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脉 2023-10-18
藏在南京城的“大宅门”,你知道几个?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yule1.html

 

前段时间,传奇导演郭宝昌去世的消息,刷屏全网。

由他编剧及导演的《大宅门》,曾影响了一代观众,是当之无愧的国产剧巅峰。

在社交媒体上,各路网友纷纷表示缅怀:" 传奇人生终落幕,世上再无大宅门。"

△ 传奇导演郭宝昌

" 大宅门 "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深宅大院、高门大户,风风雨雨中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兴衰。

就这个意义说,南京也有很多 " 大宅门 "。

不同于电视剧中的白家,出身商贾,南京的这些家族多以诗书继世。

文脉君不多废话,今天带着大家一起打卡,那些藏在南京城里的 " 大宅门 "。

△ 《大宅门》官方海报

王家大宅门

今秦淮河畔乌衣巷一带

" 旧时王谢堂前燕。" 刘禹锡写的诗大家都熟。

老王家的阔,毋需多言。

不过,严格说起来,老王家不算老南京,山东琅琊搬过来的。

魏晋南北朝,你懂的,战乱频发,中原地区打得支离破碎。

还是老王家 " 话事人 " 王导、王敦哥俩有眼光,强烈要求皇帝司马睿搬家。

司马睿耳朵根子也软,一个字:" 搬!"

于是,包括老王家在内,很多扎根中原的世家大族,都举宗南迁。

△ 《江苏文库 · 史料编》中的《六朝事迹编类》记载了司马睿南渡的见闻

事实证明,这次搬家搬对了。

王导主内,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

王敦主外,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后又坐镇荆州,控制建康。

东晋王朝不仅站稳了脚跟,老王家的声望在随后的日子里达到顶点。

所以就有了 " 王与马,共天下 " 这一说。

△ 据记载,王导墓的旧址在今清凉山一带,而今已无迹可寻

到了下一辈,王导的堂侄又是个大人物。谁?" 书圣 " 王羲之。

老王家在书法领域的贡献无人可比,尤其是王羲之和他家 " 小七子 " 王献之,被世人并称为 " 二王 "。

即使你从不关注,也一定听过这个书法世家里,父子争胜,兄弟竞较,夫妻比试,姻亲相学的 " 八卦 "。

没办法,人红是非多。

△ 王羲之

再往后,虽然社会更替,老王家依然是枝繁叶茂。

像王僧虔,王羲之的族孙,书承祖法, 丰厚淳朴而有骨力。王僧虔二十岁时,很擅长隶书。宋文帝赞赏有加。

还比如,王法极,也就是大家知道的智永和尚,他是王羲之七世孙。他留下的 " 永字八法 ",至今影响巨大。

到了隋唐时期,琅琊王氏依然出现了大量的朝廷要员、文人才子,世禄不替。

谢家大宅门

今秦淮河畔乌衣巷一带

聊完老王家,再聊聊老谢家。当初两家房子买在一块,都在乌衣巷附近,秦淮河边上。

跟老王家一样,谢家也有个话事人——谢安。

谢安打仗有一套。

383 年,苻坚起兵南下,一路打到了淝水。

淝水在哪?安徽寿县东南,到南京也就二百公里。

用今天的话来说," 一脚油门的事儿 "。但谢安在,苻坚这脚油门踩不下去。

淝水之战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东晋不仅打赢了兵力十倍于自己的前秦,还收回了黄河以南大片故土。

△ 王导谢安纪念馆

打赢了时,人家给谢安报信。谢安 " 偶像包袱 " 不能丢,来了句:" 小儿辈大破贼。"

听起来好像有点装,但其实没毛病。

前线打仗的,是他侄子谢玄。谢玄还有个会写诗的孙子," 山水诗派鼻祖 " 谢灵运。

谢玄是个 " 猛人 ",但同辈人里,有个人比他还 " 猛 "。不管三军之中多么威风,回到家,谢玄还是得毕恭毕敬叫声姐。

这个人就是有 " 咏絮之才 " 的谢道韫。

谢道韫不仅名动老谢家,同样震撼了老王家。

那一年,她嫁给了王凝之。有回,她碰到小叔子王献之跟客人谈玄辩论,结果弄得理屈词穷,很没面子。

她亲自下场," 申献之前议 ",怼得客人没了脾气。相当 " 剽悍 "。

△ 谢道韫

不过宋文帝时期出了个幺蛾子——范晔谋反案。搞得老谢家好几位,被杀的被杀,被流放的流放。

" 小谢 " 谢脁一出生,面对的就是家族衰败的问题。

到了要结婚的年龄,他只能娶浔阳郡公王敬则的女儿。遥想当年,他爹娶的可是宋文帝的掌上明珠。

这段婚姻也挺糟心的,让人嚼舌根嚼了千百年,不细聊了。

徐家大宅门

今夫子庙西,瞻园一带

离着王、谢家不远,夫子庙往西走就是瞻园。楼榭亭台,小桥流水,深院回廊 …… 这里以前是老徐家的宅子。

徐达是朱元璋的 " 小伙伴 ",穿一条裤子打天下的。虽然出身寒苦,但是徐达其人做派却很内敛,不张扬。

朱元璋这么评价这位老战友," 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也许就是这种个性,让老徐家的荣兴,几乎贯穿整个大明朝。

△ 徐达

比如,徐达的大女儿就很文静,平时爱就看个书什么的,后来也是朱元璋赐婚,她嫁给了还是燕王的朱棣。

后面就有意思了。靖难了,朱棣反了。徐家的儿女们开始生死抉择。

大姐肯定是帮大姐夫的,这个没得说。

大哥徐辉祖比较有血性,率兵抵抗,最后遭革爵幽禁而死。

还有就是老三徐增寿,他是帮朱棣的,赶着在报信的途中,被建文帝杀掉了。

等到燕王做了皇帝之后,徐家的大姐成为了仁孝皇后。大哥徐辉祖之子徐钦承袭魏国公爵位。老三徐增寿被追封为武阳侯,谥 " 忠湣 ",后进封定国公。

于是,明朝独一无二的 " 一门二公 " 诞生。

瞻园景虽好,徐达却没有享受过,毕竟是 " 苦出身 " 会节俭,明代初期又财政吃紧,不许私搭乱建。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徐达住得都挺寒碜。一度,朱元璋还要把自己的老房子让给他。

不过这个局面在明朝中后期改变了,兴建园林蔚然成风。

徐天赐是第五世魏国公徐俌最爱的小儿子,他在王府东面靠近城区的一块地造了个 " 东园 "。

这里是仁孝皇后赐给徐家的菜圃,也就是现在白鹭洲公园一带。

△ 《江苏文库 · 史料编》中的《莫愁湖风雅集》,也有徐达的珍贵画像

而到了徐达的七世孙、太子太保徐鹏举,凭借家族名望和雄厚财力从全国各地采购假山石、木材、花卉等名贵之物,建造瞻园。

瞻园建成之后又经过徐氏八世、九世的精打细磨,成了当年南京城最负盛名的宅邸和私家花园。

当然,老徐家的园子多了去了,据明代王世贞《游金陵诸园记》中,徐氏家族园林足足有 11 座!

曹家大宅门

今利济巷至碑亭巷之间

其实说起南京的大宅门,多数人第一反应肯定是曹家。

老曹家三代执掌江宁织造 60 多年,吃过见过,没有这段经历,曹雪芹哪里写得出《红楼梦》的贵气逼人。

而历史上的江宁织造府,东起利济巷,南临太平南路,西至碑亭巷,北对长江路两江总督府。

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其中有四次以江宁织造府为行宫。

△ 曹雪芹

老曹家搬到南京,是 1663 年的事,当时由曹雪芹的曾祖曹玺领头,全家迁居江南。

曹玺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曹寅。

走 " 老钱风 " 的曹寅,文化修养自然不俗,特别是艺术方面造诣很深。有一次为了迎接圣驾南巡,他特地创作了一曲《太平乐事》。

曹寅可不是玩票。洪昇够权威吧,连他夸曹寅写的:" 传神写景,文思焕然,诙谐笑语,奕奕生动。"

除此之外,他还自组戏班,搭建曹府戏苑。

《苏州戏曲志》记载:" 曹寅熟悉昆曲,并备有伶人、曲师俱全的家班,其规模之大,为江南第一。"

关于曹家败落的说法很多,比如当年胡适觉得,老曹家是 " 坐吃山空 " 的。而周汝昌认为,应该是 " 横罹逆褐 ",受到了雍正打击。《永宪录续编》的说法,是经济问题,江宁织造出现了 " 亏空 "……

反正,老曹家不得不搬离南京城。

曹雪芹人到中年,住在北京西郊的小村子里," 举家食粥酒常赊 ",每日勉强度日。

那本旷世巨著《红楼梦》,就是在饥寒交迫中写就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相传,有一年除夕,曹雪芹的幼子夭殇,他也感伤成疾,最后含恨而逝。

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

藏在这座城市里的 " 大宅门 "

远不只有这些

漫步巷陌,不意间就能发现

一个家族传奇

一个时代的变迁

文 | 现代快报 + 记者 王子扬

图 | 部分图片来自官方海报、快报资料图、视觉中国

相关标签

大宅门 南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