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3-10-04
西固区杏胡台村发展乡村旅游建设和美乡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秋意绵绵,位于西固南山前沿平台的四季青街道杏胡台村,被薄雾笼罩,氤氲而润泽。

每天早上 8 点多,杏胡台村保洁队队长王立路带领 10 名保洁队员开始一天的工作:清扫道路、拉运垃圾、保洁背街小巷 ...... 工作虽然辛苦,但王立路干的非常带劲儿。" 我们村是重点打造的旅游村,环境卫生一定要搞好,以靓丽的形象迎接前来观光旅游的客人!" 王立路自豪地说。

杏胡台村有村民 565 户、2056 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洋芋、玉米、谷物等。以前,杏胡台村产业单一,村民收入偏低,村内道路破损,乱搭乱建严重。如今,该村依托美丽乡村、小康村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肩进步,村庄变美了,产业发展了,村民的幸福感提升了,被誉为西固区的 " 城市后花园 "。先后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和市级小康村、市级卫生村、省级旅游示范村。

" 近年来,通过新农村、美丽乡村、小康村等项目建设和大气污染治理,村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恬淡宁静。" 杏胡台村党支部书记韩祥晖介绍,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全村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坚持集中治理、长效机制两手抓,合理规划定位,点面结合推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全村面貌显著改观。目前,杏胡台村规模发展的农家乐及民宿,成为金城公园旅游发展延伸的重要承载之地。

走进 " 朴宿微兰 " 农家乐,新建的房屋,宽敞的茶园,足以看出经营者的 " 用心良苦 "。" 去年我们是试营业,今年才正式营业,天热的时候每天满桌,收入还算不错。" 经营者王生说。

今年 30 岁的王生之前在兰州城区的一家酒店打工,看到近年来村上的农家乐发展不错,投入 30 多万元,把自家的老宅子改造成了一家独具特色的农家乐,自己当起了老板。" 我在酒店打工的时候还学了几道特色菜,现在在我的农家乐里用上了,游客普遍反映味道不错。" 王生笑着说。

韩祥晖告诉记者,杏胡台村是四季青街道重点打造的农家乐旅游示范村,近年来累计投入约 3000 万元对村庄环境、基础设施、道路绿化等进行精心打造。目前,杏胡台村已成为了集餐饮、休闲、娱乐、民宿为一体的农家休闲区,使得 " 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 " 的旅游方式日益红火,游客可尽情体验新农村生活,观赏田园秀美风光。村内现有农家乐 50 余家,各具特色,经营良好,并于 2020 年初成立了农家乐自管小组,负责农家乐具体运营事务。

如何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将杏胡台村建成宜居宜业的 " 魅力村庄 "?杏胡台村村委会副主任杨国栋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杨国栋介绍说,自 8 月末 " 和美乡村 "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杏胡台村把道路硬化改造作为推动和美乡村建设的基石,聚焦村内主干道的串户路两旁、背街小巷、房前屋后、沟渠湾塘及公共场所 " 脏、乱、差 " 等现象,动员党员、保洁员及村民,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提升行动,确保村内各类垃圾日产日清,并将村域内违规的各类搭建棚逐一拆除,使村庄整齐划一。目前共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 150 余人次,整治卫生死角 50 余处,清理垃圾 350 余吨,清理花坛约 1800 米,清理沟渠 1500 米,拆除废弃畜圈及旱厕 15 处。

杨国栋说,和美乡村建设,除了宜居,还得宜业。经实地调研,计划在杏胡台村八亩湾片区种植 300 亩五叶艾草,并建设五叶艾草加工厂,生产初级原材料艾绒,向第三方厂家进行供货,预计销售额可达 40 万元,剩余原材料进行二次粗加工,带动辖区 392 户、445 人就业,通过开展小作坊,生产香囊、泡脚包、枕头等生活用品及装饰品,预计每人每年增收 1200 元,以此为基础,逐年提高辖区村民收入。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董永前 文 / 图

相关标签

王立 宁静 美丽乡村 基础设施 生态环境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