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女士今年 61 岁,家住西安市解放路附近。今年 8 月中旬,宋女士接到一个来自美容院的电话,称她两年前办理的美容卡还没消费完,让尽快去使用。
宋女士这时才想起,两年前她在附近万达广场闲逛时,被一工作人员以免费美容的名义叫到名为润美国际皮肤健康管理中心的店内,后在推荐下办了张 200 元的美容卡,就没再去过。
宋女士便赶到美容院,店员们都很热情,做完美容项目后又给她推荐店里的套餐,因之前的体验加之做一次金额也不贵,宋女士便同意。" 店长接待的我,她直接从我包里把卡拿出来,全程我都不知道刷了多少钱。"
从 8 月 14 日到 15 日,宋女士的两张信用卡通过支付宝和微信,总共透支了 53000 余元,8 月 27 日,宋女士又取了 35000 元的现金," 本来我是想把钱存到银行里分批次给他们,但店员让我全部拿来。" 等把一袋子现金交了后,宋女士才意识到有些不对劲,将情况告知了家人。
记者见到宋女士在店内消费的记录,如扶阳正气保养项目,原价 89700 元共 15 次,单次价格为 5980 元,优惠后单次价格为 288 元;泥灸保养项目,原价 8970 元共 15 次,单次价格 398 元,优惠后单次价格 100 元。
家属:要回了 3 万多元 才发现信用卡透支 5 万多
3 万多元现金就这么交了出去,得知情况后宋女士的儿子带着母亲去美容院要求退费,工作人员现场将这笔钱转回信用卡中,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宋女士家人大吃一惊。" 我登录手机银行的 App,想查一下转的钱到了没,结果发现还有一些分期付款的记录,两张卡加起来有 53000 多元。" 宋女士儿子说,等发现欠款后他们才知道原来之前母亲还在店里有过这么大一笔消费。
宋女士家人向记者透露,老人前几年有过轻微抑郁症,平时做事总是迷迷糊糊的," 我们问她透支的钱是怎么回事她说不知道,查了下支付宝和微信都没有转账记录,因为老人平时看个验证码都不太会,我们就想会不会是店员把记录删除了,要不是登录 App 我们根本都不知道这件事。"
店家:享受了服务就应收费 核算没做项目可退 2 万
9 月 5 日上午,宋女士及家人共同前往润美国际皮肤健康管理中心,宋女士提着一个袋子,里面有美容院给她开的一些护肤品。" 我妈以为这是免费送的,我们了解都是买的,价格在几百元不等,包装盒当时就让店员拆掉了。"
在美容院墙上,记者见到一些项目和产品的标价,如三焦经保养 780 元、肾经保养 880 元、宫碧泉雪肌黑膜 228 元、肌肤水润家居套 3280 元。店长解释,消费都是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进行的,店内的项目都是明码标价,针对退费已安排了专人对接。
记者联系到负责退费的工作人员,对方称宋女士办理美容套餐时双方签署了协议,支付密码是当事人提供的,不存在盗刷,而删除支付记录的情况根本就不存在。办理之后宋女士天天来店内做项目,并且每次的时间都很长," 现在人工费也挺贵,享受了服务就应该收费,后面家属要退费,核算下来应该是还有 1 万多元没用,协商后我们的方案是退 2 万。"
市场监管 : 可安排再协调 若对价格有异议可一同去核查
记者联系到新城区市场监管局中山门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表示之前收到当事人家属的投诉,经协调美容院同意退款 2 万元,但家属对赔偿金额不满意," 我也跟家属沟通了,后面我们可以帮忙再协调,如果对店内价格有异议的话也可以一同去店里,但如果他们是明码标价我们也无权干涉,毕竟这一类价格受市场调节。"
相关从业人员
要警惕免费陷阱
若遇到诱导消费
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从一开始的免费体验,到后面花费数万元,记者了解到与宋女士有相同经历的还不是一个人,在黑猫平台上关于美容院诱导消费就有 342 条投诉,基本内容都是以免费的名义被叫到店里,随后在店员的推荐中不知不觉消费大量钱财。
某美容行业内部人员向记者透露,类似这种行为基本都是套路,一开始都是打着免费的旗号吸引顾客进店,随后通过聊天、讲解美容知识等方式拉近关系,最后便是诱导顾客进行消费," 做的项目都是一些平价项目,消费者花费的钱与实际享受的服务并不成正比,但店员的话术又会不知不觉把人套进去。"
该工作人员提醒,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警惕这种免费美容的消费陷阱,若不慎遇到可以直接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因为店家价格是否合理,产品是否合法,一般市民是不懂这些的,投诉后市场监管部门会安排专业人员来核查。"
来源 / 华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