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一头连着产业和发展,一头连着就业和民生,对于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9 月 8 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方面重点处理代表建议督办会,省人社厅、教育厅、总工会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分别汇报了有关建议办理情况。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宝娟、省政府副省长方伟出席会议并讲话。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到 " 十四五 " 末,江苏将实现全省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到 30% 以上。
△ 曹伟 摄
技能人才如何支撑制造强省建设?
引导各职业院校动态调整专业,鼓励技工院校开设冠名班等
省人社厅副厅长顾潮在会上介绍,2022 年末,全省共有技能人才 1450 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 475 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 975 人,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 29.8%,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 32.8%,位居全国前列。
技能人才为江苏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人才支撑。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周玖华透露,江苏职业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 40 余万名技术技能人才,超过 90% 的毕业生留苏就业。
全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与江苏制造强省、职教大省、产业需求、企业需要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年初召开的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不少代表围绕技能人才工作,从不同角度开展调研、提出建议。省人大代表、常州市新北区区长石旭涌,省人大代表、常州公路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支部书记乔森等代表重点关注的就是高技能人才如何支撑制造强省的问题。会上,乔森代表提到了学校培养的人才到了企业不适用的尴尬。
这一矛盾如何破解?顾潮表示,江苏将继续鼓励企业和技工院校合作开设冠名班、订单班等。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到 2025 年,省重点技师学院、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普通技工学校的主干课一体化率分别达到 100%、70% 和 50% 以上。组织技工院校面向先进制造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占年培训人次 50% 以上。
省教育厅则针对江苏的优势产业和 13 个设区市的产业布局及发展趋势,发挥《江苏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预警报告》作用,引导各职业院校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布局。周玖华介绍,目前,江苏具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点数 39 个,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点数 3746 个,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点数 7240 个,覆盖全部 19 个专业大类,专业设置能够有效满足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技能工人待遇和社会地位如何提高?
代表建议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江苏将推动能级工资集体协商
省人大代表、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焊培教员陈震关注的是技能工人待遇和社会地位。" 我认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共筑技能强国梦,持续高调推进,打破对技能工人的偏见。" 陈震代表介绍,近 4 年来,他培养的不少学生在技能竞赛中拿到冠军,这些孩子都被保送读了大学。" 学习成绩(一时的)不好不代表没有未来。" 陈震代表表示。与此同时他还建议要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
省总工会副主席王树华介绍,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江苏省集体协商条例》,首次将 " 能级工资 " 协商写入立法,为引导企业与职工就技术创新、能级工资等事项进行集体协商提供法律支撑。各级工会也在积极推动企业与职工开展集体协商,签订专项集体合同,或者在集体合同中专章约定,建立基于岗位价值、技能要素、创新成果、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制度。鼓励企业在工资结构中设置体现技术技能价值的工资单元,或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设置单独的技能津贴,对取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并在相关技能操作类岗位工作的技能人才,发放一定额度的技能津贴。
顾潮表示,下一步,省人社厅将以建设 " 技能江苏 " 为牵引,聚焦建立就业友好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创新实施 " 技能就业 "" 技艺攻关 "" 评价赋能 "" 职教强基 "" 成长激励 " 五大行动,努力培养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提供强有力的技能支撑和人才保障。到 " 十四五 " 末,实现全省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到 30% 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 35% 以上。
现代快报 + 记者 徐苏宁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高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