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兴隆山下,有个温暖的大院——悠山郡。
金秋时节,走进榆中县城的悠山郡小区,只见美丽的花儿迎风招手,林荫大道一尘不染,悠闲的老人打着太极拳,活泼的小孩跳着蹦蹦绳,居民脸上荡漾着幸福、祥和、如意 …… 处处充满着和美、朝阳的生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榆中县兴隆路社区以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为抓手,引入多元力量做实网格治理、拓展多元载体、做优网格服务。通过 " 强合力、优服务、提效能 " 三项措施,积极探索网格化基层治理新模式,打造 " 兴隆先锋 " 党建品牌,推动工作下沉到网格、治理服务聚焦到网格,全方位向辖区居民提供多元化、精益化服务,实现党建引领的触角延伸到社区治理每一个角落,为基层社区治理注入新动力,以 " 小切口 " 解决社区治理 " 大问题 "。
兴隆路社区,如今已是榆中县设施最齐备、环境最优美、服务最周全的小区之一。
" 三聚 " 夯实 " 网格体系 "
" 强合力 " 真心为民,让社区群众安心
日前,记者来到城关镇兴隆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所在地——悠山郡小区,恰遇榆中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联合城关镇社工站开展 " 交通安全伴我行 预防溺水守平安 " 主题宣传活动。民辅警现场向 " 一老一小 " 群体普及道路交通安全常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 " 一老一小 " 群体如何安全过马路、如何识别交通标志和信号灯、如何安全乘车等安全常识。
" 今年以来,我们依托网格治理机制,整合共驻共建单位、在职党员、物业公司及社会组织等力量组成‘网格党建共同体’,凝聚合力把居民的一桩桩小事办成一件件暖心事。" 社区书记张彦红说,通过 " 三聚 " 合力,紧盯群众热点难点问题,为基层治理聚力蓄势赋能,不断提升社区治理和为民服务能力。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兴隆路社区聚合党员力量,按照 300 至 500 户居民标准,细化微网格 15 个,联合 65 名驻守干部等多元力量下沉 15 个网格 39 个楼院,将各种力量拧在一起,切实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聚合共建力量,健全 " 大党委 " 工作机制,与辖区 32 个共建单位实施 " 契约化共建 ",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物业公司等资源联动整合,全面融入社区治理,形成 " 多元 " 主体参与的网格化服务集群。聚合居民力量,整合退休干部、居民代表、退役军人及志愿者力量加入小区治理,统筹 22 名医疗、教育、法律、金融等专业人员力量,将个人特长和群众需求相结合,分类组建 " 结对帮学 "" 兴隆先锋 "" 四方有理 " 等 3 支志愿者服务小分队,推动社区治理点上发力、汇聚合力、覆盖全域。
" 三化 " 实现 " 双向奔赴 "
" 优服务 " 用心待民,让社区群众舒心
一直以来,兴隆路社区立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建立 " 诉求回应常态化、便民事项清单化、社区服务专业化 " 的三化机制,提升社区治理服务水平。
诉求回应常态化。以群众诉求为最直接的 " 哨源 ",打通 " 线上 + 线下 " 双渠道,实现社情民意 " 指尖 " 反映。" 我们进网格入楼院,开展常态化接诉即办,合理诉求上门办、不合理诉求上门劝、个性问题上门谈,实现群众诉求‘一呼即应’,做到‘家家诉求有人听,户户困难有人管’。" 社区工作人员小雒告诉记者,结合新时代老年人的幸福生活,社区党员干部经常用聊天的方式进行互动,并对行动不便的老党员长期开展 " 送学上门 " 活动。
便民事项清单化。多渠道征集居民需求信息,梳理建立需求清单,与 32 家共建单位党组织沟通对接,挖掘各方能提供的人力、智力及场地等资源。
社区服务专业化。通过党员先锋引领,示范带动小区专业领域从业人员,组建 4 支专业服务团队,开展 " 义诊进楼院 "" 法官进网格 " 等主题活动。针对辖区独居老人、残疾人、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开展 " 问需于民 " 代买代办等分门别类的专业服务。
" 多亏有社区大家庭的帮助,我的生活才有希望,社区工作人员为我申请了各项救助,网格员们还会为我隔三差五打扫房屋卫生等等,真的很感谢社区。" 辖区残疾人居民韦伟说。
" 四微 " 撬动社区 " 大治理 "
" 提效能 " 热心帮民,让社区群众暖心
兴隆路社区依托小区党员阵地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青少年篮球公益课活动,同时,为满足辖区青少年需求,社区以辖区低保户、残疾家庭等困难弱势群体为重点,协调贯兰篮球公园为辖区 2 户困难儿童青少年免费提供篮球培训,实现了他们的篮球梦想。
据了解,兴隆路社区通过 " 四心 " 联动、用网格 " 绣花针 " 串起社区治理服务 " 千条线 ",在精准服务中有效激活社区治理的 " 神经末梢 ",打通服务群众的 " 最后一米 "。
建立 " 微平台 ",共画 " 同心圆 "。以党建为纽带,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释放 " 大党委 " 平台聚合效应,形成党建联盟 " 朋友圈 ",让平台资源 " 流 " 到小区," 用 " 在小区,构建起多方联动、多元共治的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新格局。
创新 " 微服务 ",筑起 " 暖心站 "。从微处着手,不断延伸服务触角,让 " 小服务 " 托起 " 大幸福 "。实行 " 网格定人、每人定责 " 网格工作模式,实现 " 一网统筹、一目了然 "。为 6 名独居老人、7 名困难重度残疾人、4 户特困家庭等特殊群体发放连心卡,进行 " 一对一 " 精准结对服务。
加强 " 微议事 ",凝聚 " 向心力 "。立足工作实际,整合服务职能,充分发挥专兼职网格员 " 门清、人熟 " 的优势,开展 " 幸福敲门 " 与群众耐心交流,注重 " 情 "" 理 "" 法 " 并施兼用。在悠山瑞景小区打造 " 大家说事亭 " 长廊,帮群众办好 " 烦事难事 ",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让居民在家门口唠家常,说说自己的难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做到 " 发现问题在网格、解决问题在网格 "。
办好 " 微活动 ",当好 " 贴心人 ",根据传统节日、重要节庆以及各小区居民不同需求为切入口,确定活动主题,精细化服务人群。针对兴管局家属院退休干部较多的情况,组织开展了红色故事宣讲等专题课堂。
" 我现在非常喜欢我们这个小区,自我搬入这个小区,社区为我们开展了免费义诊、就业岗位宣传、播放红色电影等等,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就医,还能看电影,真是太方便了,我只要一听啥时候有活动,便会吆喝上邻居们一起参与。" 悠山郡小区居民豆桂凤说。
" 我辖区悠山瑞景小区为新建小区,共计 1220 户,入住 900 多户,且多为外来人员,一部分为北关村、城关村及杨家庄村等村拆迁户村民,由于部分村民刚搬到楼上一下子适应不了城市内的生活,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产生。" 社区书记张彦红说,为了让这些拆迁村民移风易俗,以 " 村民 " 变 " 居民 " 用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社区治理,社区打造 " 大家说事亭 " 小区文化宣传长廊等等,以居民需求为切入点,开展各类主题活动,现在好多居民都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也达到了引领居民自治自管的效果。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贵智 特约记者 雒海霞 文 / 图
一审丨金露
二审丨值班主任 刘宇玮
三审丨总值班 何晓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