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脉 2023-10-03
出门“人从众”?这些美景好看还不太挤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假期即将过半,你是正在出行的路上,还是躺在家里 " 卧游 "?

你知道吗?自明代旅游兴起,南京就成了火爆的旅游目的地。

石涛、文徵明、胡玉昆 …… 古人游南京,不忘挥洒笔墨,为金陵留下一幅幅名篇巨作。

近日,南京博物院艺术馆正在展出 " 初看江南第一州——书画中的金陵景观 "。

让我们一起循着古人的画笔,品秋色,见金陵,来一场别样的 Citywalk 吧。

写诗、作画 …… 古人的出游充满了诗意

有人说,当满城桂花香时,南京就成了金陵。

南京的景与人都充满诗意。四季更迭皆是美景。

郭存仁《金陵八景图 · 石城瑞雪》

如果要问哪个季节最适合来南京旅游,一定会引起不休的争论。对古人来说也是如此,牛首烟峦、清凉环翠、凤台秋月、石城瑞雪 …… 从春到冬,无论哪个季节来到南京,都有最适合打卡的美景。

明末清初,金陵画坛极为兴盛,翻开明代画家郭存仁创作的《金陵八景图卷》,可以看到 " 钟阜祥云、石城瑞雪、龙江夜雨、凤台秋月、乌衣夕照、白鹭晴波、秦淮渔笛、天印樵歌 "。

郭存仁《金陵八景图 · 秦淮渔笛》

最爱金陵冬天的想必就是明末清初的画家石涛了,1685 年,他画下了著名的《灵谷探梅图》。

" 芒鞋细碎落纷纭,灵谷山含蛱蝶云。冷织晴烘冰骨就,腊催九尽玉肌氲。两升热酒骚人醉,十里香茅野客闻。日暮孝陵峰顶望,影随白凤入鸥群。"

石涛《灵谷探梅图》

古人将赏梅称为探梅,在梅含苞待放时,便是探梅好时节。梅深受中国历代画家的喜爱,南京城东的钟山有明孝陵和灵谷寺,以梅花著称。

根据题款可知,这幅画是石涛去明孝陵、灵谷寺回来后画的。

从题款中,我们仿佛能感受到石涛冒着严寒到灵谷探梅带回来的一股寒风。

石涛出生于广西全州,人生充满了传奇。他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兄南昌王朱兴隆后裔,家变后,出家为僧,半世云游。画这幅作品的这一时期,他客居南京。他的一生创作过多件描绘南京风景的作品。

明代旅行的兴起造就了 " 金陵 N 景 "

郭存仁的《金陵八景图卷》、朱之蕃与陆寿柏的《金陵四十景图咏》、宋懋晋的《名胜十八景》、樊圻《金陵景色图》……

宋懋晋《名胜十八景》之长干里

策展人王贵阳介绍,有别于以往文人那种理想化、概念化的山水,这次展出的实景山水图,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对应的景色。灵谷寺、清凉台、燕子矶、长干里 …… 看着这些熟悉的地名,让人不由感慨,金陵真是从古美到今。

宋懋晋《名胜十八景》之燕子矶

自古以来,写意山水画都很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因为写意山水画能够融情于景,传情达意。为什么在明清时期,会出现大量的画家,开始描绘金陵的实景山水?

《江宁胜景图》

王贵阳解释说,明代末年,大众旅行兴起。" 在当时,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旅游行程若跨越省便称为‘壮游’,在近处可一日来回的地点称为‘浅游’。"

胡玉昆册页中的石头城

展览展出了明末清初画家胡玉昆的一组册页,画的是全国各地的名山,有南岳衡山,有北固山,还有庐山,其中有一幅画的是南京石头城。王贵阳表示,这就是 " 壮游 "。

胡玉昆册页中的北固山

而 " 浅游 ",是围着一个城市周边,这种打卡的册页最后就变成了围绕本地的山水画作品,组在一起,就是所谓的 " 金陵 N 景 "。

明代不仅艺术家和文人走出书斋去旅行,大众也开始兴起旅行了。

《江苏文库 · 书目编》之《江苏地方文献志》中收录了明代莫旦的《苏州赋》,其中详细描述了当时游人如织的场面:" 吴俗好遨游,当春和景明莺花烂漫之际,用楼船箫鼓,具酒肴,以游上方、石湖诸处,上巳日为最盛。"

樊圻《金陵景色图》

《江苏文库 · 精华编》收录了清代苏州顾禄所著《清嘉录》,介绍节日出游更为盛行,所谓 " 苏人好游,袁中郎宏道诗云:苏人三件大奇事,六月荷花二十四,中秋无月虎丘山,重阳有雨治平寺。" 可见,旅行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何以忘忧?生活在金陵的人有美景美食

本次展览的主题出自苏辙的《初至金陵》:" 山川过雨晓光浮,初看江南第一州。路绕匡庐更南去,悬知是处可忘忧。"

" 生活在金陵胜景当中的人,是一种忘忧的状态。" 王贵阳表示," 这次展览选择的书画大家们,都是真正住在金陵胜景里的人。"

龚贤《溪山烟树图》

南京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吸引了不少文人长居于此:龚贤居于清凉山的扫叶楼、文伯仁居于栖霞山的白鹿泉庵,程正揆、邹典居于清溪之畔 …… 而这些风景被文人士大夫不断书写,或出现在诗词游记,或出现在书画绘画。龚贤留下了《溪山烟树图》,文伯仁留下了《登山远眺图》……

文伯仁《登山远眺图》

要说住在南京的文人,不得不提的还有清代著名才子袁枚。袁枚在乾隆十三年 ( 1748 ) 以 " 三百金 " 购下隋织造园,易名 " 随园 ",并不断修建。之后,他在此度过了人生的大半时光。其所作《随园诗话》《随园食单》《小仓山房文集》都与此相关。

袁起《随园图》

令人遗憾的是,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只能在一些诗词古画中寻觅微踪。展览展出了袁枚的族孙袁起绘制的《随园图》,袁起少时常游随园,为了追忆昔日园林雅集的胜景,便作此画。

袁枚除了以诗文著称,还是一位美食家。在广泛的交游中,他有机会品尝各色美食,并形成自己的理论,撰写了《随园食单》。

尤荫《随园馈节图》

展览还展出了袁枚好友尤荫的一幅《随园馈节图》,描绘了袁枚在重阳节前夕请人渡江到仪征购买萧美人点心之事。《随园食单》记载,仪征南门外有位萧姓女子擅长制作点心,她制作的馒头、糕、饺之类的都小巧可爱,洁白如雪。

根据画后面可知,这次袁枚差人购买了八种共 3000 件萧美人点心,其中 1000 件送给了时任江苏巡抚的好友奇丰额。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很多古人笔下的美景如今依然存在

我们可以同与古人神游,共赏绮丽风光

不得不说,真是一件幸事

现代快报 + 记者 胡玉梅 裴诗语 / 文 钱念秋 / 视频 部分图片来源于南京博物院

相关标签

江南 南京 白鹭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