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花米草,这种诗意名字的植物却是入侵我国沿海滩涂的一种外来物种,严重影响沿海滩涂的自然生态系统。9 月 20 日至 21 日,省沿海互花米草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在连云港市赣榆区召开全省沿海互花米草治理工作现场推进会。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面对互花米草蔓延的严峻形势,江苏 " 重拳出击 ",及时制定下发 2023 年度互花米草治理任务清单,对治理责任实行 " 清单化管理 ",沿海三市印发治理专项行动 3 年实施方案,统筹推进治理。截至目前,全省共治理互花米草 4.39 万亩,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摸清底数,清单化管理
远处海水随风翻滚,近处的滩涂上海鸟成群飞过 ……9 月 20 日下午,连云港市赣榆区琴岛天籁南侧,滩涂上几辆机耕船和挖掘机正在作业,除治最后一批残余的互花米草。
" 原来这里互花米草长得特别密,简直像草原一样,看不到滩涂,也阻碍了鸟类觅食。"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除治区为海陆交互高潮位、淤泥质海岸,适宜互花米草生长,除治压力大。今年 8 月启动除治工作,主要采用刈割 + 旋耕、刈割 + 深翻及人工挖除等除治措施,预计 9 月底完成。
连云港市赣榆区常务副区长封波表示,全区共发生互花米草面积 15923 亩,占全市的 82.7%。赣榆早做谋划,编制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坚持专班工作推进,并多方筹措 2800 万元,保障治理工作顺利实施。7 月 10 日率先启动互花米草除治工作,成立治理工程部,确保 9 月 30 日前完成全部除治工作。目前已完成除治面积 15047 亩,占发生面积的 94.5%。
省林业局二级巡视员卢兆庆介绍,根据调查,江苏沿海互花米草分布总面积达 36.7 万亩,其中南通市 11.4 万亩,连云港市 2 万亩,盐城市 23.3 万亩。在全国沿海 11 个互花米草分布省份中,江苏分布面积最大,占全国的 30%,治理立地条件最复杂。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江苏及时制定下发 2023 年度沿海三市和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治理任务清单,对治理责任实行 " 清单化管理 "。沿海三市相继成立市级互花米草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治理专项行动 3 年实施方案,统筹推进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治理互花米草 4.39 万亩。
△互花米草(除治前)
因地制宜,沿海三市积极探索
在互花米草除治过程中,沿海三市分别因地制宜、探索了不同的治理模式。
" 连云港地处江苏北大门,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压力巨大,互花米草分布波及沿海全部县区。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治理面积 1.88 万亩。" 连云港市副市长朱兴波介绍,连云港在全市分区域分类型形成推广成本低、可复制、易推广、低污染的综合防治模式和技术,同时通过高清卫星遥感、无人机和实地调查等方式,全面准确摸清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人工刈割、深翻、围堰、水淹、绞吸等多种方式开展治理。
" 截至目前,南通已完成治理面积 2480 亩,除启东完成年度治理任务外,其他沿海县(市)区正积极推进施工招投标。" 南通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兴国介绍,南通沿海滩涂地形地貌较复杂,互花米草分布广泛,存在坡面高程差大、海水潮差大、风力发电缆线密布、养殖区域众多等情况,制约了大型机械作业。对此,不同地区做好试验示范。启东结合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开展治理工作;海安选定 300 亩分布斑块,采用刈割 + 围淹、刈割 + 旋耕或翻耕除治、生物药剂等方式开展治理试验。同时全市启动跟踪监测,全力降低治理工作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 盐城市沿海地区互花米草约占全省治理任务的三分之二、全国治理任务的五分之一。" 盐城市政府副秘书长张亚钊介绍,盐城按照 " 一年试验起步、二年规模整治、三年巩固扫尾、长期加强管护 " 的总体思路开展治理。先建立除治图斑相关台账资料,接着组织沿海县(市、区)和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行先试,开展淡水淹、海水淹、重型拖拉机碾压、深翻、药物防治、生物防治、地膜覆盖等治理方式的探索和研究。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治理任务 2.26 万亩,刈割 4.4 万亩。
△除治护花米草
加强监管,开展生态系统修复
国家林草局湿地司副司长杨锋伟表示,目前全国已完成的除治面积约占 2023 年任务的一半左右。江苏省互花米草治理事关全国互花米草治理工作进度,要扎扎实实做好互花米草防治相关工作。
据了解,江苏互花米草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任务还很艰巨。会议要求,互花米草治理已进入关键时期,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对照国家专项行动计划和江苏实施方案,抢抓时间节点,因地制宜确定除治方式和技术组合模式,合理安排除治时间,做到区、块、点全覆盖治理。要科学确定除治后滩涂的修复方式,特别关注侵蚀性海岸区域,因地制宜开展生态系统修复工作,加强治理后的日常监管,建立日常监测巡护机制。
通讯员 庹祖权 现代快报 + 记者 卢河燕
(通讯员供图 校对 许元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