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2023-10-23
【财经】供暖季将至 今冬会有气荒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暖冬情况下,今冬明春天然气供需总体宽松。但由于中亚进口管道气的 " 减量 " 风险及极端天气情形,仍有可能出现阶段性供应紧张态势。

10 月 19 日,来自 " 三桶油 " 及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下称国家管网集团)的人士在第五届重庆油气论坛冬季峰会上作出上述判断。

" 三桶油 " 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是中国天然气的主要上游供应商;国家管网集团主要负责全国油气管网的运行调度,油气干线管网及储气调峰等设施的投建运营等。

北京世创能源咨询首席研究员杨建红也在会上作出类似判断。以今年 11-12 月为例,据杨建红团队测算,预计该时段可供应市场的气量约 1057 亿立方米,市场需求量为 1040 亿立方米,加上今年 1-9 月多注入储气库的 30 亿立方米,天然气供需总体处于宽松状态。

但他提醒,2023 年 11 月、2024 年 1 月用气量较大,需提防供应风险。

气温是影响天然气供需平衡的主要因素。

中国气象局公共服务中心首席科学家申彦波在同一会议上介绍,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冬天大概率为暖冬,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其中华北地区气温偏高 1-2 度,南方地区则接近常年。

供暖季需求量同比攀升

多方都预计,相比去年同期,今年供暖季的天然气需求量将呈恢复性增长。各方预测的增幅有所不同,但都在 5% 以上。

中国天然气的消费需求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分别是城市燃气(含居民采暖),占比约 37.5%、工业占比 37.5%、发电占比 16.8%、化肥化工占比 8.2%。国家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副总经理刘志坦在会上提供的数据显示。

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分公司及昆仑能源副总经理武艺预计,今冬明春,城市燃气、交通用气、发电用气、化肥的用气需求都会稳定增长。其中,发电用气的增速尤高。

据他判断,今冬明春局部地区可能出现电力紧张,天然气发电有顶峰发电的增量空间。

同时,宏观经济复苏、南方壁挂炉销售带动城燃用气增长,LNG 重卡用气需求也较大。

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销售管理部副经理张大为提醒,天然气现货价格降低,也会导致用气需求量上升。他指出,一线用气方对价格变化的反应迅速。

多气源供应增长,但进口气存波动风险

国务院网站显示,中国天然气供应主要由国产气(约占 55%)、进口管道气(约占 25%)、进口液化天然气(LNG,长协气和现货气各占 10%)组成。

国家管网集团市场部副总经理杨安预计,今年供暖季国产气的供应量为 970 亿立方米,相比去年同期增加 57 亿立方米,增幅 6%。

其他气源方面,据武艺介绍,进口 LNG 新增履约长协 137 万吨,供应气量预计同比增长 20 亿立方米;受益于中俄东线持续达产,进口管道气也将增加 30 亿立方米。

但来自中石油、中海油、国家管网的人士都指出,中亚进口管道气有减量可能,给供需形势带来不确定性。

杨安介绍,去年冬天,由于土库曼斯坦气田设备故障及沿线各国需求增加,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管道气长时间停供,导致供应量下降 26 亿立方米。今年冬天,不排除中亚气再次减量的可能性。

进口 LNG 现货气的供应量也有波动可能。

中国海油气电集团资源与市场部副总经理王欣预测,进入深冬后,国际 LNG 现货价格将有所上升,给 LNG 现货采购带来压力。

为避免今冬气荒,做了些什么?

2022 年冬天,河北等地曾出现气荒现象。

王欣称,从各区域政策情况看,今年以来无大面积 " 煤改气 " 项目,预计此方面释放的新增用气需求有限。

" 量 " 的因素外,天然气上下游价格不联动、居民用天然气合同保障不到位,也是过往出现大范围气荒的原因。

多位人士在该会议表示,国家发改委今年向各地政府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在该政策下,全国至少 11 个地区出台试行政策,上调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以保持天然气终端销售价格与上游采购成本联动。

界面曾独家报道,2022 年冬天,河北有城燃公司以签订合同中居民气量不足为由,对民用天然气实施限购,导致了气荒现象发生。

今年 1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组织签订 2023 年天然气中长期合同的通知》,要求今年 2 月底前,各地有关部门组织上下游完成本年度天然气中长期合同签订,且民生用气合同需单独签订。

王欣在该会议上展示的资料显示,中海油目前已基本完成与国内用户供暖季的供气合同签署。中石化曾于今年 3 月初对界面回应称,3 月底前完成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

武艺在会议现场表示,中石油已于今年 6 月启动冬季保供工作,并将通过市场化交易,提高冬季天然气资源的配置效率。

据张大为介绍,中石化今年采取的保供措施包括新建完成四个 LNG 储罐,合计罐容 93 万立方米,以及一座 LNG 接收站,设计周转能力 600 万吨,此外以 " 合同量 " 大于 " 保供量 " 为前提与客户签署合同。

王欣表示,中海油已提前采购一部分供暖季 LNG 现货资源,并将加强与国际资源商联系,做好 LNG 现货资源应急购销。

国家能源局官网显示,10 月 16 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 2023-2024 年采暖季天然气保供专题会议。会议指出,全年及采暖季天然气供需形势总体平稳。

会议要求,油气央企要继续带头保供稳价,坚持立足国内全力增储上产,确保储气库满库入冬," 全国一张网 " 安全稳定运行,千方百计保障采暖季天然气供应平稳。会议强调,要坚持天然气市场化发展改革方向,强化供用气合同签订和履约执行,做好合同内应急、合同内保供。

来源 / 界面

相关标签

中石化 中国石油天然气 宏观经济 中石油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