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号跨海成功,到山东了!""5 号进江苏了,可能要在连云港住一宿。""5 号快到南京了吧?"…… 近日,南京鸟友群里持续更新着 5 号的最新消息。鸟友们所说的 "5 号 " 是一只黑鸢,今年 4 月,它背着 GPS" 小书包 " 于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的北门湖放归自然。在回归自然的这半年里,它单程飞行超过 3000 公里,赶在夏季迁徙到了俄罗斯远东地区。随着气温降低,它再次迁徙,于 10 月 17 日到达南京,完成了一场跨越 6000 公里的久别重逢。
为什么背上 " 小书包 "?
今年 3 月份,市民发现一只落入长江的黑鸢,经过救援后被送至红山森林动物园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经过初步检查,工作人员判断这是一只尚未成年的亚成体,并无外伤,推测可能由于体力不支导致落水。
△ " 黑鸢 5 号 " 放归现场 红山森林动物园供图
在救护中心,经过工作人员 30 多天的专业养护,落水黑鸢体重增长,体能、飞羽等各项指标均符合了放归条件。4 月 24 日南京市爱鸟周活动当日,在众多参与者的见证下,这只黑鸢背上 GPS" 小书包 ",于园区北门湖放归自然。
△给黑鸢佩戴 GPS" 小书包 " 红山森林动物园供图
在此之前,救护中心已经放归了四只配有定位器的黑鸢,于是这只被命名为 " 黑鸢 5 号 "。
黑鸢就是南京人熟悉的 " 老鹰 ",它的尾羽中央向内凹,像个 " 鱼尾巴 ",翅膀下还有显著的白色斑块,别看它长得不算凶猛,却是实实在在的猛禽。数只黑鸢或俯冲掠过江面,或飘然翱翔于天空,是南京江畔最常见的风景。
虽然黑鸢在江边一年四季都能见到,看起来像是南京的留鸟,它是否会迁徙?会选择何处繁殖?工作人员期待 GPS" 小书包 " 能给出答案。
飞行 " 差生 " 跨越山海
在放归之前,为了使救助的黑鸢更好地适应野外生活,工作人员会在放归笼用人工驱赶的方式锻炼它们的飞行能力,相较于其他被救助的黑鸢," 黑鸢 5 号 " 的飞行能力明显较弱,总是飞得很慢且无力。
可没成想,其他 4 只黑鸢放归后始终在南京周边活动,尤其在沿江湿地以及森林、农田等地频繁活动。而这个飞行 " 差生 ",竟然赶在夏季迁徙到了俄罗斯远东地区,成为 " 小书包 " 编队中唯一一只远程迁徙的个体。
迁徙的候鸟会在夏天来临之前飞往高纬度地区繁殖,在秋季从北方的繁殖地迁往南方温暖的越冬地,如此周而复始。根据救助时间判断,南京极有可能是 " 黑鸢 5 号 " 的越冬地,而此次 " 黑鸢 5 号 " 的迁徙的目标,就是返回它的出生地。
在南京城区经过 20 多天的适应和盘旋,5 月 13 日," 黑鸢 5 号 " 一路向北,开始了它的迁徙之旅。
迁徙路遥且艰,面对宽阔的渤海湾," 黑鸢 5 号 " 没有选择在内地绕路,而是直接横跨。由于海面可利用气流较弱,跨海时需要更多振翅飞行。为了尽快到达繁殖地,赢得更多繁殖机会,它愿意以消耗体能为代价。最终," 黑鸢 5 号 " 耗费 8 个小时成功跨海,在葫芦岛沿岸岛屿夜宿。
长途飞行会消耗很多体能,沿途的河流湖泊就成为 " 黑鸢 5 号 " 的 " 加油站 ",例如中俄边界的兴凯湖,是黑龙江流域最大的淡水湖," 黑鸢 5 号 " 选择在此停留半日,觅食补充能量。最终," 黑鸢 5 号 " 在远东地区度过了整个夏天。
跨越 6000 公里的久别重逢
随着气温下降," 黑鸢 5 号 " 又打算迁往南方,寻找温暖的越冬地。10 月 5 日左右,它开始返程,沿乌苏里江流域返回中国东北地区。
东北亚猛禽秋季迁徙绕不过辽东半岛最南端的老铁山。老铁山是通过渤海海峡的最近通道,进入辽东半岛的大量猛禽随着陆地一路南下,在老铁山角汇聚跨海,因此老铁山成为国内秋季观测猛禽最好的地方,这应该也是 5 号返程必经的 " 跨海跳板 "。
江苏观鸟会的 " 辛夷 " 和 " 理想年代 " 两人细心整理了 " 黑鸢 5 号 " 返程的飞行轨迹,将其预计到达的时间告知了正在老铁山观测猛禽的志愿者。10 月 14 日,来自北京的志愿者许哲浩成功拍摄到 " 黑鸢 5 号 " 跨海的照片,消息一经传出就牵动了南京鸟友的心。
因为天气原因,10 月 14 日 " 黑鸢 5 号 " 跨海并未成功,掉头在老铁山夜宿。次日早上,它终于成功跨海,进入山东境内。15 日夜宿黄岛;16 日夜宿宿迁;17 日到达南京,夜宿六合区。跨越山海,漫漫旅途," 黑鸢 5 号 " 已然成为一只历经自然生存考验的强者。
10 月 18 日," 黑鸢 5 号 " 的轨迹继续向南,在八卦洲区域内盘旋。曾经救助过它的工作人员、热心鸟友赶往幕府山,试着寻找它的身影。最终,在幕府山长江观音景区成功见到了这位阔别已久的 " 背包客 ",完成了一场跨越 6000 公里的久别重逢。
现代快报 + 记者 张然 / 文 钱念秋 / 视频
(校对 许元华 编辑 周冬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