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岁学棋,13 岁成为国际象棋女子特级大师,16 岁成为史上最年轻 " 棋后 ",18 岁入学北大,24 岁赴牛津大学攻读硕士,26 岁成为深圳大学最年轻的正教授 ……
翻开侯逸凡的履历,你会看到一个典型的 " 别人家的孩子 "。
在斩获杭州亚运会国际象棋金牌之后,近日,侯逸凡又有了新的身份——入职北大,成为体育教研部的一名教师。
两进北大、罗德学者、世界 " 棋后 ",还不满 30 岁的侯逸凡,演绎了一段 " 开挂的人生 "。
△侯逸凡
最年轻的 " 棋后 "
侯逸凡出生于江苏兴化,父母都是普通职工——父亲是法院的一名公职人员,母亲是医院的护士,两人都跟体育项目没有太大关系。
一个偶然的机会,侯逸凡接触到了国际象棋,父亲在发现了她的国象天赋之后,决定送她去学棋。刚满 5 岁,侯逸凡师从兴化棋手王宪,开始系统学习国际象棋。当时,学校里开设了国象启蒙课,还举办了校级比赛,侯逸凡当仁不让拿下冠军。
此后,侯逸凡开始参加校外比赛。2001 年 2 月,7 岁的侯逸凡在上海获得李成智杯全国少年儿童国际象棋冠军赛女子 8 岁组慢棋冠军和 10 岁组快棋冠军。两年后,成为国家棋协大师的侯逸凡,参加在希腊雅典举行的世界青少年国际象棋锦标赛,夺得少儿女子 10 岁组冠军,成为中国国际象棋史上年龄最小的世界冠军 ,并获得国际棋联大师称号,是中国年龄最小的国际棋联大师。
各类比赛为侯逸凡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2003 年,她顺利考上国际棋院,受到总教练叶江川的赏识。对弈时,成名已久的国际象棋大师叶江川惊讶地发现,这个 9 岁孩子几乎可以识破他所有的弱点。就这样,侯逸凡被破格提拔为国际象棋国家队最年轻的队员,同年,她就在世青赛 10 岁以下女子锦标赛中获得第一名。
一路从江苏兴化走到北京,侯逸凡一步步迈向更大的舞台。
2010 年世界女子国际象棋锦标赛上,16 岁的侯逸凡登顶,成为史上最年轻的 " 棋后 "。两年后的第十届直布罗陀国际象棋公开赛上,侯逸凡与 7 位男子国际特级大师过招,最终获得亚军,是 10 年来女棋手获得的最高成就。
在这届比赛上,侯逸凡还终结了 " 棋后 " 小波尔加 20 年不败的神话,被不少业内人士评价为 " 划时代的胜利 "。
△侯逸凡
最大胆的决定
" 划时代的胜利 " 的同一年,侯逸凡做了一个震惊国际棋坛的决定:去北大上学。
18 岁,一个棋手最黄金的年龄,侯逸凡决定去上学。
那一年,徘徊在职业棋手和上学之间的侯逸凡,问了自己四个问题——
" 进入高校就读,是不是自己一直希望去完成、去体验的事情?"" 答案是肯定的。"
" 它是否会有可能对你的职业生涯产生影响?"" 也是肯定的。"
" 这个潜在影响可能出现的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就是竞技成绩受到影响,并且可能下滑。"
" 假设这种情况发生,自己到底能不能够接受这样一个结果,以及接受这个结果之后自己还有没有能力去改变它? "" 首先我是可以接受这个结果的。而且我觉得自己还是有一定的信心,如果我真想回来,我仍然可以 …… 那么,为什么不去试呢?"
尝试的结果,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多了一名新生。
如果你以为侯逸凡去北大只是为了去镀一层金、去拿一个北大的毕业证书,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在北大,侯逸凡两次获得本科生学科考核第一,毕业时,申请到 " 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 " ——罗德奖学金,并以罗德学者身份进入牛津大学攻读硕士。罗德奖学金被称为史上最难申请的奖学金,每年申请者超过 1.2 万名,最终只有 83 人能脱颖而出,录取率仅 0.7%。
上学的同时,在棋坛,侯逸凡也没有因为学业耽误夺冠,2011 年、2013 年和 2016 年,侯逸凡又三次夺得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成为国际象棋史上最年轻的 " 四冠棋后 "。2017 年,侯逸凡在第 50 届比尔国际象棋节特级大师组比赛中,战胜多位男子特级大师并夺冠,成为该赛事历史上首位夺得特级大师组冠军的女棋手。
△侯逸凡在杭州亚运会上斩获金牌
最年轻的正教授
求学北大和牛津,让侯逸凡的眼界变得更宽广了。
在牛津大学攻读硕士时,侯逸凡印象最深的是:" 许多人一直保有一种充满求知欲的状态,对生活充满了热情跟好奇心 "。
经常有人会问侯逸凡,会不会后悔去上大学?如果在国际象棋领域投入更多精力,她应该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侯逸凡的回答是:" 我没有对国际象棋感到过倦怠,但一路走来,我发现更多有意义的事,从这些事物里,我获得一股新的能量,反倒让我重新看待国象。"
现实生活中,人生不是一盘需要争输赢的棋局,相反,每一步都各有深意。
就是在这种心态的引导下,2020 年,26 岁的侯逸凡接过深圳大学的聘任书,成为该校最年轻的正教授。
从牛津完成学业后,侯逸凡回国去深圳参加比赛,与深圳棋院院长、亚洲第一位女子特级大师刘适兰探讨起高校的国象发展。刘适兰积极鼓励侯逸凡到深圳大学工作,并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就任深圳大学教授让侯逸凡倍感新鲜," 我自己的状态是对生活怀有一颗好奇之心,愿意去探索不同的事情,这也体现在我的职业选择和规划上。" 侯逸凡说,在深造之前,自己也一直对教育领域非常感兴趣,并且希望探索体教融合的道路,尤其是把教育跟国际象棋相结合,八年来的求学经历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侯逸凡参加杭州亚运会
侯逸凡做老师,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推广国际象棋,让更多学生了解、热爱这门逻辑精密而富有魅力的运动。她非常期待有更多新人在赛场上为中国获得荣誉:" 我很开心看到亚洲国际象棋的进步,更开心看到中国国际象棋的进步。"
如今,侯逸凡正式入职北大,成为体育教研部的一名教师,又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
现代快报 + 记者 王卫
图片来源:新华社
(校对 张红霞 编辑 蒋文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