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9-25
快快评丨“金牌收割模式”背后是人心的连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9 月 24 日,截至 17 时,杭州亚运会上,第一波中国队亚运金牌 " 九宫格 " 就已经诞生了。而当晚 9 时多,中国代表团已获得 20 枚金牌。中国代表团的首枚金牌,由邹佳琪和邱秀萍获得。在富阳水上运动中心举行的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决赛 A 组比赛中,她们笑到了最后。

在中国队高歌猛进的同时,网上也一片欢腾," 中国队开启金牌收割模式 " 成为引人聚焦的热门内容。

这些年的亚运会,中国队的 " 开门红 " 从未让国人失望过。在十八届亚洲运动会首个比赛日,中国代表团在武术、游泳、射击、击剑等项目上连获 7 枚金牌,也创下辉煌。而在十七届亚运会首日,中国代表团则揽下 5 枚金牌。由此可见,在最近三届亚运会上,中国代表团的 " 首日金牌 " 呈现递增之势。

有人说,现在不比几十年前,人们的视线似乎不再只盯着金牌了。其实未必如此,但这话让人想起 1986 年亚运会中国代表团以 "1 金 " 险胜的画面,也让人想起 1990 年中国代表团在家门口的强势夺金。

是的,自 1982 年中国代表团首次登上亚运会金牌榜第一的位置后,就再也没有丢失过。可是,看似波澜不惊的 " 稳了 " 的背后,却是无数运动员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名场面。没有哪一届更 " 容易 ",也没有哪一块金牌不珍贵!中国代表团的强势表现,源于中国体育事业长足发展所打下的厚实基础。追忆往昔,定格今日,我们依然为中国健儿们胜利后的欢呼与落泪而激动,依然为赛场上频频刮起的中国风而自豪。

当然,我们今天对于亚运会金牌争夺的关注,更为理性,也更为 " 立体化 "。我们看到了亮闪闪的奖牌,也看到了奖牌背后的故事。新华社的报道提及,邱秀萍夺金后的爽朗一笑,在富春江荡漾。而谁能想到,这个出生和成长在广东韶关大山里的女孩,十几岁还不会游泳。

报道讲述了这位大山女孩的奋斗故事,也提及体育的魔力。由于邱秀萍的 " 示范 " 作用,很多孩子都被这份激情感染了。他们在直播屏幕前的振臂欢呼,激荡着大山,也激荡着人心。

邱秀萍的成功案例,是中国竞技体育不断迈上新台阶且带动众多无名者成为体育名人的生动展示。在这个故事中," 金牌 " 是关键词," 走出去 " 是关键词," 做到最好 " 是关键词," 中国力量 " 亦是关键词。我们从一个个关键词中,感受到了体育的魅力,发现了精彩比赛和民间情怀的连接点。换言之,亚运会不仅是运动员的亚运会,也是每一个平凡的你我的亚运会。

期待中国健儿在赛场上取得更大突破,期待彼此在更多的激情时刻相拥。

贰拾柒号

(编辑 苏湘洋)

相关标签

无名者 中国代表团 体育 武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