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9-12
揭秘陪诊师:不仅是“临时儿女”,还要会十八般武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揭秘新职业】

陪诊师:当子女不在身边、老人需要独自去医院时,花钱雇来陪同挂号、引导就医、跑腿拿检查报告的陪诊师,他们扮演着 " 临时儿女 " 的角色,全程陪护不熟悉看病流程或行动不便的老人们。陪诊师目前还没有被官方职业认定,在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 年版)》中,也没有这一名目。不过,在人社部近年发布的 9 个新职业中," 社群健康助理员 " 榜上有名。" 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缴费、取药、办理住院手续等协助服务 " 就是其职责之一。所以," 社群健康助理员 " 也被认为最接近陪诊师的官方身份。

根据《社群健康助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1 年版)》,社群健康助理员指的是具备一定卫生健康和互联网知识技能,能为社群成员提供管理服务和协助服务的复合型人才。其职业特点是:兼有卫生健康领域和互联网领域的知识与技能;以维护社群个人和群体健康为职业目标;以助医、助防、助促、助康、助弱(老幼)等为手段;以协助社群个人和群体处理健康相关事务为主要任务。但是这一定义也无法涵盖陪诊师的工作内容。

△陪诊师在陪同患者看诊

陪人看病、替人取药、帮人问诊等一系列明码标价的陪诊服务近年来在各大城市兴起,陪诊师这一新兴职业也应运而生。网络上还有一些陪诊师自曝月入过万的经历,很多人以为陪诊是一项轻松的工作," 零基础也能入行 "。那么陪诊师需要做什么?职业前景怎么样?近日,现代快报记者跟随陪诊师张晋玮,沉浸式体验他的陪诊工作日常。

【新职业体验】

不光陪看病,陪诊师还要会纾解患者情绪

上午 10 点不到,在南京一家三甲医院门口,记者见到陪诊师张晋玮,今年 58 岁的他已经在南京当陪诊师 1 年了。记者是第一次来到这家医院门诊部,就在科室位置还没搞清楚时,得知他已提前 1 个小时到达医院,熟悉医院各个科室的位置和挂号流程。

" 您再检查一下,身份证、医保卡,还有上一次的检查报告单,这些都带齐了吧。" 上午 10 点多,陪诊师张晋玮和此前约定的蒋阿姨(化姓)见面。蒋阿姨患有关节炎,此前已在医院做过检查,这次是来复查的。

△陪诊师在陪同患者看诊

在记者体验的第一步,他首先强调了一个原则,要照顾老人的情绪和身体状况。" 阿姨,三楼看病的人比较多,您先在一楼这儿坐会儿,等到 10 点 20 分,我们再上去。" 蒋阿姨预约的是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时间是 10 点 30 分。" 您是 22 号,我已经帮您在这儿签过到了,先在这儿坐会儿,等着叫号就行。" 在陪蒋阿姨候诊时,张晋玮指导记者陪她聊天,一方面了解病情,一方面要缓解情绪。他是东北人,语言中自带亲和力,与老人沟通起来几乎没有障碍。

就诊时,蒋阿姨讲述上一次检查之后的病情变化,右膝有时候疼得走不了路,右肩有时候也会疼,烧菜颠勺都没力气。说着说着,她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了。此时,张晋玮立刻从背包里掏出纸巾递了过去。等到离开诊室,他搀着蒋阿姨边走边说:" 张主任刚也说了,咱这个是老年人常见病,好多人都有的。" 在陪诊间隙,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接触过的陪诊对象以老年人居多,有的人甚至进诊室或者做检查前,双脚都在发抖,站都站不稳。这就需要发挥陪诊师的作用,要及时纾解陪诊对象的焦虑情绪。

△陪诊师在帮患者签到

就诊时,医生提出,蒋阿姨需要再做一项骨密度检查。张晋玮让记者陪她来到相应科室等待,他自己先跑去窗口缴费。等检查结束拿到报告单之后,再回到风湿免疫科的诊室。医生再次询问了此前的用药情况。

拿到处方后,张晋玮看到处方中既有中药又有西药,而取药在同一层楼的不同窗口。为了提高效率,他让记者取西药,自己取中药。正在记者往窗口走的时候,他又把记者拦了下来,提醒取药前要先拿着处方笺扫码签到,等叫号后再去窗口拿药。在中药取药窗口排队前,他提醒记者要再和蒋阿姨沟通," 中药是代煎的还是自煎的。代煎是自取还是快递送到家,联系方式是留家人的还是本人的,这些问题都要提前问清楚,不然就要来回排队。"

△记者与陪诊师在排队取药

蒋阿姨告诉记者,她几乎每个月都要来一次医院,有时候是复查,有时候是开药。" 因为我文化水平低、不识字,一个人来看病不方便。女儿工作也忙,老是请假也不合适,亲戚推荐我找陪诊师帮忙。"

在取药完成后,记者正准备把药放进蒋阿姨的包里。张晋玮把药接了过来,一边口头嘱咐,一边把每种药的用药时间、次数在药盒上用大字标注,并把当天的收费单据、检查报告整理好,再放进蒋阿姨的包里,这次陪诊全程耗时一个多小时。

△陪诊师把每种药的用药时间、次数在药盒上用大字注明

【新职业前景】

" 陪诊服务 " 未来或成刚需,但需要规范化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底,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 28004 万人,占全国人口的 19.8%,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 20978 万人,占全国人口的 14.9%。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 年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达 84 亿人次。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子女不在身边、老人在家乡独居的情况越来越多,陪诊服务将成为这类老人看病就医的必要需求。

张晋玮也是看好陪诊师的未来前景,才选择调整跑道,入行专职陪诊师。在此之前,他曾在上海从事养老护理员培训工作近 8 年时间。" 之前做的主要是居家养老服务,不涉及看病住院这一环节。陪诊服务相当于过去从事的养老服务升级版,这是我比较欠缺的服务经验。" 对于未来,他希望可以利用积累的一线服务经验,为想要从事陪诊师的各类人群提供职业指引。

在南京,就有企业看中了 " 陪诊就医 " 服务的前景,并打造了一站式数字化医疗陪诊服务平台。该平台创始人王景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职业陪诊师可以链接病人、家属和医院、医生、医疗资源等,把资源高效匹配起来,是一个起点较高的新兴职业。但在现阶段,该职业无入场门槛,市场未规范,而陪诊需要专业度,才能更好地帮助病人,从而节约时间、节省金钱。

王景阳认为,职业陪诊有着巨大的社会需求。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平台已制定了陪诊行业服务公约和陪诊师培训标准体系建设,引导行业向规范健康发展。" 目前我们平台已经组织培训了 5 期学员,为南京输送了 500 多名陪诊师。从事这个行业的以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人为主,四五十岁这个年龄段居多。" 他希望联合政府有关部门对陪诊师人才进行业务培训、专项考核、资质认定,促进行业的规范化管理,满足社会需求。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2022 年 4 月,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关于开展新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通知》,将社群健康助理员分为初级工(五级)、中级工(四级)、高级工(三级)、技师(二级)和高级技师(一级)。

【记者手记】

陪诊不就是陪人看病吗?在体验陪诊师的日常后,我才发现这份职业看似简单,但实际门槛并不低。对于普通人而言,第一次到医院看病,能搞清楚医院各个科室的分布就不容易,还要熟悉挂号、就诊流程。比如有的医院预约就诊时,用省市公费卡或区县医保卡的患者就需要在人工窗口排队挂号。就诊时,陪诊师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医疗知识,能与医生、患者良好沟通,有时还需要帮助患者描述清楚病情,否则会影响体验,甚至干扰医患沟通。

△陪诊师在教记者该去哪里取药

除了上述这些,陪诊师还要会唠嗑。陪诊对象在就诊时往往很焦虑,这时候,陪诊师就需要充当一名 " 心理按摩师 " 的角色,给予及时的安抚,缓解紧张情绪。因此,陪诊师是一支有责任、有同理心、服务意识强的队伍。

眼下,陪诊师属于新兴职业,有人误解为找陪诊师就像找 " 黄牛 ",可以挂到专家号,但实际上," 黄牛 " 是非法垄断资源,而职业陪诊师只提供服务。未来,陪诊服务更需规范化、标准化,才能让患者真正地 " 省钱、省心、省时、省力 "。

现代快报 + 记者 蔡梦莹 / 文 刘畅 / 摄

(校对 季林巧 编辑 邵倩倩 魏如飞 见习编辑 张联锦)

相关标签

张晋 新职业 卫生健康 技能 互联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