域通过投资项目赋码 " 一码管理、数据共享 "。工程建设项目网上办事大厅进行数据集成,实现工程项目审批 " 只进一张网 "。
同时,我市推广网上中介超市。引导中介机构零门槛进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中介服务超市,加强中介服务全过程行为、时限、评价管理。探索多段式联合验收,升级 " 一枚印章管验收 ",以工程质量为主线,探索多段式联合验收。推行全过程帮办代办,实现项目审批同城通办。加速小型低风险项目审批,竣工验收前的审批事项全部实行告知承诺制。
基于此,日前召开的全市政务服务系统 " 强省会 " 行动工作推进会对于提升工程项目审批工作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意在始终保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西北地区走在前的先进态势,积极打造 " 多段式联合验收 " 示范案例,持续提升 " 一枚印章管验收 " 服务效能。
据悉,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将创新全周期 " 个性定制 ",加力推进流程 " 更简易 "。紧盯项目全生命周期,采取 " 一项目、一流程、一阶段、一清单 " 的方法,结合项目属性,研判审批需求,整合办理事项,以事项最 " 精 "、材料最 " 简 "、流程最 " 优 " 为目标,精准生成项目个性化审批流程图和审批备件一次性告知清单,实现全流程审批优化至 30 个工作日内,单事项审批不超过 7 个工作日。同时,对项目单位审批人员开展 " 一对一 " 专项精准辅导,确保备件完整、准确。
拓展全要素 " 不来即享 ",加力推进审批 " 更智能 "。坚持数据赋能、智慧共享原则,深化项目审批 " 全程网办 ",改造升级审批系统,持续推进互联互通,推行 " 一站式 " 市政公用集成服务,强化推广网上中介超市,推动要件共享拓展网办深度。同时,积极申报国家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城市,着力以数字化管理提升项目立项、设计规划、审验审查、施工监管、竣工验收工作质量。
增效全方位 " 帮办代办 ",加力推进服务 " 更贴心 "。秉持 " 只要你来干、事情我来办 " 的理念,采取 " 一企一策、一事一议、一项目一团队 " 的办法,对项目实行全周期负责、全过程跟进、全方位保障的 " 保姆式 " 服务,帮助项目单位加快备件、快速报批、尽快开工,降低项目前期成本。同时,按照 " 随叫随到、随来随办、上门服务、精准辅导 " 的要求,常态化开展 " 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 " 活动,配强工程项目审批帮办代办队伍,对项目审批中遇到的堵点、卡点等难题,及时组织协调解决,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开展全领域 " 提质增效 ",加力推进环境 " 更宜商 "。优化各级政务大厅项目审批服务专区,持续深化联合测绘、区域评估、多规合一、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多段式联合验收等机制应用。尤其是协调发改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储备工作机制,着力增强项目谋划储备科学性、可行性,持续优化项目储备服务。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 超
一审丨孙悦
二审丨值班主任 刘宇玮
三审丨总值班 汪世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