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子飘香,江南盛秋。这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
秦淮河畔,有这样一位佳人,隐身街巷,歌喉曼妙,吸引着文人雅客争相拜访。她就是曾经红极一时的秦淮八艳李香君。
康熙三十八年,因她的故事改编而成的传奇剧本《桃花扇》横空出世,一时间火爆全国。作者孔尚任也因《桃花扇》与洪昇成为康熙时期文坛双星。
一个是秦淮歌妓,一个是孔子六十四代孙,他们缘何 " 相遇 "?为何而唱?又在金陵讲述了一段怎样的故事?江苏新创歌剧《桃花扇》首演之际,穿越 300 多年时光,与他们再相遇。
绝佳选题 " 从天降 "
康熙三十九年(1700)正月,寒冷的北京城悄悄开了一朵 " 桃花 "。
52 岁的孔尚任邀上八方好友齐聚岸堂,酒席宴前,他让伶人清唱自己的《桃花扇》新曲,众友人无不称快。尽管全场自谦,但孔尚任的脸上仍难掩别样 " 桃花 " 红。
这场小范围的首演,让新作《桃花扇》被圈内知晓。一传十,十传百,两个月间,《桃花扇》在京城掀起了风潮,各种戏班开始上演,成为全城最热的剧目。而在这之前的 52 年,孔尚任从未有此成就感。
△ 孔尚任画像
清顺治五年(1648),山东曲阜湖上村出生了一个男孩," 孔子六十四代孙 " 孔尚任。作为孔家子孙,学习自然是不能放松。孔尚任自幼聪明好学,受到家庭的礼乐氛围,他对器乐音律也渐有研究。
然而学习不错,考运一般。30 岁那年,孔尚任去济南参加乡试未中后,他决定退隐自修。正是此时,孔尚任第一次接触到复社文人侯方域和歌妓李香君的故事。
在《桃花扇 · 本末》中他写到:" 族兄方训公(孔尚则),崇祯末为南部曹;予舅翁秦光仪先生,其姻娅也。避乱依之,羁栖三载,得弘光遗事甚悉;旋里后,数数为予言之。证以诸家稗记,无弗同者,盖实录也。"
在隐居的三年中,孔尚任从亲戚那里知道了很多南明往事,一个写书的想法慢慢浮上心头,这么一个绝佳的选题怎么能错过!很快,《桃花扇》初稿形成,没有华丽的辞藻,最质朴的 " 模样 " 有了。
江宁 Citywalk
修行的日子并不如想象的那般自在,在孔尚任心底,依然还有一个想要入仕的火苗在隐隐窜动。大丈夫来世一趟,怎能不有一番作为?
于是在入山后的第四年,孔尚任变卖田地,给自己捐了一个国子监生,并跟友人自嘲道 " 倒行逆施,不足为外人道 "。出世的渴望和 " 不仕清 " 的道德压力让他很是拧巴,而这个细节在他的《桃花扇》里也得到了呼应。
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孔尚任奉命回孔庙修《孔子世家谱》和《阙里志》,同时训练礼生、乐舞生,监造礼乐祭器,就在祭典完成准备回山时,他遇到了这一人生中最重要的贵人:康熙帝。
此时正在东巡的康熙,亲谒孔庙,游览孔林。孔尚任有幸作为康熙皇帝的导游,一路为其讲解孔庙中的圣迹典故,在《出山异数记》一文中,他流露出对于康熙帝的景仰之情。在看到康熙的御袍上有补缀烧痕后,他感叹 " 仰叹我皇上恭俭至德,媲美神禹矣。"
这之后,孔尚任就被康熙授为国子监博士,命运的齿轮转动。
孔尚任进京后的第一份工作,是调往淮扬,疏浚黄河海口。淮扬治海四年,孔尚任业绩平平,但朋友却交了不少。借着工作之机,他在江宁来了场深度游。
△ 秦淮河上秋光明媚
在秦淮河船上,他听人讲明末旧事;在明故宫外,他看历史之伤;在栖霞山上,他访问隐居的白云庵张怡。
在《桃花扇》结尾,道士张瑶星点化下,李香君与侯方域双双遁入空门,而道士张瑶星便是孔尚任拜访的这位张怡。此人经历南明灭亡,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明末的史学家,从他的口中,孔尚任了解了很多一手资料。
在江宁的每一天,孔尚任都努力感受当时之感、当时之事,留下了 80 余首题咏诗作,《鸡鸣寺》《登长干塔绝顶》《拜明孝陵》《登牛首山弘觉寺》《登燕子矶弘济寺用赠蒲庵旧韵》《木末亭》…… 那段尘烟往事在他心里更加深刻起来。
△ 栖霞山(图片来源:南京栖霞山)
二十多年终成传奇
康熙三十八年(1699 年)的夏天,距离初稿形成已过去二十多年,反复修改后,《桃花扇》终于完成。这部传奇剧本到底说的是啥?作者本人总结是:"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
故事里,在明亡后的南明弘光朝中,以侯方域为代表的复社成员和以阮大铖为代表的阉党相持对立,阮大铖想笼络侯方域,便从其私事上突破,请杨龙友为侯备下 " 梳拢 " 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礼金。不成想李香君原则分明,将钱物悉数退回,概不受阮大铖一分一毫。
后世态惊变,侯方域与李香君离散,李香君被新贵田仰看中,欲胁迫其做妾。李香君誓死不从,撞头明志,血洒与侯方域定情诗扇。后李香君义母李贞丽代其出嫁,压下了风波。杨龙友赶来救场时,顺势将折扇上的血点画作桃花。后来清兵南下,南明灭亡。侯李在栖霞山重逢,受张瑶星点化,双双入道。
△ 歌剧《桃花扇》剧照
" 一生一旦为全本纲领,而南朝之治乱系焉。" 看似是一段爱情故事,感叹的都是社会之变。
对于东林党,孔尚任不仅是哀其不幸,更是怒其不争。他们袖手旁观,以小我安全为己任,不为国家前途操心。而那些饱受苦难的底层百姓,却在国家风雨飘摇之际,扛起了沉重的责任。其中最令人铭记的一句话是:"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
《桃花扇》出世,惊艳京城。各大戏班开始演出《桃花扇》,四面八方而来的好评,让孔尚任觉得人生好值得。
然而得意的时光转瞬即逝。这一动静,很快传入宫内。康熙索阅了《桃花扇》稿本,史可法、左良玉等明朝抗清人物引起了康熙及满族大臣们的反感,不久,孔尚任就被借故罢了官,回曲阜老家去了。
多面 " 桃花扇 "
好在爱才之人还是有的。天津诗人佟宏来曲阜游玩的时候,拜访了孔尚任,读了《桃花扇》深受感动,立即拿出了 50 两银子雇匠人开刻,为《桃花扇》流传后世奠定了基础。
舞台上,《桃花扇》经久不衰。乾隆末年 " 四大徽班 " 进京,上演的《桃花扇》更关注 " 离合之情 "。光绪年间,怡庵主人张氏所编《六也曲谱》,收录了《访翠》《寄扇》《题画》等片段表现侯李感情。至近现代,近代戏剧改革先驱汪笑侬率先将《桃花扇》改编为京剧,此后越剧、闽剧、黄梅戏、话剧等版本悉数登场。
1947 年,由欧阳予倩改编的话剧《桃花扇》大受欢迎。欧阳予倩将侯李入道结局改写,结合侯方域真实人生,让他参与了清朝科举,将其软弱妥协与李香君的大义凛然作强烈对比。
△ 欧阳予倩改编的《桃花扇》
2005 年,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集合中日韩诸多艺术家,特邀田沁鑫执导、余光中担任文学顾问,创排而成《1699 · 桃花扇》深受大众喜爱。当年上演时,饰演李香君的女主角单雯年仅 16 岁,和戏里李香君的年纪一样,青涩与青春不用演就流露出来,令人动容。
△ 昆剧《1699 · 桃花扇》
而今,由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创排的原创歌剧《桃花扇》即将首演,以歌剧形式唱响经典戏剧文本,在跨时代、跨剧种的碰撞中,再次感受那一纸桃花情。
△ 歌剧《桃花扇》
一个从青年时期萌发的想法,一次中年时期的开花结果,孔尚任不会想到,自己的剧作将畅销 300 多年,今天的人们回望历史重读《桃花扇》时,是否也能读懂他的内心激荡?
文 | 现代快报 + 记者 宋经纬
图 视频 | 现代快报 + 记者 苏蕊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