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9-27
南京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9 月 27 日上午,南京市举行 " 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专题六 " 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 " 专场新闻发布会,由市政务办、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及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 新闻发布会现场

市政务办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擦亮 " 宁满意 " 政务服务品牌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念好企业发展 " 服务经 "。今年 5 月,南京政务办在全省率先打通 " 宁企通 " 与 12345" 一企来 " 热线系统。自融合以来,共办理涉企诉求 7.67 万件,综合满意率 99.83%。目前,平台已汇聚国家、省、市、区惠企政策 4700 余条,事项 1300 余项,其中有 400 多个可通过平台实现全流程申报办理。

打造 " 宁企通 " 平台,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持续深化惠企政策直达机制改革,打造 " 宁企通 " 惠企综合服务平台,平台作为全市惠企服务的总入口,也是财政奖补政策的总平台。惠企政策一站汇聚、奖补事项一屏申报、审批服务一体办理、政策匹配一键推送、政企互动一线直达。

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构建公平竞争环境。今年以来," 不见面交易 " 为企业节约资金 3091 万元,节约时间 17.67 万天、交通里程 6576 万公里。首创交易材料 " 零提供 " 为企业增便利,累计为 1 万余家企业减少各类信息提交 45 万件次,同时推广投标电子保函(保险)为企业减负。今年以来,共使用电子保函 1.71 万笔,替代现金保证金 13.73 亿元,大大减轻投标企业资金占用压力。数字证书互认解决投标 " 老大难 " 问题。

优化政务服务热线,高效办理企业诉求。市政务办党组成员、副主任余荣红介绍,今年以来,市政务办升级打造 12345" 亲清 · 一企来 " 热线,不断完善机制、畅通渠道、优化流程,确保企业诉求 " 接得更快、分得更准、办得更实 ",受理涉企诉求 9.77 万件。

市应急管理

跨部门综合监管,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近年来,市应急管理局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抓好安全监管的同时,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出一系列利企便民举措。今年 4 月,推动建立安全生产跨部门 " 综合研判联合检查 " 机制。

跨部门联合检查,降低企业迎检负担。坚持以联合检查为常态、分别检查为例外,截至目前," 综研联检 " 机制主要在南京市危化品、非煤矿山、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领域工业企业中开展,市区两级应急部门已牵头消防、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公安、工信、商务等部门,累计综研联检企业 767 家,整合各部门专项检查 32 个,有效减少企业迎检 3300 余次。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局长曹镇指出,跨部门综合监管强调监管的整体性和协同性,以危化品企业为试点,挂牌成立 " 综研联检工作站 ",组建 "1+4+4+N"(1 名首席顾问、4 名行业权威专家、4 部门常驻监管能手、N 名现场检查专家)的专业研判团队,以 "181" 平台汇聚的多部门多层级多维度数据为支撑,由专业团队对企业安全现状开展分析研判,结合必查事项,为每家被检查企业制定个性化检查方案,着力提升检查的精准性,有效防控重大安全风险。

截至目前,发现整改重大隐患 255 条,向企业发出 " 本质安全提升指导意见书 "900 余份,提出指导意见 2600 余条,有力提升了南京重点安全风险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曹镇表示,对联合检查中发现的企业重大隐患、典型违法问题严肃查处,处罚情况纳入企业 " 安全信用脸谱 ";对不能有效防控重大风险、重大隐患整改不力的企业,依法开展失信联合惩戒。另一方面,对安全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在减少执法检查、政策性资金扶持、优先考虑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不断增强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内生动力。让监管对安全信用好的优质企业 " 无事不扰 ",而对存在问题隐患、信用评级低的企业则 " 无处不在 "。

市场监管

以柔性执法为抓手,创新包容审慎监管举措

2022 年,市市场监管局率先在全省出台《关于对数字经济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的实施意见》,推出市场监管领域包容审慎监管十项举措,提出对本市电子商务、平台经济等新经济模式市场主体初创时期的、无意间发生的、非恶意为之等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初次违法行为,给予合理的 " 预警观察期 "。

同时,施行 " 无事不扰、有事必应 " 的精准服务监管模式,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推行告知、提醒、劝导等执法方式,给予企业适度的容错空间,实现治理监管与创业发展间的平衡和双赢,全力保障南京市电子商务、平台经济等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以 " 规范裁量 " 为着力点,健全容错机制,对市场主体多帮助少处罚。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明春介绍,今年,市场监管局对现有的免罚轻罚制度体系依法依规进行了全面的迭代升级,出台 2.0 版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和市设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 " 四张清单 "。2022 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市系统先后为近 3000 家市场主体的轻微违法行为依法实施免罚轻罚,减免罚款 1.77 亿元。

黄明春表示,行政合规指导是行政执法工作的延伸,是 " 执法为民 " 理念最直观的体现。截至目前,市市场监管局共发送合规指导短信 1.5 万余条,电话指导 8.4 万户,发送信函提示 3088 户,上门或者座谈形式指导服务各类市场主体 1712 户,指导信用修复 2 万余户,全面有效指导企业防范和化解违法风险,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地方金融监管

提供精准金融支持,助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近年来,南京金融系统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金融供给为核心、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市场为抓手,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直达性,积极引导金融 " 活水 " 精准滴灌,助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截至 8 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年度新增贷款投放超 4600 亿元,贷款余额达到 5.33 万亿元,贷款余额和增加额均居全省首位。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睿介绍,以建设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契机,聚焦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着力打造科创金融升级版。目前,全市科创金融专营组织近 60 家," 宁科贷 " 政银合作贷款余额接近 600 亿元。截至 7 月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 1685 亿元、609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7.96% 和 31.99%。

降费拓面,着力强化融资担保为小微企业融资增信。截至 8 月末,6 家合作担保机构共为 1308 户企业提供免费担保,担保规模 51.71 亿元;全市 25 家融资担保机构在保余额 309.05 亿元,在保户数 1 万余户,同比增速分别超过 75% 和 100%。

" 搭桥 " 纾困,精准助力企业平稳发展。截至 8 月末,转贷基金累计转贷金额超过千亿元,服务企业超过万户。强化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转贷支持,将民营企业转贷基金年度累计免费转贷额度提升至 6000 万元,截至 8 月末,累计服务 153 家专精特新企业,转贷金额 40.16 亿元,减免费用达 581.14 万元。

畅通直达,积极打通金融服务 " 最后一公里 "。依托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南京子平台以及南京金服平台,为全市中小微企业提供 " 一站式 " 综合金融服务,让企业融资多走 " 网路 "、少跑 " 马路 "。

分层服务,全面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今年以来,全市新增上市企业 7 家,首发募集资金 67.86 亿元,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 161 家。1 — 8 月,全市境内上市公司新增股权再融资额 61.55 亿元,境外上市公司新增股权再融资额 32.09 亿元。

张睿介绍,下一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将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部署要求,聚焦 "2+6+6" 创新型产业集群和民营中小微企业,深入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构建广渠道、多层次、全周期、可持续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持续从信贷、债券、股权融资等方面发力,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环境,聚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着力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支持。

现代快报 + 记者 徐梦云

(校对 李凯波)

相关标签

营商环境 新闻发布会 南京 应急管理局 保证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