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苏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10 月 22 日,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 " 陕公大学堂 " 系列公益讲座在全国 21 个省市地区同日开讲,西至新疆、东抵上海、北到吉林、南延深圳,各地都唱响了理论的强音,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 " 陕公大学堂 " 在江苏开讲
在北京," 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式现代国家建构 " 主题报告于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开讲,这里是学校命名组建的最初校址,承载着 " 新中国的完全新式的高等教育的起点 " 光荣使命和厚重积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教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十三年,是如何探索形成中国式现代国家建构的基本框架和体制基础,推动着中国向现代国家的体制和秩序转型。
在上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教授为大家带来 " ‘第二个结合’与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 " 主题报告。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初心教室里,气氛热烈、掌声不断。这里曾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此时又重新给予了听众们叩问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陶文昭教授
在江苏,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陶文昭教授在古色古香的江苏省方志馆里,主讲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 ",阐述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充分展现这一思想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
……
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是 1937 年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陕北公学。此次的启动 " 陕公大学堂 " 系列公益讲座,是面向社会各界的理论宣讲活动,聚焦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服务地方发展,致力于打造 " 独树一帜 " 的先锋课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教学平台、各地各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
△ " 陕公大学堂 " 在江苏开讲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指出,必须始终坚持用陕公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发挥学校 " 独树一帜 " 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在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上走前列、当先锋、作表率。始终坚持擦亮 " 陕公大学堂 " 理论宣讲品牌,让专家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启智润心、激扬斗志,形成辐射引领和示范带动效应。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发展真理,同时用实践来实现真理、检验真理,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让课堂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努力做陕公精神的传承者、弘扬者、践行者,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注入澎湃精神动力。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指出," 陕公大学堂 " 系列公益讲座要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作用,以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娓娓道来的生动阐述,让各地各界群众聆听今日中国的奋进声音;同时要汲取当地鲜活的实践经验,下功夫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以更好阐释新时代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
接下来," 陕公大学堂 " 系列公益讲座还将在全国各地持续举办。
赵泽润 / 摄
(校对 胡涛 编辑 张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