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农业大学、贵州省科学院充分发挥智力优势、专业特长,助力菊花、橘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落地麻江,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了科技推动产业富民、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良好局面。
在麻江县金竹街道仙坝村坝寨组的林地里,由贵州省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共建的林下特色食用菌基地已经完成除草、整地,来自省科学院的研究员正在开展仿生态林下鹿茸菇的种植培训,指导村民们有序开展脱袋、搬运、整理、覆土等作业。
鹿茸菇是一种食药兼用的食用菌新品种,近年来,林下仿生态栽培的鹿茸菇,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批发价格可达 15 元每斤。
相比其他菌类,鹿茸菇的栽培难度较高,菌丝发菌较慢、成活较迟,易发生有害菌污染。为克服种植难题,贵州科学院与南京农业大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菌棒和旧菌棒联合栽培法,种出的鹿茸菇可实现亩产 3000 斤以上。
" 这个方法有两个的优点,第一是它的成本低,第二就是它的出菇的周期短,十天半个月之后它就可以出菇。" 贵州省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王晶介绍道。
据介绍,该林下特色食用菌基地将交由仙坝村合作社统一管理,南京农业大学和贵州省科学院进行全程技术指导,预计可实现年产值 15 万元。
" 为了让鹿茸菇产业在仙坝做起来,产生效益,村两委积极协调林地,接通水电等基础设施,选派了 5 名懂农业、懂技术的人员专门管护。后续管护中,将继续与老师保持联系,与合作社管护好鹿茸菇生长。" 金竹街道仙坝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泽说。(杨霞 李莎)
编辑 曾黎 /编审 段筠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