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5 日上午,2023 年夏秋季入伍新兵欢送大会在镇江扬中市国防园举行,扬中 29 名入伍新兵奔赴军营,踏上保家卫国的新征程。在这 29 名新兵中,八桥镇万福村退伍老兵徐子林的儿子徐兴滨就在其中。今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他稚气未脱,却昂首挺胸满脸自豪。有意思的是,徐子林一家不仅出了三代兵,而且 " 海陆空 " 军种全都有。
△ 新兵入伍欢送当天
与部队结缘,两代人入伍均超 10 年
与军队最先结下不解之缘的是徐子林的小叔。" 我小叔是空军地勤兵,我是南海舰队服役的勤务兵,儿子入伍后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服役。我们一家三代可谓是海陆空都有了。" 徐子林告诉记者,他的父亲在家中排行老大,父亲还有两个兄弟,其中一位叫徐君良的就是他的小叔。
△ 徐子林的小叔徐君良
在徐子林眼里,小叔是英雄。" 他 19 岁就离开家乡远赴辽宁服役,在部队一待就是 14 年。" 让徐子林更崇拜的是,小叔还是一名空军地勤兵,那一身飒爽的蓝色戎装,深深印刻在他心头。
" 小叔在部队获得过优秀士兵,也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年岁渐长,徐子林理解了小叔身上的职责和担当,坚定了投身军旅的梦想。凭着心中这股热血,徐子林如愿成为一名南海舰队勤务兵," 复刻 " 了小叔的足迹:他在 1990 年 3 月份 18 岁时参军入伍,直到 2002 年 4 月才转业回乡,服役 12 年。
△ 徐子林
不同的兵种,相同的报国情
作为一名南海舰队的岸上勤务兵,徐子林肯吃苦、肯学习,进入部队没多久就学会了开卡车,成为一名驾驶员。
" 因为要完成多样化运输保障任务,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习基础驾驶课目,还要学习应急避险、故障诊断排除、维修技术等。" 徐子林说。21 岁,他第一次开着卡车将物资装备运输到海南," 那是我第一次出任务,虽然老班长坐在旁边,但是还是会紧张,从湛江到海南整整开了一天,但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是其他事情不能比的。"
△ 徐子林获得的 " 优秀士兵 " 荣誉
以小叔为榜样,徐子林在部队里也获得了 " 优秀士兵 " 和 " 优秀共产党员 " 荣誉。而徐子林的儿子徐兴滨,受到小爷爷与父亲两代军人的影响,从小就有个 " 参军梦 "。
红色家风薪火相传
徐兴滨大学本科在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就读,学的是机电自动化专业,今年 6 月毕业,在校期间曾荣获三等奖学金。" 他平常爱打游戏,性格比较安静,当他跟我说起想要入伍从军的时候,我还有些惊讶。" 徐子林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在校期间,儿子就几次三番跟自己商量过参军的想法,特别是大四的时候,徐兴滨参加了入伍体检,身体各项指标都不错,他就更加坚定了从军的想法。" 他去之前我就说部队里比较苦,你不要后悔,他跟我说不会的。"
△ 儿子徐兴滨参军喜报送到徐子林夫妻手中
因为在部队待的时间比较久,徐子林深知部队既锻炼人,又免不了要吃苦,为他骄傲的同时也很舍不得。" 但徐子林转念一想,从小叔,到自己,再到儿子,全家三代军人血脉代代延续,军种又涵盖了陆海空,这何尝不是一种缘分呢?
9 月 16 日下午四点多,徐兴滨就到达济南新兵连,开始为期 3 个月的军营训练,而后将奔赴他向往已久的军旅生活。" 没有国,哪有家,部队是个‘大熔炉’,希望儿子能好好锻炼自己,炼出‘钢’到哪里都是‘好钢’!"
三代人前赴后继,数十载薪火相传。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万福村是江苏省 " 心系国防模范村 ",像这样的祖孙兵、父子兵、兄弟兵不少。虽然村里人口仅三千余人,但自我国第一部《兵役法》颁布以来,已连续 69 年向部队输送了两百多名优秀青年,平均每 4 户人家就有 1 个兵。尽管祖孙三代处在不同的年代,选择了不同的兵种,走向不同的历练之路,但他们都怀着一颗爱国心,强军报国、献身国防。
通讯员 杨蝶飞 现代快报 + 记者 曹德伟
(受访者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