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难适应,也得接受,为期八天的中秋国庆双节假期结束了。
相信出去旅游的朋友们,都在 " 人从众 " 的景点中体验到了 " 不太累 " 的旅游体验,毕竟很多时候 " 三分钟只能走 2 步 "。几乎遍地,都在流传 " 这里有一亿人 " 的笑话,那么到底有多少人参与了这次出行大潮?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在中秋节、国庆节假期 8 天中:
国内旅游出游人数 8.26 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 71.3%,按可比口径较 2019 年增长 4.1%;
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7534.3 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 129.5%,按可比口径较 2019 年增长 1.5%。
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两个指标均超过 2019 年同期,说明人们的出游热情已经恢复到略高于疫情前的水平。
然而仔细对比人均的消费金额,不难发现,其实是花的比以前少了,如果再将机票、住宿的涨幅考虑在内,实际在当地的旅游消费可以说是明显下降的。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 从游客平均出游距离、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径、旅游消费结构、自驾游比重,以及游客满意度等微观结构性指标来看,旅游经济开始步入市场内生和创新驱动的新常态,稳步转入理性繁荣的新阶段 "。
似乎一旦出现了消费水平降低的情况,总是会联想到 " 消费降级 " 概念,而这次用来形容的 " 理性繁荣 " 和它又有什么区别呢?
住宿 " 刺客 "
被 " 憋疯了 " 的酒店行业为了这个双节假期早早开始蓄势待发,颇有一副 "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 的气势。
从 8 月初开始,热搜上就频繁出现,诸如 " 北京一酒店楼梯间房国庆 650 元每天 "、" 国庆期间 61 元酒店涨到 721 元 "、" 680 元民宿被平台悄悄调成国庆 2780 元 " 等与酒店相关的话题,引发热议。
据 " 去哪儿 " 旅游预订平台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15 日,国内热门酒店预订量相比 2019 年同期增长 514%。
10 月 6 日,携程发布《中秋国庆旅游总结报告》。报告显示,在这个假期内,国内民宿订单同比增长超 2 倍。此前,途家民宿在 9 月 22 日发布的《2023 十一民宿出游预测报告》中显示,热门城市民宿平均间夜价格达到 565 元,同比 2019 年增长两成。
客观上看,是旅游市场的快速复苏,引发了酒店行业的供需不匹配,造成了热门地区的价格波动明显,包括酒店价格有淡旺季之分,这点并非是消费者不能接受的。
然而今年出现的整体大幅抬价、部分商家砍单违约,将旅游收入的大头卷进了住宿项目,不仅影响了消费者体验,也降低旅游人群在其他消费项目上的支出预算。
怎么玩?试试 " 3C "
如何才能玩得充实又省钱?
不妨试试 " 3C " 旅游,即都市游(Citywalk)、乡村游(Countryside Tourism)和文旅融合(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都市游,顾名思义,即在城市中穿行,游览沿途所见的城市内街景建筑、自然景观、餐饮娱乐、购物中心等都市风采。
在今年夏天 Citywalk 的概念就已盛行,携程数据显示,假期期间,Citywalk 搜索量同比增长 7 倍多,成为假期出游的新热点。
携程热点榜推荐的路线,包括天津海河沿线、沈阳欧洲风情街、上海徐汇滨江大道、北京胡同赏秋、广州老西关等。不妨找个机会,换个城市尝试一下新路线。
乡村游,则是延续了暑期游的高速增长。依托青山绿水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当红综艺带动,在假期期间,全国乡村游酒店订单同比增长近 1 倍,对比 2019 年同期增长 4 倍多。
值得关注的是,乡村游人群中 90 后占比达到了 30%,成为了增长最快的消费人群。年轻人对乡村生活的观念转变将成为乡村建设的增长潜力。
文旅融合则是在旅游基础上附加了音乐节、博物馆、美食、实景演出等项目,将旅游慢下来,沉浸式体验文化项目。
携程数据显示,国庆黄金周期间,音乐节、演出等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分别增长 4 倍多、3 倍多;热门演出有黄帝千古情、杭州宋城、广州长隆国际大马戏、红楼梦 · 戏剧幻城、《长恨歌》等。
博物馆已成为旅游新网红。在假期开始前,多地地方博物馆如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等参观预约系统均显示,假期前五天已无名额或名额紧张。
当前的博物馆不仅有丰富的文物,科技进步带来的视听体验也与时俱进。例如声光电场景设置、触控交互技术、AI 人像处理等现代科技手段,让历史和文化 " 动起来,活起来 ",寓教于乐。
如此一番深度的 " 3C " 游玩下来,对游客来说,除了需要提前安排行程、预约抢票,似乎也不怎么花钱,而实际上是当地政府的建设投入,替大家 " 买单了 "。
尾声
出行、住宿这些硬性支出的成本不降反升,同时观光项目的钱省下来了,综合来看,钱是花少了,可是旅游体验可没有降低水平,这就和 " 消费降级 " 的概念不一样了。
理性繁荣的背后,可能更多是经历了三年不便出行之后,人们更加珍惜每次出行的机会,并努力在旅行中感受生活的意义。
相比于到某地打卡式的虚荣玩法,将消费花在体验当地文化和生活氛围上,既有效省钱,又多了一段难忘的回忆,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做些微不足道的贡献。
相比于朋友圈的精修图,绘声绘色的所见所闻和旅行小故事,对传播当地旅游形象,更具感染力。" 理性繁荣 ",用得贴切。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