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演员宋洋多以侠客的形象示人,短衣襟、小打扮,身材精瘦而气魄孔武。
《箭士柳白猿》中,他箭无虚发,《倭寇的踪迹》中,他刀法精绝,《师父》中,他连踢八家武馆 ……
而在时下热映的电影《觅渡》中,他却收刀入鞘,换上长衫,一幅文弱书生的模样。
这部电影中,他演绎的是瞿秋白。
武人如何华丽转身,文士如何诠释侠义?记者专访宋洋,一起解读从短打到长衫的故事。
01 " 我的心里有一片武林 "
" 在我的心中,一直有一片武林,有一片江湖,有着想要施展力气的地方。" 宋洋表示," 武侠 " 是自己电影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标签。
他坦言,其实自己出道最初,不是很有机会去圆这个武侠梦,因为外形条件,他经常被安排一些富家公子哥一类的角色。
" 但是徐皓峰导演挖掘了我内心的这一面,才让我真正走到了武侠的这一步,非常幸运。" 宋洋告诉记者。
这类孔武的角色,后来延续到他很多的作品里,像是《暴裂无声》中他饰演的矿工,《非常目击》里饰演的警察等。
" 一般来说,演员容易被以往的角色禁锢、定性。" 所以这些年,他也在寻求更宽的戏路,从《误杀 2》到《倾城之恋》,时常带来惊喜。
而与瞿秋白这一角色的邂逅源于一次偶然。彼时,他刚刚拍完两部电影,陷入对 " 过快消耗 " 的担忧。
原是想闭关 " 沉淀 " 一下,但是读完《觅渡》剧本后,他突然觉得不必了,因为剧本中就有 " 沉淀 " 之美。
宋洋说,自己现在拍戏颇有点 " 看山不是山 " 的意思,但骨子里热血依旧," 这个时候秋白先生向我张开了怀抱,我认为时机好得不能再好了!"
02 侠,灵魂高贵
宋洋讲述了他对 " 侠 " 的理解。" 我之前拍摄的武侠片,并不是二十年前‘港式武侠’,快意恩仇,有花不完的钱,更多的时候,我们讲的是落魄贵族流落民间。"
" 培养一个新佐罗,一定有一个老佐罗将他带走,隐世二十载。" 他以经典银幕形象佐罗举例。
" 归来之后,新佐罗了解火枪技术,了解政治历史,更重要的是,品尝过人世冷暖,他便无欲则刚。" 宋洋说,这是他对侠的定位。
他认为,在电影《觅渡》中出现的革命先烈的身上,也能看见这种 " 侠 " 气。
" 秋白先生,国士无双,我觉得他身上最有戏剧性的是,他是一个文弱多病的外态,而内在是一个高贵的灵魂,坚定不移。"
这种高贵体现在方方面面。宋洋谈及那段众所周知的爱情佳话 " 秋之白华 "。
" 瞿秋白与杨之华感情的勇气与坦荡令人动容,那个特殊的时代,他们能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但那份爱情又是如此炽烈、灼热。"
" 我认为秋华之恋是大快人心的,是对得起自己的生命的。" 宋洋说。
03 享受痛苦,莫名点化
谈及拍摄《觅渡》时的经历,宋洋多次谈及一个词," 享受 "。
他回忆,拍摄之初,他有一段囚室独酌的戏,封闭的空间与外部隔绝,只有内心自省与独白,颇有 " 对影成三人 " 的意思。
" 刚进组,导演就给我出了两大难题,一个是背普希金的诗,一个是唱《国际歌》,都是俄文。" 宋洋形容,那是一个 " 痛苦 " 的过程。
但另一方面这份痛苦又是 " 可被享受 " 的,在一次次的磨合之后,他逐渐适应了这种节奏,也越来越把得准片中人物的脉搏。
他说,作为演员,自己很愿意能从电影中 " 有所得 "。在之前作品中,他学习了内家拳、剑道、架子鼓等,而今涉猎俄语,自己感觉非常值得。
宋洋谈到采风的经历:对着纪念馆墙上的照片,他看得出神,余光看不见画框时,自己好像已经完全代入了那段往事。
他感到," 秋白先生不是活在口号里的完美无瑕、钢铁般屹立不倒的英雄,而是一个活生生又血淋淋的、有热情也有脆弱,一个真实的常人。粗茶淡饭、喜怒哀乐。"
" 我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他的眼睛,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支撑,莫名的点化。" 宋洋说。
现代快报 + 记者 王子扬
图片:片方提供
来源:光影江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