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安生几天
咋又" 烧 "起来了??
▲图源:小红书用户 " 喬冉儿 er "
一进医院
又是人人从从众众叕叕
输液的娃挤满医院
逼得各路家长显神通
▲图源:小红书用户 " 吕 * "
还有的娃
一不小心就成了" 白 "肺
▲图源:soogif
昨天,作为罪魁祸首的
支原体肺炎冲上了热搜
▽
这病啥来头啊?
听说看门诊吃药住院一条龙
才搞得定?
01
支原体是啥?
支原体肺炎又是啥病?
支原体,是细菌、病毒之外的一种微生物病原体。
儿科医生所说的 " 支原体 ",通常是指肺炎支原体。它的 " 个头 " 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直径为 2~5 微米。
75% 酒精和含氯消毒剂(如 84 消毒液)均可以杀灭肺炎支原体。
感染肺炎支原体,严重的话,可能导致孩子患上支原体肺炎。
有些支原体肺炎孩子,甚至会出现" 白 " 肺。
这是因为,肺炎支原体会在人体内激发出人体的免疫反应。从患者胸片,可以看到范围大小不等 " 白 " 肺的地方。
这不是说那里全是 " 支原体 ",而主要是支原体激发出的免疫损伤、炎症浸润。
可以说,支原体肺炎是感染 + 免疫反应引起的肺炎。
▲肺炎支原体感染(图源:腾讯医典)
02
肺炎支原体,是怎么被传播的?
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直接接触传播。
患者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口鼻咽分泌物,均可携带致病病原体。近距离接触或者吸入气溶胶,就可能 " 中招 "。
感染肺炎支原体后,潜伏期有 1~3 周。
但是,在发病前的 2~8 天,也就是在潜伏期内,患者也可 " 排毒 "。急性发作期,就更不用说了。
▲图源:图虫创意
03
肺炎支原体
是最近 " 上新 " 的病原体吗?
不是!
支原体是常见的病原体。
在广东,每年 6 至 10 月,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对高发。现在,已进入高发期,支原体感染率明显升高。
儿童青少年,是肺炎支原体的易感人群。
目前,来医院就诊的支原体感染患儿,大多在 4 岁以上,以幼儿园、小学年龄段的孩子为主。
而且,往往一人 " 中招 ",全班 " 放倒 "。
04
肺炎支原体感染,就会得肺炎?
虽然有些绕口,但是:
肺炎支原体感染 ≠ 支原体肺炎。
部分患者感染后,没有任何症状,或是只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类似于感冒,可以自愈。
当然,多数支原体感染的孩子,会出现发热(中高热为主)、咳嗽(阵发性干咳,咳嗽剧烈),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
▲肺炎支原体感染症状(图源:见水印)
有研究数据显示——
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儿童,大约有10%~40% 会发展为肺炎,且多见于 5 岁及以上儿童。
所以,孩子如果反复发高烧(发烧超过 3 天),咳嗽剧烈,最好及时去医院。
家有小宝宝的,尤其要注意:
婴幼儿症状相对较重,可出现喘息或呼吸困难。
发现异常,要第一时间就诊。
提个醒
孩子发烧反复不退,即使没有咳嗽或咳嗽较少,也建议去医院看诊。
这是因为,支原体引起白肺的速度快、时间早,而咳嗽症状往往出现得晚;早期时,甚至有可能医生听诊也听不到肺炎音。
所以,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反复发烧超过四五天的,医生一般会建议拍个胸片,看看有没有肺炎。
▲一名患儿在进行雾化治疗(新华社记者袁全摄)
05
孩子有这些症状,要做哪些检查?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人体会产生针对它的血清抗体,主要有三种:IgM、IgA 和 IgG。
其中,IgM 在感染后 4~6 天即可出现,常被作为近期感染的诊断指标并指导用药。
但是,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有部分感染者的感染指标在正常范围内,支原体抗体尚未出现阳性;部分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能会不产生抗体导致假阴性。
因此,医生需要根据临床表现综合判定。
作为家长,只需要记住两点:
及时就医
孩子持续发热、剧烈咳嗽,要警惕支原体感染的可能,及时就医。
及时复诊
用药后如果疗效欠佳,要尽快到门诊复诊进一步行相关检查,明确有无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可能,联合用药。
06
查出支原体肺炎,要紧吗?
看情况。
轻症者可以居家治疗,中、重度的就要住院(如果发展为 " 白 " 肺,住院时间一般 1~2 周)。
是的,你没看错,支原体肺炎的轻症孩子,居家治疗就可以了。
但居家治疗不可盲目用药——
对付肺炎支原体,大家熟悉的青霉素和头孢等抗生素完全无效。
目前,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因此,如果出现发热伴有剧烈咳嗽,应及时就诊,尽快查明病因,规范治疗。
那么,怎么判断孩子病情轻重呢?
听医生的。
医生会根据小朋友的综合情况来判断。比如,看孩子有没有缺氧症状,有没有气促,进食情况如何,还要从胸片来看炎症累及多少个肺段等等。
总体来说,多数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预后良好。
但少数重症及难治性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可遗留肺结构和/或功能损害,需进行长期随访。
07
预防支原体感染,打啥疫苗管用?
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
而且,感染了肺炎支原体,康复后可能还会再次感染。
要想预防,这几点要做好:
戴口罩
在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须去时要戴好口罩。去过公共场所回家后认真洗手、洗脸,注意手卫生。
勤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应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冲洗 20 秒以上。
多通风
居家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的卫生清洁和空气流通。每天室内开窗通风 2~3 次,每次 20 分钟。
营养均衡
坚持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做好防护
如果家人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家里的小孩是最容易被交叉感染的,建议做好洗手、戴口罩,避免带病照顾小孩。
当然,孩子生病,也要及时就诊。
来源 / 深圳卫健委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