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10-20
房伟最新小说集《杭州鲁迅先生》:聚焦文学大师的最后时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日,房伟最新小说集《杭州鲁迅先生》由译林出版社推出。这部作品中,房伟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以真实历史事件为底,自由穿梭于作家与学者身份,间杂史料与推理、穿越与幻想,拼贴起历史、当代与未来元素,以历史狂想与黑色幽默向荒诞虚无、沉闷往复的人生发起总攻,书写关于自我、关于命运、关于未来的另一重想象。

鲁迅、张爱玲、郁达夫、王小波 …… 他们的生与死

房伟的身份是多元的。作为学者、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和《王小波传》作者,他对现当代文学史料熟稔于心、信手拈来;身为 70 后作家,他是茅盾文学新人奖、汪曾祺文学奖、百花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欧阳山文学奖等多种奖项得主,对文学中诸多人事命运的多重可能性充满好奇。

房伟曾看过很多作家的史料,对很多中国现当代作家的死亡问题产生了兴趣。《杭州鲁迅先生》中,大部分作品聚焦文学大师或文学写作者的最后时刻,鲁迅、张爱玲、郁达夫、王小波 …… 他关注文学大师的最后时刻,从中照见文学、历史、政治、巧合乃至身体疾病、精神疾病等对文学个体的影响。

△ 房伟

在《杭州鲁迅先生》中,房伟以作家的敏而多思与学者的辑古探幽,关注处于时代之中作家的 " 行动性 "。在他看来,"(这些作家)他们的死亡事件,深深打上了时代精神的烙印,也表现出独特的中国文学风景与中国现代性经验。‘作家与死亡’的题材,也寄喻着人类利用文字想象自我,探索未知的可能性与限度。当故事逼近死亡,天堂与地狱的对话,仿佛就变成了人类精神至暗时刻的喃喃低语。"

房伟认为作家比一般人敏感,他们隐秘的生命体验与诉说的冲动诉诸文字,就形成了种种 " 可言说 " 与 " 不可言说 " 的故事。" 美国作家欧茨的小说集《狂野之夜!》,就曾写了海明威、狄金森、爱伦坡等五位美国文学大师的最后时刻。"

学者、作家孙郁称:房伟将旧岁的光景撕成碎片,砌成弯曲的时间隧道。折叠的空间流出诡异之潮,拍打着我们木然的神经。鲁迅、郁达夫、张爱玲、王小波等人的影子以另一种方式走进小说,恍然间,梦幻成雨,滋润着曾经干枯的草地。作家邱华栋认为:房伟是一个天生具有复活历史现场和想象未来能力的学者小说家。他生动描绘了鲁迅、郁达夫生死故事的 " 本事 ",还把真实与幻象潜藏在大洪水漶漫后的人工智能地下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后的文明层垒的夹缝中。因此,房伟作为一个奇特的时空穿梭者,有着超越前辈作家的伟大抱负和卓越表现,这本小说集就是明证。

在虚构与纪实之间写出一种 " 力与美 "

《杭州鲁迅先生》收录房伟近些年创作的题材、类型多样的八篇作品,呈现新奇多变的样貌。其中既有幻想色彩的篇章,三百年后地球成为巨型社区后的 " 侧写师遗情录 ";还有当代世景风情,在家中被神秘谋杀的女作家,挣扎在不堪重负的现实与网络世界的女频写手;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房伟的历史系列小说,假冒的杭州鲁迅先生 " 历险记 ",苏门答腊夏天郁达夫意外失踪的秘密;以及历史与现实交汇处,1997 年王小波离世当年的心路历程,偶然发现的作家张某平和某女性读者的 " 寒武纪来信 "……

△ 《杭州鲁迅先生》 房伟 著 译林出版社 2023 年 9 月

房伟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以真实历史事件为底,自由穿梭于作家与学者身份,书写关于自我、关于命运、关于未来的另一重想象。在房伟看来,历史事件中的间隙谜点丛丛却暗藏玄机,借助文学家基于历史事实的合理想象,在小径分岔的路口,历史有了一个更为合理妥帖的结论;有的篇目则充满隐喻的未来狂想,科技发展与道德人伦之间的摩擦和悖论在作品中也展露无遗。

在《外卖员与小说家》里,外卖小哥建民和小说家宇文无量成为私交甚笃的朋友,也是对当代外卖员 " 困在算法里 " 的一种文学回应。小说家和外卖员看似身份、工作相隔甚远,前者可以天马行空足够自由,后者却备受时间空间束缚,这种组合潜在地运行出两种价值的对话与交锋。外面小哥象征算法时代被异化的丧失主体性的人,而小说家则代表着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人格。" 在自我意识与工具理性碰撞之间,小说产生了最具大数据时代气质的张力。" 这也是当下人工智能高度发达、ChatGPT 时代已经来临之际,作家的现实焦虑和对未来科技时代的一种预判。

房伟称这八篇文字," 我希望从不同角度,在文字、历史与未来之间,探索人类与世界的关系,探索人类精神的可能性。在这样想法的鼓动下,我试图写出一种‘力与美’的历史小说。历史的伟大与壮丽,与历史的残忍冷酷,历史丰富的细节与充满想象力的美,这些东西让我着迷。在虚构与纪实之间,我感到了写作的快乐 "。

" 杭州真假鲁迅事件 ",闹剧和悲剧的碰撞

作为《王小波传》作者,房伟对王小波整体创作和个体性格均极为熟稔,其作品中亦充满王小波式的戏谑与夸张,背后则是作者对时代和时代中人处境的理解、同情和反思。

△ 《杭州鲁迅先生》 房伟 著 译林出版社 2023 年 9 月

比如假扮的杭州 " 鲁迅先生 " 的真实心境如何?房伟对那位冒充者很感兴趣,借助《杭州鲁迅先生》发出疑问:" 那个时代的底层小知识分子是怎样的一种生存状态?他与时代是怎样的关系?他们和鲁迅这样的大知识分子,又有着怎样的关联?那种底层生存的知识分子状态,又与当下有着哪些双生性的复杂关联?历史的残酷在于,它只能将一个小人物以丑陋的方式钉在《鲁迅全集》之中,而我想打捞他,让假鲁迅和真鲁迅同处于一个历史关注时空。而鲁迅先生的问题,关乎现代中国的很多关键问题,至今依然对我们有启发。"

在房伟看来,杭州真假鲁迅事件," 既是一场闹剧,又是一场悲剧,普通人在大时代之中挣扎,更多的是顺从欲望的驱使,而鲁迅先生的伟大与孤独也正在于此。鲁迅以自身为柴薪,燃烧自己,照亮了普通人的命运,但他有时并不能很好地被人理解。而‘假鲁迅’的觉醒,也暗示了我的乐观态度,也预示着普通人和鲁迅精神沟通的可能性 "。

有评论家认为:作为王小波的推崇者,房伟的小说语言具有与王小波相近的幽默诙谐风格,《杭州鲁迅先生》中,在 " 我 " 与章谦的对话,以及周预才与梅先生的对话中,常有精彩的语言交锋,碰撞出欢乐的火花。小说从一个戏谑性十足的原型事件衍生,又在作者机智灵动的想象和俏皮诙谐的语言中飞扬,通篇充满幽默诙谐的味道。作为一本 " 想象历史人物的另一种可能 " 的作品,本书还内含著名人物画家周矩敏先生倾情绘制的鲁迅、张爱玲等多张人物彩色插图,与作品中相关人物图文呼应,形象传神,庄谐相济,妙趣横生。

现代快报 + 记者 白雁 / 文 牛华新 / 摄

(校对 许元华 编辑 高霞)

相关标签

鲁迅 文学 杭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