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10-10
多人误食毒野生菌送医,专家提醒市民不采不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杨璞 记者 刘峻)近来由于雨水充沛,空气湿润,南京不少地方的各种菌类蘑菇纷纷破土而出,纤美可爱的外表吸引了不少喜欢野味的市民。近日,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收治了多起误食毒野生菌的中毒病例,年龄最大的 83 岁,最小的 23 岁。该科专家紧急提醒:路边及山野间的野生菌类不要随意采摘进食,以免误食危及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误食毒野生菌患者多为女性,症状多为呕吐腹痛和腹泻

" 晚上吃了自己采集的野生菌,没多久开始呕吐,至少吐了十几次,还有腹泻的症状,早知道就不吃这种东西了!"10 月 9 日晚上 8 点多,市民王女士拖着虚弱的身躯来到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就诊,经过救治,虽然最终康复出院,但是想起自己患病的情形依然心有余悸。

" 最近因为雨水较多,一些菌类如雨后春笋般长出来,不少爱吃野味的市民会采摘一些回家,但是并不知道自己采摘的菌类是否有毒。这些中毒的患者主要症状大多是呕吐、腹痛、腹泻。"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吴炜炜告诉记者," 从今年 8 月开始,该科陆续收治了 16 例误食毒野生菌出现中毒症状的患者,值得注意的是,只有一例是男性,其余都是女性患者。"

中毒症状类似 " 肠胃炎 ",就诊时告知既往史很重要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主任杨润华介绍,误食毒野生菌的患者出现中毒症状的时间有所不同,有的是食用后两小时左右,有的则是 6 小时甚至 24 小时后才会出现,主要伴有腹部绞痛、反复呕吐以及重度脱水性腹泻等。有些潜伏期长的中毒者会误以为自己只是患上了 " 肠胃炎 "。如果延误诊疗,轻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重者可能会器官衰竭、休克直至死亡。

杨润华提醒,患者就诊时告诉自己的既往史非常重要,比有无吃野生菌类等,有助于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做出准确判断。不同种类的毒蘑菇中毒症状不一样,胃肠炎型是最常见的中毒类型,此外还有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等 6 种类型。

自我鉴别非常困难,不采不吃保平安

目前我国已知的毒蘑菇有 43 多种。由于野生蘑菇的形态多种多样,非专业人员仅凭经验,靠形态、气味、颜色等特征来辨识非常困难。

专家提醒,尽量不要在雨后采摘野外的蘑菇等野生菌类,不要认为烹饪就能解除毒性,一旦出现中毒情况,请及早就医!

(校对 季林巧)

相关标签

腹泻 腹痛 肠胃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