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9-21
师徒结对,师门传承!南京一中推出多项计划培养专家型名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00 多人次名师与 100 多人次的青年教师结对,助力教师成长。9 月 20 日,南京一中举办 2023 年教师发展大会。通过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创设教师发展大会的工作平台,推进学校事业在不断传承创新中向前发展,为一中培养更多的专家型名师。

师徒双向成长,多项结对计划并行

南京一中党委书记张苏皖在致辞中表示,在这次教师发展大会上,累计有 100 多人次的德育、教学的骨干教师收徒育人,传道授业,也有 100 多人次的青年教师拜师学艺,精益求精。这些师父们都是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影响,在职业操守上有高超感召力的人,她代表学校感谢所有的师父们,特别是来自江苏省教研室的各位教研员,感谢他们接受学校的聘请,用责任担当挑起了培养新人传承文化的重担。她也希望所有的新老师们、徒弟们,特别是今年新入职的老师们,用虔诚的谦虚的进取的心,要接好南京一中文化的接力棒,为学校高品质发展添砖加瓦。

△一中党委书记 张苏皖

张苏皖与大家分享三句话:" 第一句,师徒结对,师门传承。这是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每年新同事入职,我们都要问你是哪个学校哪个专业,师从哪个老师,若有幸遇到校友,再有幸遇到同一个班主任,就会说是同门弟子、嫡亲学长,不免感情上更亲近,关系上更近一层。还有在大学里的研究生博士生的导师,我们中医、武术、非遗等领域的师带徒制都是这种传统的表现,也是刻在我们身体里的文化基因。" 第二句是相互引领,共同成长。本次大会的主题定为青蓝合力,双向成长,可谓是开宗明义。第三句,贵师重傅,强教强师。这句话听起来很宏大,但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当前学校发展进入一个高位快速优质的新赛道,建设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与其说这是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不如说这是一所百年老校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响亮回应。学校近年来强化科技特色教育,进行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打造包括丘成桐少年班,数理贯通人才培养项目,江苏少工院等在内的科学矩阵课程,都是对国家战略的深切回应。要做成这一切关键在教师,所以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大批能胜任教育教学改革和高品质发展的教师队伍,不仅是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南京一中教育人应当承担的强国报国育人育才的使命。

△南京一中教师发展中心主任 李昱蓉

南京一中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昱蓉现场解读《教师队伍发展专项计划实施方案》。结对教师,届满后将采用量化考核办法,对于考核优秀的发展者、培养者,学校颁发 "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奖 " 和 " 培养青年教师贡献奖 "。现场,校领导们为班主任老师拜师结对、成长计划师徒结对、引领计划师徒结对、攀登计划师徒结对的指导教师们颁发证书。

△师徒结对,校领导为指导教师颁发证书

指导教师队伍壮大,校外名师加盟

今年学校还聘请了五位校外专家作为一中骨干教师的导师,他们分别是南京市数学研究室高中数学教研员、市学科带头人龙艳文老师;江苏省首届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教研室生物教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吴举宏老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历史学科陈红老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科院体育教研员杨浩老师;南京鼓楼区中学美术教研员,国标《美术》教材核心编委阚晓燕老师。

△南京市教研室高中数学教研员、市学科带头人龙艳文

南京市教研室龙艳文代表指导教师发言。他坦言,教师的发展是学校的生命力,南京一中特别重视教师的成长。举办师徒结对仪式,特别有价值。作为指导教师,他个人也非常欣赏自己新收的徒弟,年轻的徒弟已经是教学骨干了,非常优秀。他作为导师感到非常荣幸。接下来,他要将自己对教育教学的了解倾囊相授,希望师父和徒弟们能双向的成长。

△青年教师代表 陈冉

青年教师陈冉作为徒弟代表发言。她是地理老师,也是高一(11)班班主任。刚刚工作三年的陈冉,年年有收获有提升。她的师父是陈恒老师,同时她也在全校地理老师的身上都学到了很多。

专家报告加读书分享,首次活动干货满满

现场,也是本届师徒结对的首次活动。学校邀请了南京大学新传院副院长李晓愚作专家报告《从 " 表达 " 到 " 抵达 ":沟通的策略与智慧》,校方希望老师们都能学会表达,用心抵达。好的沟通由细节铸就、好的沟通是为对方 " 赋能 "、好的沟通本质是 " 心里有人 "、好的沟通展现了文化软实力 …… 李晓愚用飞机上的语音播报、孩子学琴的细节、酒店的标示牌语句等多个生活中的故事,和老师们分享了好的沟通的方方面面。在说到好的沟通本质是 " 心里有人 " 时,她举了一个令人感动的例子。时隔 20 年,她回母校剑桥大学开一个证明,接待她的学院教学秘书告诉她要上哪个网址,并说会发到她邮箱。15 分钟后,她收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网址,而是一封长信,信里,小伙子对她回到母校表示了欢迎,并且提醒如果在这个网址上没有解决问题,还可以有什么办法。甚至,他把 20 年来剑桥的一些新变化列了出来,建议她如果有时间可以去看看。这样的沟通,就是 " 心里有人 " 的好的沟通。

△南京大学新传院副院长 李晓愚

她也指出,有效沟通的三个意识分别是目标意识,对象意识和媒介意识。沟通时要明确自己的目标,要了解对方的目标。在与人沟通时,要了解对方的媒介使用习惯,有的人喜欢用微信,有的人喜欢用邮箱,有的人则喜欢纸质的材料。不同年龄段的人,习惯有不同。如微信的表情包,同样一个表情,作为老师的她和学生们的理解,可能就有很大的偏差,这些都是在沟通中,大家才能够做到相互理解。

△思益读书社社长王玲

一中大家庭一直以来都注重倾听老师的表达,南京一中思益读书社就是这样一个书香校园的重要建设平台," 思益 " 一词源于南京一中的前身之一 " 思益 " 学堂,寓意广大教师将传承勤奋刻苦的优良传统,努力塑造 " 四有好教师 " 集体形象,形成具有 " 思益 " 气质和特质的教师和教师发展共同体,适应学校高品质发展的需要。思益读书社社长王玲老师,和大家分享了读书社的一次次精彩活动。新学期,一中校长朱焱也为大家推荐了两本好书,一本是《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报告。还有一本是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副会长姚卫伟的新著《师能——怎样写各类教育文稿》。

通讯员 兰倩怡 现代快报 + 记者 黄艳

(通讯员供图)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陈海静)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