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3 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8 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胜利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8 周年主题教育活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 94994 部队官兵代表、青少年代表、紫金草志愿者代表、纪念馆馆员代表等参加了活动。
" 胜利号角 " 响起,激励人们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1945 年 9 月 3 日,中国人民经过 14 年浴血奋战,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
胜利广场铁红色的胜利之墙,寓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广场四周的黑色花岗岩上,镌刻有民政部于 2014 年公布的第一批 300 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一寸山河一寸血,每一个名字,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每一个忠魂,都蕴藏着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9 时 30 分,年轻的小号手迎着太阳昂首吹响 " 胜利号角 ",嘹亮的号声划破长空。胜利广场一片肃然,只有铿锵有力的乐声在激荡人心。激昂的旋律,昭示着中国人民浴血艰苦奋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大家注目凝视,聆听这铿锵的乐曲声,领略 "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 的力量。
敬献花篮,表达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9 时 35 分,在凝重深沉的《献花曲》中,纪念馆向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同中国人民携手抗击日本侵略者而献出生命的国际战士和国际友人敬献花篮,现场各界代表依次上前献花。芬芳吐蕊的百合、高洁的黄白菊,寄托着人们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龚德年的后代参加了活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是历史的见证人,如今,幸存者们年事已高,他们的后代接过了传承历史记忆的接力棒。常志强的女儿常小梅表示:"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参与纪念馆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和平来之不易。如今,我们要牢记历史,警钟长鸣。我作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要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这段历史,推动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继续传承下去。"
童声合唱,表达新时代少年的拳拳之心
" 祖国有我,未来有我,不忘初心勇向前,绝不退缩 ……" 在胜利之墙正前方,紫金草艺术团童声合唱爱国歌曲《祖国有我》。在胜利广场上空回荡着婉转的音韵,表达了新时代少年的拳拳之心。
11 岁的吴殊冕来自南京市力学小学,这是她第三次参加纪念馆活动。去年国家公祭日,她来到 " 烛光祭 · 国际和平集会 " 活动现场,合唱舒缓动听的《南京难民合唱曲》。今年 3 月,她在紫金草艺术团成立签约仪式上合唱《生长吧》,表达青少年自强不息的精神。9 月 3 日,她再次来到纪念馆,她说:" 在歌唱过程中,我意识到新一代青少年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努力学习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随后,胜利广场上传来抗战诗歌《吹号者》,这首诗歌由艾青创作,塑造了一位在抗日战争中吹号人的形象,讴歌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抗战精神。参与诵读的紫金草志愿者李国荣说:" 今天是高兴的日子,也是沉重的日子。78 年前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个胜利是来之不易的,作为后人,我们一定要记住这段历史。"
弘扬抗战精神,筑牢历史记忆
抗战硝烟散尽,抗战精神永存。当天,中国人民解放军 94994 部队官兵代表来到活动现场。庄严的仪式,让每一名官兵沉浸在历史的情境中。官兵们纷纷表示,要学习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忠诚履行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此时此刻,无论什么种族语言,总有一种力量能使人感同身受、心生共鸣,那就是对和平与正义的向往。当天,还有来自孟加拉国、爱尔兰、菲律宾等国的 6 名国际志愿者代表参加了活动。
现代快报 + 记者 徐梦云 / 文 顾闻 / 摄
(校对 季林巧 编辑 余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