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2023-10-14
【关注】打造生态修复“西安样板”!奏响“生态保护交响曲”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秋日的秦岭山下,

潭峪河畔,

流水潺潺,

水清岸绿,

一幅诗意的田园山水画映入眼帘;

柏油路面平整光洁,

绿植树木宛如一条条 " 绿丝带 " 铺在道路两侧,

一条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

生态廊道初现芳容。

秦岭生态环境越来越美。

潭峪河畔

从 " 脏乱差 " 到 " 洁净美 "

" 环境美化了,设施齐全了,我们住着舒服,游客也喜欢来,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这是鄠邑区石井街道潭峪口村村民的切身感受。而以前,这里的环境脏乱差,乱堆放、乱搭建等现象十分严重。过去,河畔的这条路一下雨就成了泥巴道,村民们怨声载道。2019 年,鄠邑区全面启动峪口峪道综合治理工程,让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充分吸纳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鄠邑区峪口峪道综合治理工程先后投入资金 7.8 亿元,对秦岭鄠邑段大小 15 个峪口峪道,实施 " 净化、硬化、固化、绿化、设施化、美化、标识化、智慧化 " 等 " 八化 " 建设。通过集中开展 " 五乱 " 整治、道路黑化、修复河道、栽植苗木、完善设施、改造小游园、设立标识牌、建设智慧保护站等一系列措施,鄠邑区各峪口峪道的环境整洁了、道路平整了、游客也多起来了,村民们的生态获得感、幸福感随之攀升。

据鄠邑区秦岭保护局工作人员介绍,截至 2023 年上半年,鄠邑区峪口峪道综合治理工程已经完成黑化道路 56.8 公里,建设景观节点 24 处,安装垃圾箱及座椅 150 余个,改造桥梁两座,绿化面积 60 余万平方米,安装摄像头 123 个,改造提升秦岭保护驿站 11 座,同时在沿山各峪口设立智慧化管理站 21 座,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我们将持续推进秦岭区域生态保护修复,让秦岭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活之美。"鄠邑区秦岭保护局局长滑益平说。

无人机视角下的秦岭北麓蓝田县汤峪段,蓝天白云下的巍巍秦岭更显苍翠。

加紧施工

2880 亩荒地将变生态湿地

长安区刘秀村南依秦岭,属于水源涵养区。村西小峪河常年流水,水资源丰富,因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刘秀村是市民游客休闲目的地之一。

10 月 9 日上午,记者在刘秀村区域看到,这里正在进行土地整治及林地地块整理工作。现场一位工作人员说,9 月 3 日,陕西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以下简称 " 秦岭山水项目 ")长安区 EPC 总承包一标段项目启动后,他们便开始进驻施工,预计该工程将于 2024 年 7 月竣工。

据长安区山前中部受损区湿地修复、水源涵养功能提升与土地整治项目相关负责人史涛介绍,刘秀村这里原是一片荒地,本次施工将以近自然的手法,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该项目的实施将修复秦岭山前湿地,净化湿地水质,通过有效提高水源涵养功能,增加蓄水保土能力,可减轻洪涝灾害;通过增加林草面积和质量,会让生态系统稳定性多样性明显提升,最终形成 2880 亩生态湿地。

在位于东堡村的土地综合整治现场,一工作人员操作秸秆机正在对玉米秸秆进行就地处理。" 通过对这 260 多亩土地进行平整,对土壤进行培肥,昔日荒地将变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沃土。"工作人员说,11 月项目完工后,脚下的小土路也将变成 4 米宽的生产路。整治后的土地周边,排污渠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方便农业机械下田作业。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长安区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按进度,长安山水项目预计 10 月底前将完成总体任务的 60%,12 月底完成 85%。2024 年 4 月全面竣工后,长安区将收回撂荒耕地 109.782 公顷,改良耕地 823.63 公顷;修复河道堤岸 4.9 公里,疏浚河道 18.97 公里,边坡修复 5.48 公里;恢复泛洪湿地 43.36 公顷,修复库塘湿地 100.91 公顷,提升各类小微景观湿地 56.11 公顷。随着环境改善,3 至 5 年内将新增野生动物栖息地 5 处,重现野生动物洄游通道连通性、整体性。

深推抓实秦岭生态修复保护,近年来,长安区持续加大绿化力度,不断提升辖区林木覆盖率。2020 年以来,全区累计完成造林绿化任务 3806.2 亩,其中秦岭北麓恢复植被 1000 亩。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高质量发展,长安区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让生态之花在秦岭北麓绽放。

可喜变化

秦岭生态环境由 " 浅绿 " 变 " 深绿 "

" 如今的秦岭就是一片‘绿海’。" 长安区秦保局专职网格员惠小春说,经过日复一日的努力,这几年来,秦岭发生了可喜变化,生态环境越来越美了。据了解,自开启 " 智慧管山 " 新模式后,目前西安市已初步实现秦岭区域 " 空天地人 " 全方位管控。

据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和西安市气象局发布的研究报告,秦岭区域西安段植被指数明显增长,其中 2020 年已达到近 21 年来的最高值,秦岭生态环境已由 " 浅绿 " 变为 " 深绿 "。

伴随西安在秦岭生态保护措施上的一次次 " 重磅加码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秦岭山中,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持续改善,羚牛、林麝、金丝猴、斑羚、黑熊等国家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稳定增长。

据了解,秦岭山水项目生态修复总面积 3.5 万公顷,河道 634 公里。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秦岭山水项目将聚焦秦岭北麓主体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提升、水土保持提升 3 个重点问题,统筹区域内山、水、林、田、湖、草、湿、峪八大生态要素进行修复治理。

通过实施地下水补给、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提升、土地整治与地质环境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以及智慧化管控体系 7 大类重点工程,项目计划完成生态保护修复 35359.88 公顷,完成河道生态修复 634.82 公里;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面积保护率不低于 80%。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市民游客行走在秦岭峪口,看着青山绿水,听着溪水潺潺,头顶蓝天白云,感觉特别惬意 ……这是西安守护绿水青山的缩影,也是西安生动的生态美丽画卷。未来,秦岭北麓绿水青山间将持续奏响 " 生态保护交响曲 ",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 " 西安样板 "。

来源 / 西安日报

相关标签

秦岭 脏乱差 生态环境 统筹 美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