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区农大社区住户张秀茹老人,84 岁,平常一个人在家,该社区青年志愿者潘天福等几位小伙子登门为老人搞卫生、擦玻璃,大家说:" 老人向社区提出要求后,我们接到任务就来帮帮老人,干点力所能及的活,累不着。"
安宁区银滩路街道农大社区开设了一个 " 民情面对面、解困心贴心 " 服务热线,主要针对 " 一老一小 ",做实落细网格,帮助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事。该社区党总支书记王琛琛介绍说,农大社区组建了 5 支服务队,收集办理网格内的各类事件,目前办结了 594 件。
据介绍,该社区将辖区 2094 户居民和 21000 名大学生信息,划分为 4 个家属区网格和 1 个专属网格,分楼栋、分单元进行登记,摸排每一户的情况,组建了 5 支服务队,每队由一名专职网格员 +25 名辅助网格员组成,及时发现社区治理盲点,协助解决群众烦心事。这样一来,还吸纳到 268 名大学生志愿者、36 名物业人员、11 名新业态新就业人员踊跃加入,成为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力军。
围绕针头线脑事 设立认领新机制
该辖区住户贾德元是一位 85 岁高龄的老人,头疼脑热是常见的事。老人腿脚不便,社区志愿小分队队员按时按点为老人跑腿买药,一次都不曾耽搁。开展 " 微心愿认领 " 等志愿服务,该社区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寻找 " 爱心爸爸 ",热心人争相 " 竞标 ",生活上照料,精神上鼓励,耐心地陪伴孩子中考,让孩子魏晓琪顺利考入了理想高中。
该社区志愿服务队队长李月瑞说,社区建立重点群体 "1+1+1" 帮扶机制,由 1 名社区工作者、1 名党员志愿者和 1 名青年志愿者组成帮扶队伍,为辖区 7 名特殊群体开展上门帮扶。强化志愿服务,连日来,该社区开展 " 公益服务一小时 " 等志愿服务,200 余名大学生志愿者组建政策宣讲、法律援助、便民爱心等 12 支志愿服务团队,开展 " 银龄计划 "" 助残扶困 " 等公益服务 14 次。通过开展 " 民情面对面 " 活动,征集辖区居民的需求,先后解决了双职工家庭暑假学生 " 看护难 "、为老年人联系义诊进小区等民生问题 12 件。
农大家属院内住宅楼,多为老旧建筑,基础设施较差,居民出行道路坑洼、雨天漏水、冬天不暖,为了彻底解决这些难题,该社区征集居民调查问卷 872 份,组织召开居民议事协商会 2 次,召开学校及相关单位座谈会 3 次,顺利推进 16 栋家属楼重铺路面、防水层、外墙保温、门禁安装等改造,解决了小区设施老、隐患大等 " 老大难 " 问题。及时排除了架空线缆、楼道杂物堆放、水网管线破损等扰民问题 24 件。汇聚民智,该社区还组织召开 " 小区环境治理 " 专题协商议事会,增加植被覆盖率,种植绿化带 300 平方米,增设水池景观 1 处,让老旧小区增颜值。
征集一张需求单 咋办群众说了算
这个社区的双职工家庭多,暑假里,社区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左邻右舍把孩子 " 托管 " 起来,欢声笑语里,度过了每个愉快的一天。
农大社区工作人员梁娟介绍说,借助高校资源丰富的优势,社区邀请大学生志愿者和辖区儿童开展 " 巧手画扇面、七彩绘童年 " 暑期手工创作活动,让孩子们欢快来 " 课堂 ",让孩子父母们安心去上班。
为发挥共驻共建单位资源优势,该社区召开党建联席会议、" 大党委 " 联席会议、" 民情面对面 " 居民意见征集会等会议,多方听取居民意见,协商讨论辖区家长暑假孩子看护难、社区老人看病不方便、退休老教师丰富老年生活等难题,多次与居民协商沟通,共商能够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开展 " 巧手画扇面、七彩绘童年 " 暑期手工创作、" 民情面对面,医心为健康 " 义诊活动,丰富辖区居民文化生活,形成 " 项目清单 ",一件件落实。
该社区党总支副书记许甜甜介绍,搭建社区 " 大党委 " 平台,该社区与高校各院系签订共建协议 5 份,梳理 " 资源清单 "15 条,征集 " 需求清单 "12 条,达成 " 项目清单 "5 项。组织院系 497 名党员 " 双报到、双服务 ",通过 " 民情面对面 " 载体为群众办实事,要将居民的 " 需求单 " 化为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 " 履职单 "。
据介绍,自 " 民情面对面 " 机制建立以来,该社区通过入户走访和座谈交流等方式,办好群众 " 关键小事 " 和解决群众 " 心头大事 ",并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群众充分参与决策,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农大社区 " 大党委 " 成员单位组成的 " 民情联络员 " 队伍在日常访民情中,收到许多在小区纳凉的老年人反映血糖血压高,自己没有测量设备这一情况,社区联合 " 大党委 " 成员单位在小区开展 " 民情面对面,医心为健康 " 义诊活动,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医疗服务。义诊结束之后,该社区工作人员还把老年人提出的各类需求认真记录,形成台账,要拿出来解决方案,规定办理时限,想方设法解决。
背靠校园好读书 青春力量来相伴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农大社区与驻地高校着力创建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 " 高校 " 模式,汇聚青春力量,共建美好家园。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党群服务、志愿活动、共建家园等社区综合事务,促进青春力量延伸到社会治理的 " 神经末梢 ",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强劲的生机活力。
大学生活力四射,该社区积极组织党员志愿者和大学生进社区,开展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为民服务,广泛开展文明交通、植树种绿、保护母亲河等志愿活动。以在校大学生党员为骨干,组建家电维修、法律援助、爱心家教等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定期到社区开展 " 关爱空巢老人 "" 助残扶困 " 等公益服务。
校地联合组建声乐、舞蹈、书画等文体团队,高校教师、大学生社团常态化走进社区,举办国学文化、健康养生等知识讲座,推动先进文化进社区。逢年过节,联办 " 我们的节日 ",以 " 情暖邻里 "" 民族团结 "" 创建文明城市 " 等内容为主题,联合开展慰问帮扶、文艺助演、卫生清扫等主题活动。
前不久,甘肃农业大学教授走进赵家二沟调研考察,对桃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在农业示范园进行科研实验,主动帮助解决桃树种植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据介绍,高校 17 个院系党组织,与银滩路街道 10 个社区结对共建,建立 " 共享专家智库 ",开设 " 先锋讲堂 ",让高校教师特别是 " 双报到 " 党员教师发挥才智优势。
刚刚过去的 9 月份,由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等联合主办的 " 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3)" 发布,全国 100 份案例中,我市安宁区农大社区选送的《以社区为基本场域 ,凝聚青春力量,构建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 " 高校 " 模式》榜上有名。王琛琛说:" 充分发挥网格员、大学生的作用,把社区全方位工作,从原来的一根针,变成一张网,网住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努力变群众急难愁盼为幸福清单。"
记者手记
好服务品牌值得点赞
以党建引领赋能基层治理,安宁区农大社区紧盯群众急难愁盼事,创新建立 " 民情面对面 " 载体,在深入了解民情民意的基础上,为辖区居民解决热点难点问题,逐渐形成了该社区党建工作的一张品牌。
通过这个品牌件件落实,确保问题解决到位,由此开通社区基层治理的 " 民情直通车 ",架起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 " 连心桥 "。走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事,精准服务群众的需求,让居民生活更舒心、党群服务更温暖、邻里关系更和谐。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种 " 变被动为主动,变上访为下访 " 的服务创新,值得点赞叫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旭永 文 / 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