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9-11
教官、专家、警察……走近“警营园丁”田宪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公安队伍中,有一群 " 特殊 " 的民警,他们是业务尖兵,同时也是警营 " 园丁 "。传、帮、带,以实战为中心,传递知识和经验,将一名又一名 " 菜鸟 " 变成在打击犯罪、服务人民中独当一面的业务能手。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教官,田宪元就是其中一员。

田宪元是南京市公安局江北新区分局巡特警支队四大队大队长,江北无人机战队负责人,同时也是市公安局人民警察训练学校接处警兼职教官,江苏警官学院、南京警察学院特聘警航实战教官。

从隐藏在无线电波后的指挥调度能手,到处置疑难复杂警情的资深兼职实战教官,再到省内警航实战应用专家、省部级低空管控专家,田宪元始终坚持着 " 尽一己之力、释一事所惑、坚一生所信 " 的信念,致力破解一线警力 " 急难愁盼 "。从警 16 年来,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 4 次,获得 " 江苏好青年 "" 南京好市民 "、市公安局 " 百名建模行家 "" 优秀教官 "" 优秀接警员 " 等表彰。

科学施教与警务实战相结合,解决接处警最具体的问题

田宪元爱琢磨,喜欢思考。2008 年 9 月,上级公安部门不断强化执法规范化,那时候田宪元在分局指挥室从事指挥调度。工作中他发现,当时的规范都是程序规定,往往缺乏实体判断依据和手段,现场信息千变万化,影响警情事态走向,而接处警民警通常凭经验处置,容易出现处置偏差。" 如果此类警情能有一个处置逻辑,并将其规范,就能减轻很多一线接处警民警的压力。" 田宪元知道,要想做好接处警工作,不但需要建立较为完整的法律知识体系,还需要学习了解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于是,他利用工作之余学习相关法律、公共行政等知识,先后通过国家司法考试、高级执法资格考试。从分局指挥室到基层派出所再到警务站,田宪元长期在一线从事接处警工作,动态积累着重大突发疑难复杂警情处置的实战经验。

2016 年,田宪元参与组建市公安局人民警察训练学校规范执法团队,成为接处警兼职教官。他创新教学方法,将科学施教与警务实战相结合,推行案例、情景模拟等教学模式,教学案例多采用课前本单位一线实际处警视频,以第一视角对警情处置进行还原,开展讲解,让受训学员产生深深的代入感,将现场处置的疑难困惑逐步呈现,随后通过刑法、民法、行政法等法律知识及法律解释、法律适用的法学理论运用,用 " 安全、判明、控制 " 的六字逻辑思维对合理处置进行解析。多年来,田宪元先后撰写接处警典型案例、经验交流、教学材料 10 余万字,累计授课 1000 余课时,并先后撰写接处警调研文章 20 余篇。

受训的基层民警纷纷表示,课堂上,田宪元是一丝不苟的严师,课堂下他是耐心倾听的好友。他的教学课程紧贴日常接处警工作,针对性、操作性很强,解决了接处警实践 " 一句话怎么说、一个理怎么辩 " 的最具体、最实在的问题,对一线民警帮助极大。

无人机警务实战的 " 领头羊 ",创新警航实战新高地

除了市公安局人民警察训练学校规范化执法团队接处警兼职教官,田宪元还是江苏警官学院、南京警察学院特聘警航实战教官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低空安全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为充分发挥无人机可视指挥、节约警力、降低风险的作用,2020 年,在分局和支队的支持下,田宪元参与组建了无人机战队。

当时无人机的警务实战,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过多成熟的经验可借鉴。田宪元迎难而上,带领团队边摸索边实战,没有警用专家指导,就把自己练成专家。在全面开展理论学习、拼拆组装、模拟练习等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建立了全省首个警用无人机训练角。同时以全国警用无人机练兵竞赛层层选拔为契机,带领团队顶烈日、冒酷暑,白天练、晚上磨,通过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实现飞行技巧、航空理论、实战理念的全面突破。田宪元本人则以 51 秒完成了 3 条航线、2 个龙门、4 个转弯、300 余米抓拍车牌的全市选拔,以 26 秒完成 M210 无人机从开箱到组装飞行的全省练兵竞赛项目。先后在全国第三片区练兵竞赛中获自创科目第一名,获江苏省团体二等奖、全国第三片区团体二等奖,成为全国竞赛江苏省代表队主力队员。

近年来,在田宪元的带领下,江北无人机战队先后多次助力防汛、疑难案件侦破、重大突发事件处置等,共执行各类任务 300 余次,航行 2180 余架次,抓获 300 余名犯罪嫌疑人,打掉 10 余个犯罪团伙,同时作为能够实现 24 小时跨区域作战的战队,被省厅、市局直接跨区域调度参加 30 余起重大案事件的处置,有效地节约了警力、降低了风险、提高了效率。

田宪元创新建立 " 单警作战、最小战队作战、团队作战 " 的实战应用体系,成为警用无人机落脚一线公安实战应用的样本;他摸索创新的夜间隐蔽精准侦查机制填补了夜间精准侦查的警航实战空白,探索实践的建筑物内搜索打击课题也取得重大突破。战队建立形成无人机应用管理的一整套可借鉴、可复制的 " 江北标准 ",先后接待吉林、重庆、浙江、海南等外省及扬州、无锡、盐城、徐州等外市兄弟单位 100 余批次人员的参观交流学习。

警营里的创新行家,坚持做警务技术革新的 " 探索者 "

田宪元有点 " 轴 ",他喜欢挑战看似不可能的目标,通过学习,用知识指导实践走好脚踏实地的每一步。

长期在基层工作,田宪元常常思考如何紧跟时代脉搏,做好基层科学技术革新,把握科技兴警实战化应用方向,聚焦 " 市县主战 ",聚力创新驱动,依托分局 "333 新才计划 ",充分发挥引领带头作用,建设警航创新工作室,探索局校企合作新模式,积极开展警航实战创新,解决基层一线实际困难和问题。

田宪元带领无人机战队先后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江苏警官学院、南京警察学院,以及市公安局人民警察训练学校开展实战应用课题研究、新课程开发等工作,市公安局人民警察训练学校无人机实战普训课程已经成功在警衔晋升班正式开课。同时利用南京江北区位优势,与业内高精尖企业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共享飞行空域、科技产品、研发平台等,建设完成约 2000 平方米的首家 " 学研用 " 警航基地,吸引了业内多家有影响力的公司投入 300 万元,成立 7 个专项实验室。其中警航基地实战飞行区首创建设完成自动机场 ( 方舱 ) 公安实战测试场,国内最先进三款多旋翼自动机场正在进行实战测试。

以田宪元命名的 " 田宪元警航创新工作室 ",2022 年通过市总工会职工创新工作室评审,2023 年成为市公安局科技兴警示范点。在田宪元的带领下,工作室先后完成警航实战培训体系建设等多个开放性创新课题,制作的《无人机隐蔽精准侦查》微课程获评市公安局一等奖、精品课程二等奖。研发的 " 警用无人机实战模拟训练系统 "" 多技术感知融合挂载 " 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战队多名队员考取国家 CAAC 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资格,其中 1 名骨干队员在 2022 年全市职工职业保安技能大赛中获得综合第一名,被评为 " 南京市五一创新能手 "。

成绩并没有让田宪元停止探索的脚步。他说,他将继续坚持以强化公安实战能力为导向,着眼于基层一线民警无人机应用和管控,充分发挥工作室的科技创新平台作用,不断开展基层技术革新,为一线警务工作节约警力、提高效率、降低风险。

通讯员 江景轩 现代快报 + 记者 顾元森 通讯员供图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余爽)

相关标签

教学 市公安局 南京 派出所 资格考试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